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4-10-27 00:00安玉兰
天津教育·中 2024年9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引导作用不言而喻,在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英语教学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任务,然而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加注重西方文化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基于此,笔者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阅读教学实现融合的必要性,并探索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现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以传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学生存在着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了解不深、缺乏认同感等问题。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也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限制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体验,这不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关键途径。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的融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助力学生形成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有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覆盖面极为广阔,如中医文化、书法文化、绘画文化、园林文化等。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延伸学生英语学习的边界,使学生突破有限的阅读文本与狭小的英语课堂,进入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在延伸的阅读空间中,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风俗、感受多样的艺术风格,从而开阔自身的文化视野,提高阅读学习实效。

(二)有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

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体现了英语学科教育的本质。了解与尊重不同的文化是开展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学生能够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感受文化的多样性,还能够加深对于本土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感知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逐渐学会尊重这些差异,从而增强文化意识、具备参与跨文化互动的能力。

(三)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在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中,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两个主要的关键词,实现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助力学生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对于是非问题的看待还缺乏足够的理性,如果教师只注重西方文化的渗透,而不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学生将容易形成狭隘的认知视野,不能全面而理性地看待外界事物。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启迪人心、陶冶情操的重要价值,是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催化剂,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观念,坚定文化自信。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

(一)设计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主题有利于学生明白本次阅读的大概方向,在阅读时能够更得心应手。因此,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主题为引领,在课堂中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活动,增强阅读学习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既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又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2 I think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教师可以抓住本单元标题中的“mooncake”一词,围绕吃月饼这一节日习俗,设计以“走进中秋节,感受节日文化”为主题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主题活动正式开始之前,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教师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关于月饼或者中秋节的主题,学生可能会想到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李商隐的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关于中秋节的歌曲等诸多内容。在经过充分的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想法进行总结与适当补充,让学生对中秋节的基本内涵形成初步认知。

为了增强活动的实效,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阅读学习小组,并结合文章中的相关内容设计活动探究任务:

任务一:了解中秋节的节日寓意与文化内涵。

任务二:在小组中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并说一说自己通常是怎样庆祝中秋节的。

任务三:搜集一首与中秋节相关的歌曲或一篇相关文学作品,并在小组中交换成果。

任务四: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准备制作月饼的食材,与家长共同制作月饼。

任务五: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一幅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英文海报,呼吁大家关注传统文化。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体验感,教师可以优化活动设计,分为选做任务与必做任务,将任务一和任务二设置为基础任务,为全班学生必做,将其他三个任务设计为选做任务,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完成。

在任务一和任务二的活动探究中,学生较为系统性地挖掘中秋节的节日内涵,同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展开合作学习,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任务三、任务四、任务五分别指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与兴趣需求,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喜欢艺术的学生可以选择任务三,在这一任务的探究中,学生能够掌握关于中秋节文学艺术方面的内涵,提高自身的文化感知力。又如,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选做任务四,在这一任务中,教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使家长与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并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任务五有助于学生充分链接课内阅读知识与自己的感悟,在艺术设计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二)活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体验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技术拥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支持下的阅读内容更加广泛,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知识课堂,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网络平台等技术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传递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充分体验传统文化,培育学生良好的文化理念。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为例,教师根据本单元的重点词汇“panda”“tiger”“elephant”“lion”“giraffe”等,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教师应当考虑到即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了个别词汇的意思,但是由于学生很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这些事物,因此对这些英文词汇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知道基本含义的浅层水平。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呈现这些词汇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熊猫”“老虎”“大象”“狮子”“长颈鹿”,了解这些动物的外貌形态,然后引导学生与同学互动,说一说自己对这些事物的印象与认识。

教师还可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panda”一词,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喜欢熊猫?”让学生说明自己喜欢熊猫的理由,并为学生讲解熊猫与中国外交的故事,以及熊猫的生活习性、熊猫在中国人民心中独特的地位等知识。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熊猫的动画视频,如动画片《功夫熊猫》,并让学生结合教材中关于熊猫的插图,挖掘熊猫身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学生从《功夫熊猫》这一影片中既能够了解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与性格特征,还能够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如太极拳、醉拳、猫拳等,并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民族精神,从而感知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积淀起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又如,在九年级Unit9的大阅读“Sad but Beautiful”中,为了让学生将这些看似不常见的事物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播放《二泉映月》音乐,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尽情享受古典音乐之美。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这样凄然悲怆的旋律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学生结合日常中常见的乐器,可能会想到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多种多样的乐器。这时,教师应先不做评价,而是播放《二泉映月》的表演视频,让学生自主发现原来这是二胡演奏出来的音乐。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了解二胡这种民族乐器表达出来的朴实浑厚、优雅动人的艺术风格,从而体会古典音乐的魅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拓宽学生文化视野

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本次学习的内容,英语阅读材料体现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综合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助力学生在文本中探寻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深入感悟传统文化的意义。

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找准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合融入阅读课堂的中国传统文化,并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优化阅读教学形式,增强阅读教学实效。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为例,对本单元学习主题进行分析,能够得知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博物馆相关,主要向读者展示了中国茶叶博物馆以及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鸟巢、北京故宫等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在完成学习主题的分析后,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个性趣味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贴近的话题展开教学。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与茶文化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在开展文本细读前,先说一说对于茶文化的了解,如自己有没有品茶这一爱好、茶叶分为哪些种类、茶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以及茶是怎样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的等。经过简单的讨论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展示有关茶的图片、播放茶文化的宣传视频等,使英语阅读课堂形成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唤起学生的思想热情与阅读兴趣。之后,学生带着对茶文化的学习成果展开文本阅读,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教师还可以选择介绍故宫的文章,并在正式阅读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对文本情节、情感、结构等多方面展开预测。随后,让学生通过观看故宫的虚拟导览、线上参观故宫等方式,较为全面地了解故宫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文化情境,如利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关于故宫角楼和四角铁砧的传说:“相传在故宫建造初期,当时的建筑工匠在每个角楼的砖块下埋下一棵铁砧。”讲到这里,教师可以停顿下来,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悬念,让学生猜一猜宫廷匠人埋下铁砧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揭示答案:“这些工匠觉得铁砧能够抵抗邪恶的力量,从而保卫皇上的安全,只要有人想破坏故宫或行刺皇上,铁砧就会发出响声,提醒宫廷的守卫。”故事讲完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从故事中能够看出怎样的玄机。在这一趣味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对本篇课文的理解以及对故宫的了解,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得出多种多样的结论,从而加深对宫廷文化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关于故宫的其他故事,如故宫猫的由来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故宫不仅是古代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与神秘感的地方,以独特的趣味视角感受故宫的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亲切感与厚重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是十分必要的。初中英语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艰巨任务,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寻找传统文化与阅读教学融合的高效途径,不断谋求阅读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掌握多样化的英语知识,开阔自身的阅读视野,深刻地感知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培育深厚的文化情感,树立积极健康的理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实现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