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主题作为一首作品的中枢和主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蕴,推进着整首音乐作品的升华与发展。因此,音乐主题编唱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化地记忆抽象的音乐主题,给欣赏教学带来实效性。
一、问题解读:欣赏教学课堂问题——听会不等于会听
(一)形式局限,思维能力不足
在欣赏教学中,学生接受的音乐表现形式十分单调,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来支撑音乐经验的培养。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很难表达音乐理解、音乐想象、情绪感知以及发散思维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二)方法单调,音乐创造力薄弱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只是单纯地聆听,习得作品背景及结构的表层理解,而没有通过教师合理的手段以及合适的策略真正去掌握欣赏音乐作品的方式方法,忽略了音乐表现、音乐情感和音乐创造力等的培养,导致课后反馈出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三)意识不足,审美情趣缺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未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至于学生在面对课本上大量的中外器乐作品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此同时,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了解较少,听过就算会了,学过就算懂了,在欣赏教学中只停留在听的层面,而没有深入赏析音乐的内涵。
二、理论支撑:可感与理性认知的内涵剖析
(一)可感形式与理性认知的界定
可感形式是欣赏教学的出发点,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是音乐欣赏通往更为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的前提。理性认知关注的是理性地分析,在欣赏教学实践中,学生除了感性、直观地接受音乐本身之外,还要发挥理性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感与理性共筑
欣赏教学是从对音乐的情感欣赏出发接触乐曲,以直觉的、感知的体验进行最初的审美活动。随着音乐作品结构和内容的深刻,以及创作手法的逐渐复杂,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把握,使学生学会掌握各种相关音乐的规律性,条理化地领会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内涵。
三、寻找价值:音乐主题编唱在欣赏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主题在作品中是音乐发展的核心,是作曲家的情感传递,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多以歌唱性的旋律出现。把握音乐主题有利于学生渗透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而歌唱体验是欣赏教学的重要策略,通过音乐主题的编唱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主题,从而理解作品内涵,回归音乐本体。
(一)聆听主题是欣赏教学的直觉层
在教学中发现,聆听是学生在没有歌词和旋律关注时在欣赏教学中最浅显、最直接的审美心理活动,音乐主题作为音乐思维的种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创编歌词是欣赏教学的思辨层
作为艺术创造成果,所有音乐作品都包含着音乐家的意图和背景的写照,通过针对性的填充和丰富的歌词使之形象化,让音乐主题变成歌曲。音乐情境结合聆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歌唱体验是欣赏教学的审美层
在教材中,大多数器乐作品的音乐主题旋律表现出较强的歌唱性,表现力强。学生可以通过歌唱体验提高对音乐要素所表现出来的感受力的理解。
四、策略途径:音乐主题编唱在欣赏教学中的实践设计
(一)听辨:精选作品
1.选择适合歌唱的音乐主题填词歌唱。
音乐主题是作品的焦点,也是集中表现作品情感和音乐形象的精髓部分。用精简的歌词在音乐主题中完成对形象或情境的刻画,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在音乐主题编唱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对作品的选择。首先,选择适合歌唱的音乐主题填词歌唱,一些器乐作品音乐主题的旋律高低起伏变化,给音乐带来了变幻莫测的感觉,而位于音乐主题显著位置的旋律片段通常会反复出现,给学生的听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这些旋律片段往往最具特色、富有歌唱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富有歌唱性的音乐主题进行填词歌唱。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四年级第七册中的《小夜曲》时,学生需要通过歌唱体验记忆主题旋律,感受音乐中的月夜带给人们的美好意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旋律编创歌词,让学生思考,说出听到音乐后会想到怎样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学唱旋律,感受音乐主题中重复的旋律,体会意境并填词。《小夜曲》是一首色彩明朗、节奏轻快且歌唱性很强的器乐曲,四年级学生的音乐体验与创造想象力在不断提高,音乐的理解力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进一步加强,能够根据旋律变化特征进行歌唱体验,在填词中获得情绪感受。
2.选择能增强学生感性体验的作品填词歌唱。
一些器乐作品旋律娓娓动听,有较强的画面感,填写合适的词能够渲染音乐作品的意境,帮助学生走进音乐所描绘的情境中,体验音乐主题的格调,在疏朗轻快的意境中,学生将主题旋律深刻地记忆在脑海里。在实施过程中,音乐主题编唱教学结合能增强学生感性体验的作品进行填词歌唱,有利于学生感性体验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四年级第七册中的《梦幻曲》时,学生需要通过音乐主题进行记忆,展开乐句划分,感知乐曲安静、柔和的音乐情绪及色彩变化。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整体聆听,想象自己随着音乐做托泡泡的动作,泡泡伴随着音乐飞舞。学生需要边做动作边思考,托泡泡的时候动作有什么规律,一共托起来几个泡泡。整首乐曲一共有8个乐句,聆听A段时,教师边做托泡泡的动作边填词演唱A段一二乐句,而学生则需要跟唱,充分感受旋律音高与节奏变化带来的音乐色彩和情绪变化。《梦幻曲》有着极富歌唱性的旋律,淳朴厚实、娓娓动听,音乐主题有着宽广如歌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此时教师进行情境式歌词的填写能够让整首作品质朴典雅的情调与温馨宁静的意境根植于学生的脑海,浸透着无忧无虑的梦幻色彩。
(二)编写:提炼表达
歌词的编写也蕴含着深刻的技巧,器乐作品通过音乐要素等来表达情感,那么用词的准确性、韵律的配合以及是否与音乐风格相吻合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教师要将这些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讯息准确地传达,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将音乐主题旋律变成一首通俗易懂、易唱的歌曲,有效帮助学生记忆主题旋律。
1.填写渲染音乐情境的歌词。
在欣赏作品时有一些音乐主题非常鲜明,旋律饱含深情又庄严宏伟,但由于创作背景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学生不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很难浸润在音乐文化的氛围里,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完善,阻碍了对一些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音乐主题编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构建,使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填写渲染音乐情境的歌词是比较好的选择。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中的《红旗颂》时,学生需要参与歌唱体验,感受音乐的庄严深情,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在实际教学实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聆听音乐主题,了解创作背景,同时引导学生聆听教师填词演唱的主题旋律,通过音乐进一步感受深厚的爱国情感。此外,学生应随教师一起演唱,进一步感受音乐主题,引发情感共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这首作品的音乐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很好地引导,通过填词歌唱,用情绪感染学生,使其理解具有歌颂性质的音乐主题,通过歌唱体验让学生以感性的方式理解音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填写与音乐形象相匹配的歌词。
在一些音乐作品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音效的声音,呈现的音乐形象十分鲜明,能够使学生马上联想到音乐形象。为了使音乐形象化,教师可以填写拟声词来模仿音乐中的特殊音效,帮助学生快速熟悉主题旋律。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三年级第五册中的《维也纳的音乐钟》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演唱体会音乐形象。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聆听主题旋律,即音乐钟,并进行弹奏,让学生根据图形谱默唱,同时模仿士兵挺拔的神气,然后逐渐加快速度,跟着音乐演唱。
这是一首回旋曲式的作品,音乐主题贯穿音乐始终,生动地模拟了音乐钟“当当当”的音响,乐曲夸张而赋予童话色彩,营造了轻松的氛围。通过借助拟声词模仿音乐中表现的特殊音效来填词演唱,学生能够非常清晰地听辨出每次声部的出现位置。
(三)变化:拓展延伸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将相对具有歌唱性的主题旋律配上歌词,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参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音乐场景中发挥想象力,展开音乐思维创作,尝试进行简单的填词创编,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更投入地参与聆听与鉴赏活动,潜移默化地记忆音乐主题。
1.替换式——参与个别歌词的创编。
在一些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明显,旋律重复出现,每次出现的情境又在发生变化,那么在音乐主题编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替换的方式,替换歌曲的歌词,不改变歌词结构,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并不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填词创编。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机械的方式让学生重复数主题出现的次数,学生只要专心地听、唱就可以。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二年级第三册中的《三只小猪》时,学生需要通过音乐线索参与歌词创编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主题,感受三只小猪的心情,分析他们在做什么,然后进行情景表演,在情景表演中熟悉主题旋律,由教师进行演唱。猪大哥:草房子——“la”音模唱;律动搬稻草。猪二哥:木房子——“ding”音模唱;律动钉木板。猪小弟:砖房子——“dong”音模唱;律动敲砖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的律动填词编唱猪二哥和猪小弟的盖房子之歌。
通过教师对猪大哥的演唱示范,学生能够很快地模仿填词规律,根据音乐主题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留白处填上适当的歌词。情境般的叙事语言十分符合低段学生的审美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产生情感共鸣。
2.递进式——参与乐句或乐段的创编。
歌词诠释了音乐的内涵,通过直观的编唱,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挖掘音乐更深层次的元素。根据音乐的特点,通过师生对唱的形式,在乐句或乐段中加入歌词,学生能够直观地分析音乐内涵。在音乐主题编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乐句或乐段的创编。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二年级第三册中的《狮王进行曲》时,学生围绕音乐主题的模唱与歌词创编,理解音乐脉络。为了促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表演唱让学生感受狮王威风凛凛的神气。狮王登场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它会对它的“臣民”说些什么,小动物们又会用怎样的歌声欢迎它,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歌声给予回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创编歌词。二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指导学生为音乐主题乐段创编歌词,能够激发学生的聆听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并通过师生互动感受音乐形象的鲜明特点。
五、实践意义与思考
(一)突出音乐本体,助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主题编唱中,教师在突出音乐本体的基础上,在学生建立音乐主题记忆之后,还是应回归音乐本身的剖析,感受音乐的表现特征和不一样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体会音乐中的哪些元素使音乐富有感染力,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构思音乐内涵的审美能力。
(二)用心推敲歌词,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形成
歌词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歌词创编的过程中,要确保歌词内容符合歌曲意境。通过配器、节奏、速度等变化赋予主题不同的音乐形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给予学生创作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局限于音乐表现形式。
(三)精准把握作品,关注学生自主体验的生成
实践证明,有效的欣赏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对音乐美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只有创作出贴切、相符的歌词,填词歌唱在欣赏教学中才能产生锦上添花的作用,帮助学生自主体验。
(四)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不应该只是由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而是要利用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音乐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主题,教师就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精巧构思,恰当地使用音乐主题编唱为欣赏教学润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