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 培育文化自信

2024-10-27 00:00王恒干唐锦秀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10期

【摘 要】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立足本土文化,着眼区域资源,积极探索以主题式、项目化教学与跨学科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引领学生在关注、寻访、探究中发掘盐城这片熟悉的土地中蕴藏着的内在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鼓励学生把传承家乡传统文化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培植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该课程将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融合,融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化自信 社会实践课程 主题式教学 项目化教学 跨学科教学

近年来,盐城小学立足本土文化,着眼区域资源,全面建构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将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将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融合,融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积极探索以主题式、项目化教学与跨学科教学相结合等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一、背景分析与课程内涵

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是学校在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结合盐城本地的独特优势和传统文化,利用当地丰富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并实施的反映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课程。建设这门课程,可以服务于区域课程建设改革,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走得近的区域资源,成为最鲜活的教育载体和课程内容,让学生走进盐城、认识盐城,理解城市发展的变迁,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该课程引领学生从四个方面读懂盐城:第一,盐城具有独特的“四色文化”,通过“四色文化”读懂盐城。一是红色新四军文化,二是白色海盐文化,三是蓝色海洋文化,四是绿色生态文化。第二,围绕六大主题读懂盐城: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二是民族文化教育系列,三是公民教育系列,四是健康与生存教育系列,五是科普教育系列,六是艺术教育系列。第三,通过“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课程读懂盐城。第四,寻访建军路、水街、农民街等特色街区,读懂盐城。

二、课程研发与组织实施

(一)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原则

建构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时,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前瞻性、跨学科等特点,遵循本土化、实践性、跨学科、可持续发展四个原则,打造具有本土和实践特色的跨学科校本课程品牌。

一是本土化原则。盐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学校充分考虑盐城的地域特色,将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历史fUJ2ReXO5FTkXVYwa7hkqfuvM5H6Ec+a7bHiAF6aRB4=传承等元素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二是实践性原则。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课程体系建构时,学校紧密结合盐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关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是跨学科原则。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强化情感价值体验。在课程体系建构时,学校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个学科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例如,溯源盐城—— 认识类课程群,涉及语文、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通过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让学生对盐城的过去和现在有更全面的了解。

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道德素养。在课程体系建构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关爱和感恩他人,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

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在内容设计时根植盐城多样文化,做到教学内容地域化、地域文化课程化。学校围绕盐城特色文化和课程确定教育主题,设计五大模块的课程群:溯源盐城、红色盐城、科技盐城、文化盐城、烟火盐城,将盐城大地红色、白色、蓝色、绿色等地方文化融入课堂,扎根红土地创新育人模式。

1.溯源盐城——认识类课程群

走进盐城市博物馆,了解盐城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2100余年的城市发展史,溯源盐城文脉传承与地域文化;走进中国海盐博物馆,探索地域文明之“海盐文化”;走进淮剧博物馆,了解淮剧艺术与地域文化的渊源,与乡村、城市的关系;走进盐城市文化馆,参观“红色征程—— 从浙西南红军挺进师到盐城新四军”尹文作品展,感受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感怀隽永的先烈传奇。

2.红色盐城——思政类课程群

盐城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盐阜人民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早已成为激励盐城人民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学校大力发挥邻近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地域优势,引导学生传承铁军精神,做优做强学校的红色教育品牌。学校全力推进“小小讲解员”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科技盐城——科技类课程群

科技+农业,振兴乡村新未来。学校组织学生走进邹学校院士盐东羊角椒产业研究院,实地参观新型农民教育体验馆、种苗培育区、示范园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等,通过“全实景课堂、全方位体验、全流程指导”模式,引导学生了解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种植领域的应用,深刻感受智慧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学校还联合盐城市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学会、亭湖区科学技术协会等共同推进机器人普及赛课程进校园、“STEM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4.文化盐城——人文类课程群

萌娃说乡音,方言进课堂。正高级教师刘永平,带领团队全面梳理盐城方言,打造实验工具书《盐城市区方言》。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为学生简要介绍盐城方言的发音、语法特点等;语文课上,聚焦重点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作家运用方言写作的秘诀与风格。美术、语文、体育教研组联合开设“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季跨学科实践课程,通过“纸鸢小课堂,匠心传非遗”“微风追春色,巧手绘纸鸢”“春光美如画,鸢飞烂漫天”“风筝舞春意,童趣话纸鸢”等活动,引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与纸鸢共赴一场春日浪漫。

5.烟火盐城——活动类课程群

寻文化之根,探历史之源;逛繁华闹市,品盐城味道;赴光影之约,享创意生活;看古街旧巷,勾乡愁城思。寻找城市的记忆,盐城小学少年从建军路出发。学生通过打卡泰山庙、竹林大饭店、盐城电影院等建军路文化地标,近距离感受城市的文化脉搏与魅力。学校还组织学生寻访大洋农民街等特色街区,引领学生走进人群、走入市井,从文化视角看城市生活,在参与中审视过去和未来。

(三)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

优质的社会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既要体现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结构性,又要给学生带来愉悦的体验。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分为前期准备、实践活动和总结展示三个阶段,三者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闭环。

前期准备:在准备阶段,学校充分发掘地方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课程。例如,盐城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学校利用盐城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设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好dFSAajK05A7cDCs68Cr9gJ33sJ61a1wlD1WRY9Ukk6w=地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实践活动:在实施阶段,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确保课程的有效开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引领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参与状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同时,学校还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结展示:这是复盘并提炼研究成果的环节。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并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实践成果。此外,学校还会举办社会实践成果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四)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评价保障

为了科学评价学生在“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中的表现,学校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三个指标,贯穿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实践能力指标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展现的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团队合作指标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等;社会责任感指标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展现的社会责任感,包括对社会的关注、对他人的帮助等。为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采用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综合评价等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

三、价值反思与未来展望

自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开设以来,学校将“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作为撬动课程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杠杆和突破口。学校建构起以主题式、项目化教学与跨学科教学相结合等方式为导向的“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行动指南和推进策略,涌现出一批“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典型经验和案例,探索形成“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评价体系。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奠定了基础,还将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将社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相融合,融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培育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立足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展现地方特色。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让教育回归本真,为学生成长赋能。学生在社会大课堂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关于人与文化的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2]王丽华,金慧颖.“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建设,2020(10).

[3]陆玉芹.江苏地方文化史·盐城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

[4]张国新.基于传承赣文化的融研学模式构建探索[J].教师博览,2021(30).

[5]成尚荣.开辟儿童创造性成长之路[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12).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23年度第15期)“盐城小学‘读懂盐城’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课题批准号:2023JY15-L33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