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成功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紧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任务;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写作兴趣;重视作文辅导,组织内容修改;发现写作“天才”,重点予以培养等策略,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作文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升策略;作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25-0013-03
一、紧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写作,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若不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往往就会过早对学生提出较高的写作要求,结果是拔苗助长,使学生不知从何下笔。这样让学生觉得写作文难如登天,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打击其试写的兴趣,难以入门,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课程标准提出:三年级写作目标是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内容较具体的片段,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句。即详略得当,突出特点,连话成篇。四年级写作目标是能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觉得新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能用简单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即选材新颖,方法独特,以事喻理。五年级写作目标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学习写简单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写作。即点面结合、抓住细节写出创意。六年级写作目标是有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欲望;能写简单的纪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能根据习作要求自主选材,编写作文提纲;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即聚焦典型,突出主题,升华情感。
二、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初学写作的小学生都易抄袭。在教学中,当遇到作文写作时,学生往往会觉得“头痛”,无从下笔,一看题目就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没有办法只能东抄西凑,结果写出的文章内容贫乏,语句不通,结构紊乱。所以在一开始,教师就应为学生贯彻以自己动笔为荣,以抄袭他人为耻的思想意识,但教师需要告知学生的是,模仿优秀作品的写作方法并非抄袭,引用别人作品中的优美词句也非抄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多加指导,告诉学生作文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文字写出来,并非高不可“攀”。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教师可以试着采取以下方法:
(一)精读课文范文,积累写作经验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优美的好文章,因此,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读懂”的层面上,还应不断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写作技巧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深度。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读写结合,让学生明白文章是如何取材、组材的,是如何从材料中提炼健康、深刻的主题的,以及领会文章应怎样开头、结尾、过渡、点题,揣摩怎样详写、略写及巧妙地运用语言等。此外,还应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实感,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二)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写作视野
杜甫曾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只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读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章,如读报刊文章、读优秀习作、读诗歌散文选、读中外名著等。这样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当学生爱上书籍,他们就会同作者一起生活在独特的精神世界里,他们聆听长者、智者的教诲,与伟人、名人做心的交流,他们会成长得更快,在头脑的不断丰富中逐步产生写作的强烈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热情的指导,使他们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且学生初次写作,无论成功与否,都应给予鼓励,以坚定其信心。
(三)投身有益活动,提高写作欲望
众所周知,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写作材料来自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投身活动,观察并思考生活,进行作文训练。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适时开展相关写作活动。一是结合校园内开展的活动,如年级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参与比赛的同时,带着搜集作文素材的任务,对整个比赛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尽情表达、无拘无束地思考、放开手脚大胆写作。当学生把作文课当成活动课,学生就会兴奋得像出笼的鸟儿。在学生的作文中,教师发现原来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在他们的眼里竟是如此其乐无穷。二是将校园景观融入写作中。如,冬天的早上,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教师会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感受下雪时的场景。学生们欢呼着,在雪中奔来跑去,还有的学生捏着雪球掷来掷去,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回来后,学生欣然提笔,一篇篇写“雪”的优美文章便顺势而出。三是结合各种节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如,学校每年在清明节前夕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纪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写下来。
三、重视作文辅导,组织内容修改
过去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通常只讲题目,不作详细的辅导和引导性的点拨,这往往会使大部分学生以抄袭或应付差事来对待,而教师看了这样的作文后,对学生大加斥责,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怕写,教师怕改,一提作文双方都头痛。因此,教师与其在批改作文上花费功夫,不如在布置作文时多给予辅导,讲清要求、审清题目、明确选材范围,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开头、主要写什么,以及怎样突出中心、怎样结尾等等。经过详细的辅导,学生不仅有了清晰的写作轮廓,而且教师在批阅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每次作文批改后,教师要选取一部分范文在全班宣读,并组织全体学生加入讨论,肯定精彩的部分,指出存在的问题,适时修改。在全班同学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同学擅长细节描写,会指出作文中应增添一些细节,使文章更加细腻,有血有肉;有的学生能设计情节,使其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有的学生擅长结尾,使人读后余味无穷。通过讨论、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这远比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效果要好得多。
此外,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对(下转第17页)(上接第14页)学生文中出现的问题,少指责挖苦,多帮助辅导,发现其闪光点,充分肯定。同时,还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让他们逐步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并把教师与同学的意见当做一种写作的动力,逐步提升作文质量。
四、发现写作“天才”,予以重点培养
虽是小学生,但到了五六年级,也会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写作风格。比如,有的学生语言精练,表达流畅;有的学生词汇丰富;有的学生故事情节曲折起伏;有的学生情真意切,能催人泪下;有的学生结尾别具一格,使人浮想联翩。当学生中出现出类拔萃的“天才”时,教师应予以重点培养,以他们的成绩和荣誉去带动激发其他学生努力写作的信心,进而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写作氛围。教师还可以把好的文章推荐给相关的刊物进行发表。众所周知,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对班级内的学生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影响,激发他们写作的强烈欲望。
除以上几点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坚持学写日记,切忌流水账式的日记形式,要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无论写物还是记事,都需要表达一种思想或观点,需说出自己的见解,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总之,习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教师一定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准确把握课标要求,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才能迎来作文写作“百花齐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