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三维探析

2024-10-30 00:00:00姚欢容
党史文苑 2024年10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形成于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准确把握其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有利于顺应时代潮流,在新时代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善于以史为鉴。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展现了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行动轨迹,体现了党在历史发展大势面前顺势而上的精神风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宏伟目标,以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征程。在建党之初和国民革命时期,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推动同国民党的合作,掀起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高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从残酷的现实中汲取了经验教训,发动南昌起义,党领导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诞生。抗日战争时期,党认识到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积极促成与国民党的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民党对重庆谈判结果的背弃,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后期,党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经过一系列追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的脚步迈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成立之初各方面建设都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党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全方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面对美军的不断挑衅,党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并赢得了伟大胜利。面对政府机关干部在资产阶级的腐蚀下出现的严重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党积极开展“三反”“五反”运动。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党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在外交活动中争取主动,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国家经济、工业化水平低下的局面,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作出“一化三改”的决策,对三大行业进行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面对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现实问题,党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历史规律,回应人民期盼,拉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恢宏巨幕,领导人民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政治决断,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在徘徊中不断向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持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稳妥推进各项建设,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都能够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大势,及时回应人民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高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持续推进“两个结合”,塑造强国复兴的文明形态;注重社会各方面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站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把握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内在动力和不竭源泉。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历史主动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首先,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具有客观规律性,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洞察、把握和引领中国实践,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主动作为,在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其次,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动物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但是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在百余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把握历史规律和怀揣理想目标相统一的过程中不断向前的,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作为目标,推动历史发展朝着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方向前进。最后,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为了生活,首先要解决吃喝穿住问题”。他依据这一点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在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的同时不断进行新的伟大创造。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提供了内在动力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被冠以“东亚病夫”的帽子,但是“精神被动”并不是中国人民具有的文化基因和禀赋,相反,中国人民与生俱来就有主动进取的文化基因。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主动进取的文化基因和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内在动力。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事物运行有客观规律,但也强调人们在顺应规律的同时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虽“成事在天”,但“谋事在人”。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积极进取、勇毅前行的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要求人们以自强不息的毅力和勇气成就一番事业。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了主动求变、积极创新的哲学思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俗语生动说明了古人革故鼎新的品质。这些基本价值观中蕴含着历史主动精神的雏形,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不竭源泉

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产党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践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愿望,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逻辑

回望党的百余年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应继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

(一)承担历史责任,坚守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承担历史赋予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坚守无产阶级的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始终把人民的安居乐业作为重中之重,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民生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鼓励人民建言献策。二是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方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科学方法和问题导向、注重工作实效,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人民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

(二)保持历史自觉,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要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是要在思想层面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以“大历史观”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正确认识党的性质和宗旨。二是要在行动层面定期开展党性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锤炼共产党员党性,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理论武装与历史学习的统一,在知行合一中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

(三)坚定历史自信,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要坚定历史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是要坚定历史自信,不断推进守正创新。守科学理论之正,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推进“两个结合”;创实践发展之新,抢抓先机,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机遇,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二是要保持历史清醒,增强斗争精神,面对当前“两个大局”的挑战,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稳抓我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增强底线思维,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 2022-10-26(001).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No.400(04):4-1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