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代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提升途径

2024-10-30 00:00:00刘晓锋
党史文苑 2024年10期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在国际国内形势快速变革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更加复杂,而技校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教育。

新时代新征程上,新形势新任务也对技工院校更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技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育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前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筑育人“大格局”

技校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坚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以人导人,全员育人

牢固树立“以人导人,全员育人”理念,突出思想铸魂,狠抓教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特别是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全体教职员工都成为“育人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汇聚全员智慧,发挥全员作用,实现全员都会育人、全员都能育好人。坚持教师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政治素养、人格素养一体化发展,让广大教师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立己德与树人德相统一,真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二)把握方向,全域育人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扣新质生产力这一i8oA/gtpy1kLVIzfSTz9pVd17utOpj6aSjgHcxgh+HY=时代命题,深入理解和把握思政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将其融入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坚持“德育为先,五育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科学合理融入日常学校课程和教学,致力于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素养强、责任意识强、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思维强、职业素养强的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卓越人才。

(三)立德树人,全程育人

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在课程建设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技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构筑学科思政、课程思政、文化思政、网络思政、日常思政“五位一体”的大思政,确保育人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实训等各环节,遵循培养规律,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做到因时而教、因人而教,实现育人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打好铸魂育人“主动仗”。

二、优化教学设计,建设思政“大课堂”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不仅有“术”,更有“道”,必须“目中有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注重学理研究,把道理讲深

注重学理研究可以深化对思政教育本质、规律和方法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把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为教育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具体来讲,就是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深入挖掘思政教育所涵盖的理论内涵,将各个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展现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从历史渊源、理论基础、时代背景等多维度深入剖析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其本质和内在逻辑。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的方针政策、行业的发展动态等融入教学内容,让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

(二)注重问题导向,把道理讲透

技工院校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这就要求必须更多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职业认同感、价值观方面,要善以问题为导向,用精准的问题击中学生思想困惑,用透彻的问题解读社会生活表象,将思政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清晰地阐述清楚,消除学生的疑惑和误解。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运用丰富的案例、生动的故事,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透彻领悟思政教育的重要观点和原则。以问题为导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增强学生面对纷繁社会现象看深看透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天下大事中认识天下大势,从天下大势中坚定理想信念。

(三)注重教学创新,把道理讲活

关键在于善用“大思政课”资源,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高度融合,采用灵活多样、富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有收获。例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入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小组讨论、举办思政主题竞赛、组织红色实地教育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在校企合作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点,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

三、强化师资队伍,协同共建“大师资”

强化资源协同整合,全力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大师资”,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锻造专职思政教师“主力军”

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严格实行思政课教师准入制度,对新入职教师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业务技能等进行全面考核。注重师德培养,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丰富思政课教师的社会经历,便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鼓励并积极提供机会让教师开展思政领域的学术研究,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技能。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确保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队伍综合水平。

(二)培育辅导员班主任“生力军”

突出辅导员班主任在技校学生日常管理和心理指导方面的实践优势,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等作用。定期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参加思政教育培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明确班主任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职责和重点,鼓励与学生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通过日常交流、谈心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三)引入兼职优秀人才“协同军”

鼓励现任或退休党政干部、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工作者、革命战士、抗疫英雄、优秀工匠等先进代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南昌特色,积极引入“洪城工匠”“洪城创业故事汇”创业典型走进课堂,分享真实经历和见解,丰富教学资源。充分引入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价值效应,形成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以及志愿者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

四、激发学生活力,营造良好“大环境”

深入做好校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文化品牌建设,着力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主阵地”浸润“师生心”

筑牢思政工作阵地,重视校园环境中的思政元素布局,在校园布置、景观设计、日常宣传、学校规章制度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校园文化育人场域。大力加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推进校内宣传阵地融合发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自主管”激发“内驱力”

把思政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通过“我的班规我制定”“文明寝室评比”“新型班会”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规则制定,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特色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增强自主管理的意识。同vEtY8iDlQ1ZrRIMZToqa5WO8TnXkR0+Er7DPvmT0QA4=时,注重发挥班干部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围绕思政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推动班级文化育人,有效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驱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社团”助力“大思政”

不断改进和规范学生社团建设管理,邀请思政教师参与社团活动指导,提升学生社团育人功能。鼓励学生社团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节日、传统文化或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举办主题团日、社团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构建“思政+社团建设”融合育人模式,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担当精神。注重用青年人的活力和朝气激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生命力,增强互动性、参与性,主动回应师生关切,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到青年人的心坎里。

五、效果目标导向,完善评价“大机制”

思政教育评价机制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和需求,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多元化评价

思政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政治素养的提升。既要考查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社会参与和政治态度。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应建立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同时,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转变纳入评价范畴,例如对待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对集体活动的奉献精神等。

(二)多主体评价

改变仅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模式,引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多元主体。学生通过自评能够促进自我反思与成长,同学互评可以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家长评价能从家庭视角提供补充,社会评价则能反映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思政表现。多主体评价结合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避免单一评价的局限性,有助于多角度全面审视思政教育实际成效,有效促进家校社共育协同,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多维度评价

不仅要加强过程性评价,更要注重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能力的提升、态度的转变等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价,为学生提供持续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力。评价结果不应仅仅是一个分数或等级,而应成为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学校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教育政策和规划,推动思政教育的整体发展。

总之,思政教育是精细的浸润式教育而不是粗放的灌输式教育,是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化合而不是简单混合。技工院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技工教育中真正落实到位,不断深化思政教育新模式,培养更多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切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作者系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南昌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