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

2024-10-30 00:00:00刘玉权
健康之家 2024年12期

摘要:目的 探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我院接收的6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相关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相关指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可降低重症肺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重症肺炎;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血气分析;并发症;风险预警

重症肺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1]。重症肺炎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较多,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识别、干预潜在风险,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具有系统性、预见性特点,可及时发现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有效的前瞻性干预,从而辅助患者病情控制[2]。本研究旨在探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2月我院接收的6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7.25±2.26)岁。观察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7.46±2.19)岁。两组间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基线资料完整;能配合各项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存在恶性肿瘤;有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做好患者体征监测,保证静脉通道护理、呼吸机护理;用药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

(1)制定预警方案:综合评估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同时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危险因素调查、评估等,将心率、体温、气道情况、肺动脉压均列入风险预警评估指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案,并进行有效督导预警。

(2)风险预警评估及护理:第一,低风险。低风险患者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每日早、中、晚各训练1次,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并协助患者背部叩击排痰,叩击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第二,中风险。中风险患者在低风险基础上,重点关注体温变化情况,可采用27 ℃~37 ℃

温水毛巾擦拭,需冰敷患者应注意冰敷时间,控制在30 min内,若体温超过38.6 ℃,遵医嘱应用降温药物,每30 min测量1次。第三,高风险。在中、低风险基础上深化护理,确保营养合理,避免营养不良,通过静脉通路维持机体内水盐平衡,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前瞻性护理。

(3)日常预防护理: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适当抬高床头,注意和更换体位,每2 h更换一次体位。每隔6 h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用氯己定溶液。组织科室建立专门的督导小组督促预警护理落实情况,配备应急处理员,确保对预警执行情况进行科学评估[3]。

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肺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2)比较两组住院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4)比较两组炎症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T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6%,低于对照组的25.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PaO2、PaCO2和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aO2和PaO2/Fi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重症肺炎患者可见高热、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见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4~5]。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核心在于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早期评估、干预体系,基于有效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早期识别并处理风险因素,有效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改善患者预后[6]。

本研究特殊性在于将CRP、PCT两种炎症介质纳入评估,同时关注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明确护理方法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在研究中,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差异,说明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有显著价值。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复杂,疾病进展快,采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后可在疾病恶化的早期阶段风险问题并进行干预。一般情况下,肺水肿发生的早期可通过体液平衡、呼吸状况等监测来预防控制肺水肿。风险预警评估还可及早发现感染性休克,优化抗菌药物使用[7]。此外,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警护理中,可通过强化呼吸机操作规范,确保无菌操作等方式实现。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实现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及时发现护理不足并予以纠正,加快患者康复进程[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aO2、PaCO2可评估患者呼吸功能,PaO2/FiO2是评估氧气在肺部吸收、输送效率的重要指标。实施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其原因在于该护理方法可早期识别患者血气指标异常,指导临床医师采取干预方案,保证患者呼吸功能稳定[9~10]。此外,观察组护理后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RP、PCT是评估炎症和感染的常用指标,CRP在感染、损伤发生后有明显提升,其同感染严重程度为正相关;PCT是细菌感染的常用标志物,在细菌感染后会有异常表达,CRP、PCT与重症肺炎病情发展有关,具有一定的预后预测作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便于临床医师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抑制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1]。

综上所述,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可降低重症肺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姜金花,潘月帅,周丹,等.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在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5):59-61.

[2]邱楚杰,范文丽.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早期被动训练在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0):149-152.

[3]翟艳俊.以儿童早期预警评分为支持的分级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J].妇儿健康导刊,2023,2(20):169-171,183.

[4]裴利娜,李星楷,尚雪静.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9):1255-1256.

[5]王琳,张称.基于风险预警的个体化护理在布氏杆菌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8):118-120.

[6]邬凌丽,陈化卉.风险预警预防性护理对肺炎患儿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8):68-70.

[7]林燕花,许怡玲,林程.早期预警策略结合风险护理在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4):186-188.

[8]胡娟,刘辉.层级链式护理联合预警干预对大叶性肺炎患儿康复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3,31(3):178-180.

[9]张建红.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2,35(21):177-179.

[10]李丽,李丹,姜永芳.基于PEWS评分的护理管理措施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5):139-141.

[11]黄美霞,余正芝,张波,等.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21,34(8):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