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意外风险发生率、现场处置时长以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意外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院前急救现场处于时长对比(P>0.05);实验组现场处置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患者院前急救救治时间窗救治率,缩短处置时间,降低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满意度
脑卒中是指大脑血管发生突发性破裂及血管堵塞,脑供血中断,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1]。此外,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有的甚至无法改变自身体位,胸廓活动度较小,肺底部位长期处于充血、淤血、水肿状态,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难以咳出,增加坠积性肺炎发生风险[2]。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约70%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4]。于时间窗内给予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随着人们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医疗救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和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提前预测,从而提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
18例,女1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52±
5.42)岁。实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8.01±5.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慢病管理指南(2022版)》疾病诊断[5];均经过CT、MRI确诊;均已经过家属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45岁或>70岁;患有脑部疾病,如老年痴呆疾病、癫痫等;既往患有脑卒中疾病史;患有心力衰竭、高血糖疾病;患者家属不配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
护理人员接到任务后需立刻到达现场,根据患者疾病体征初步判断为脑卒中后,按照临床医学上脑卒中患者处置流程进行快速处理,随后再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治疗。
1.2.2 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
接收到医院任务调度,在进行派车的同时,护理人员要立刻联系患者家属了解现场情况,随后和医生一起评估患者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疾病情况、既往病史,于最短时间内收集到患者足够的信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指导家属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庭自救方式,其中包括将患者静卧,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误吸,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稳定患者情绪。护理人员要在行车的途中提前准备好到现场需要携带的特殊器械和药品。到达现场后,根据现行的情况与医生一起配合快速完成患者各方面的评估、处置以及与家属的沟通。在对患者进行转运前,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和抢救情况分析运转途中的风险,并做好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安全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意外风险发生率:如气道阻塞、导管脱落、颅内压增高、血压不稳等。(2)比较两组院前急救现场处置时长。(3)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对YdVReSqDxTn9TuIQe1FzBA==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6]。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意外风险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意外风险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院前急救现场处置时长比较
实验组现场处置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缺血性脑中卒发病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7]。脑卒中发病较为突然,大多数在院外发生,院前救治效率直接影响患者疾病后续治疗效果,因此高效率、准确的院前急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8]。
院前急救是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基础,科学且规范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疾病的治疗延误,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急诊护理作为脑卒中疾病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在急救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和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提前预测,从而提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的护理措施[10]。对医院来说,在患者入院前进行快速的反应,做出准确评估,能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准确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11]。这就要求护人员不仅具备脑卒中疾病院前急救护理知识,还要运用自身能力有效处理现场状况,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救治时间过长导致的意外情况[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意外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院前急救现场处于时长对比(P>0.05);实验组现场处置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医护人员接到医院调度任务时,通知派车前往的同时联系患者家属了解现场情况,便于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指导家属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庭自救方式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防止出现其他不良事件[13~14]。护理人员在行车途中提前准备好到现场需要携带的特殊器械和药品,到达现场后配合医生快速完成病情评估、处置以及与家属的沟通,便于有效转运和救治,缩短院前处置时间,提高时间窗内救治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1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患者院前急救救治时间窗救治率,缩短处置时间,降低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钱晓英,谢冰星,吴新.预见性护理gtHRSKDg+DvJ/XDDPWOtfA==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3):146-148.
[2]莫少娟,王美力,谭燕红.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9):82-85.
[3]沈冠男,张亚琴,张漪.V-VST配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及吞咽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5):111-114.
[4]桑春妮,师新娟.预见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并发症干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6):990-991.
[5]姜敏,张婉,薛楠,等.风险管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48-51.
[6]吕红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卧床并发症及焦虑、抑郁情绪中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6):1022-1025.
[7]杨新华,高燕,亓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ICU脑卒中患者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155-157.
[8]蒋燕萍,曾玉萍,杨蓉.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四川医学,2020,41(3):313-316.
[9]杨微,郑蕾蕾,侯春香.预见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1995-1996.
[10]饶利,吴海燕,敬仁芝.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老年卒中后胃食管反流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2):77-79.
[11]左红,李卉,李白非,等.预见性护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11):1641-1645.
[12]刘金金,彭德清,李文秀,等.早期预警分级联合预见性动态急救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J].河北医药,2021,43(15):2388-2391.
[13]冯少馨,陈丽娟,游少珺,等.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17-19.
[14]张余辉,黄秋丽,苏庆杰,等.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及预见性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6):1767-1772.
[15]王处,王海燕,陈颖慧,等.院前急救干预流程链式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救护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11):1392-1393,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