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农村,胜利之路从磨难中走出

2024-10-30 00:00:00谢彦波
党史文苑 2024年10期

“1921年,我们党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当时对马克思主义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办,也还不甚了了。所谓代表,哪有同志们现在这样高明,懂得这样,懂得那样。什么经济、文化、党务、整风等等,一样也不晓得。当时我就是这样,其他人也差不多……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多,可谓年幼无知,不知世事。”

这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回忆党的一大时说的一段话。

毛泽东道出了实情,当时的共产党人是稚嫩的。他们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还不太了解,认为在中国可以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于是他们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他们还认为,共产党既然是工人阶级的党,就应该以此为根基,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他们还不知晓,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主体的国家,中国革命的根基在农村。

于是,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二大之后,各地共产党人都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但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却遭到反动派的残忍镇压和绞杀。血的教训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革命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同盟军,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要推翻那些手握枪炮的反动派是不可能的。在苏共的主导下,第一次国共合作应运而生。

就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北伐军势如破竹的时候,蒋介石却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蒋介石叛变革命,让汪精卫和武汉国民政府大吃一惊。这该如何应对?当时,毛泽东等人向汪精卫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建议,以争取广大民众的支持来抗衡蒋介石。

汪精卫等人所代表的阶级和所依靠的军队,怎么会开展土地革命来“革自己的命”?不久,汪精卫集团也叛变了革命——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在此情况下,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湖北汉口召开。会上,毛泽东除了提出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还就土地问题提出应当规定大中地主的标准,并建议以50亩为限,50亩以上不管肥田瘦田通通没收,要根本取消地主制,对小地主应有一定的办法,如此方可以安民。

这个建议符合湘鄂赣粤一带的土地占有情况,抓住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对后来开展土地革命奠定了认识基础。但当时参会的共产国际代表没有采纳,而是从苏联经验出发,认为根本4231dc6653a9d6492d28a176eca8ccc6解决办法是实行土地国有。

八七会议前后,全国各地共产党人纷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爆发了大大小小近百次武装起义。这些武装起义虽然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有力回击,但都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结果纷纷受挫或失败。

正确道路在哪里?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岂料起义军“竟至溃不成军”,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

共产国际驻长沙代表马也尔知情后,大发雷霆,指责湖南省委和毛泽东,要求起义军继续攻打长沙。根据马也尔的意见,中央9月19日在给湖南省委的指示信中说:“中央认为长沙暴动虽已不幸的失去很好的机会,但客观上湖南暴动的前途仍然尚有希望,此时省委应一面命令萍、浏、平一带工农军进攻长沙,一面立即爆发长沙暴动。”

好在毛泽东没有理会,而是实事求是地作出了转兵的决定。之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余部上了井冈山。

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派代表周鲁来到井冈山,要求毛泽东带领部队开往湘南,去支援朱德、陈毅部队举行湘南暴动。

毛泽东只好带兵下山,而国民党军队得知红军主力下山后,乘虚大举进剿根据地,湘赣边界被敌军占领一个多月,史称“三月失败”。

此时,朱德、陈毅带领南昌起义余部,在湖南宜章等地发动了湘南暴动,但由于湘南特委执行“烧杀”等过“左”政策,加上强敌的围攻,他们难以在湘南立足,决定转兵井冈山。4月下旬,实现了著名的“朱毛会师”。

会师之后,两支部队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红军力量得到了壮大,取得了龙源口大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积达到7200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6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杨开明带来湖南省委的指示信,指令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湘南发展。对此,毛泽东没有硬顶,而是召开边界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留守井冈山。

不久,敌人发动第二次“会剿”。在外围作战的红四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本应在攻克湖南酃县、茶陵后,再回师井冈山。不料由湘南农军组成的二十九团官兵思乡心切,在随军的杜修经等人的诱导下,冒进湖南,攻入郴州城,但先胜后败,几乎全军覆没。留守永新的毛泽东得知红军主力受挫后,急率部队前去迎接。

这时,湘赣两省敌军乘虚而入,烧杀了永新、宁冈、莲花等地,“几乎毁了中国革命的根基”。时值八月,史称“八月失败”。

经过“三月失败”“八月失败”,一些投机分子、政治动摇者对革命丧失信心,纷纷反水。“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论调愈演愈烈。

在茅坪八角楼如豆的灯光下,毛泽东先后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指明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毛泽东的理论一出,立即得到了全党的认同和执行吗?不,别说在全党,就是在红四军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不久“朱毛之争”爆发。

1928年12月,彭德怀带领红五军(平江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与红四军胜利会师。蒋介石得知后,调集湘赣两省3万多兵力,对井冈山实行第三次“会剿”。

面对强敌来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边界联席会议决定派红四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作为主力部队出击赣南,围魏救赵以解井冈山之危;红五军和红三十二团(袁文才、王佐的部队)牵制敌人,坚守井冈山。

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3600余人向赣南进发,不久得知彭德怀已撤离井冈山,原定围魏救赵的计划已无法实现,遂向闽赣边界挺进,打下福建长汀,缴获颇多,于是决定在赣南、闽西创建新的根据地。

此前,中共六大新组建的中央从莫斯科回国后,一直联系不上红四军。红四军撤出井冈山到赣南游击的消息,中共中央还是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知。为此,中共中央认为,在目前条件下,红四军很难形成一个大的割据局面,而且朱德、毛泽东目标太大,应该离开红四军,于是在2月7日向红四军发出了一封信。4月3日,毛泽东、朱德在瑞金接到中央的“二月来信”:“中央依着六次大会的指示,早就告诉你们应有计划地有关联地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部队的大小可依照条件的许可定为数十人至数百人,最多不要超过五百人(自然这不是太死板的数目)……因为朱毛两同志留在部队中目标既大,徒惹敌人更多的注意分编更多不便……两同志得到中央的决定后,不应囿于一时群众的依依而忽略了更重大的更艰苦的责任,应毅然地脱离部队速来中央。”

如果真的按照中央指示去做,那朱毛红军将不复存在,中国革命或许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了。好在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写了长篇回信,不赞成将队伍分散到农村游击和朱毛离开红四军。

但“二月来信”主要内容,特别是分散红军、朱毛离开部队等,在红四军中传播开来。

红四军的战士一部分来自旧式军队,大部分来自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时常表现出来。为此,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思想建党”,但由于红军在井冈山的时间不长,战事频繁,一些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中央“二月来信”的内容传开后,各种非议在红四军中愈传愈烈,甚至朱德和毛泽东之间也发生了分歧。

在此情况下,6月22日,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否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坚持党的集权制(当时对民主集中制的称谓)等正确意见,在选举前委书记时,中央指定的毛泽东落选,陈毅当选。

会后,陈毅到上海如实向中央汇报了红四军的情况和朱毛间的争论,并带回了中央“九月来信”,明确提出:“朱、毛两同志仍留前委工作。经过前委会议,朱、毛两同志诚恳接受中央指示后,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并须使红军全体同志了解而接受。”

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即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调研起草的八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当时党和军队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根本性、方针性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大会选举了新一届前委,毛泽东当选为前委书记。

1930年阳历新年,毛泽东收到了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写来的“贺年信”。信中对时局和革命前途流露出一股悲观情绪。

为教育全军,毛泽东及时写了一封长篇回信,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题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在信中,毛泽东对右倾悲观思想作了分析批评,总结了井冈山以来的革命实践经验,提出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清晰勾画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从此一路坦途了吗?不,更大的挫折和磨难还在后面。

党的六大后,中央工作比较冷静,但到1930年3月,李立三在中央起主要决策作用后,党内的“左”倾急性病快速升温。李立三在党内刊物上连续发表多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左”倾观点:“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6月11日,中央通过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提出要“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立三路线”虽然只持续了三个多月,但很多地方的党组织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残酷的现实使共产党人再次认识到,攻打大城市的道路根本走不通!

好在毛泽东等人没有听从命令去攻打武汉、南昌等大城市,而是打下赣西南重镇吉安,并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

就在中央苏区不断发展壮大之际,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开始占据统治地位,代表正确路线的毛泽东再一次受到排挤和打压。随后,赣南会议撤销了毛泽东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书记职务,宁都会议又撤销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职务。后来,毛泽东回忆那段异常艰难的处境时说:“他们迷信国际路线,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国的政治、军事、组织、文化的那一套政策。我们反对那一套过‘左’的政策。我们有一些马克思主义,可是我们被孤立。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毛泽东没有哀怨消极,而是写下了充满豪情和希望的《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作者系江西干部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