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后练习融入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4-10-22 00:00:00张志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课后练习与阅读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思考;把讲和练结合在一起,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的。基于课后练习编排及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可以从明确评价标准、形成系统关联、注重自主建构以及展现学习过程等方面把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练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25-0010-03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设置的内容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方法,也是为学生基本能力、习惯形成而设置的实践性作业内容。这些内容是基于统编版教材需要让学生掌握的核心要素进行编排设计的,与单元双线目标互相呼应,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是教师引领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参考与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课后练习中的作业却经常被安排在课下进行,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明或者课堂泛化、不聚焦等“教”与“学”割裂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将小学语文课后练习中的作业与课堂教学融合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评价标准,细化完成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明确作业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对作业的内容维度和层级水平进行划分,并依据课标对学生的作业要求进行分解与细化,是把作业融入课堂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要想凸显出课后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助学作用,教师就需要认真研究课后练习,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等,以为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供条件。

以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为例,课后总共编排了三道练习:其中练习一和练习三都属于基础性作业部分,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达到“能”或者“会”的目标要求。练习二属于品味语言范畴,与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呼应。在明确了课后练习需要学生达成的目标要求之后,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底线目标与发展目标。如课后练习三的“仿写”训练就可以从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两方面来引领学生阅读学习。言语形式主要从例句与学生的表达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训练,发展目标主要从一个内容或者两个内容等不同方面仿写出具有内在关联的句子,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由低阶到高阶的认知发展。对于课后练习二,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这些词句,再在语言品味中实现对这些词句的深入理解与感知,这些都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参照依据。教师要注重细化练习过程,为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不仅需要关照单元语文要素,还需要充分关照学生的学情、学习需求以及课标对学生学段阅读的基本要求等等,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学习更具针对性,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形成系统关联,整合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课后练习中有的内容与整篇课文的内容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任务驱动性,可以作为教学主线中推动学生学习发展的重点学习内容。有些习题与课文局部内容相关,教师依据课后练习中内容与课文的联系情况,通过驱动性任务的设计把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讲练结合,达到学生当堂学会,减轻课下负担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所获、有所得。

以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课为例,课后练习二是让学生试着以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把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部分讲一讲。这个练习是基于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目标要求进行编排设计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这个练习,还要把它与其他训练要求统整在一起,如“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等等。依据课后练习中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分为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海力布的美好品质,学习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等几个板块。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课后“小练笔”的内容,让学生简要介绍“海力布”那块石头的来历……这样引领学生阅读学习,可以使课堂教学中整个流程或者板块结构更加清晰,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课后练习,节省课下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讲故事、复述故事等作业都是在学生对课文内容了然于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可以以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为教学主线,通过驱动性任务的设置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后练习设计以驱动性为主的学习活动,把作业训练与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可以促进学生对整篇课堂学习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整体感知,在显性或者隐性任务的训练过程中把省时高效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立足自主建构,设计结构程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理清课后练习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注重对学生学习化繁为简、化零为整,使教学形成立体、多维、系统关联的课堂结构。教师需要把课后练习中的学习内容融入课堂教学,需要遵循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需要以学生原有的水平为起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刻认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内化理解知识,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

以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为例。通过对课后练习的研读就会发现,练习一和练习二的设计主要指向学生的批注阅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按照《牛和鹅》一课中学过的批注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边读边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批注。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让学生借助表格感受“我”的心情及产生这种心情变化的原因。最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就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教师依据课文特点把课后练习嵌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围绕着核心教学目标进行,不仅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而且为学生留足了自主思考的时间,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始终按照一定的程序自主完成阅读学习,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

四、搭建思维支架,展现学习成果

在小学语文练习中,有些作业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们可以轻松完成,有些内容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为学生搭建一定的学习支架,给学生留足展现自主学习成果的时间与空间,以使学生在作业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中取得最大化的学习成果。

以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为例,课后练习三中的仿写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学习支架:在秋天这个时节,你最常到哪个地方去玩?在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在学生把自己眼中的秋天与大家分享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追问: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动态?看到这些景象你能用教材中的语言形式把秋天的景色描述下来吗?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仿写的作业任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都是基于课文例句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的,从让学生借助事物展开想象到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中的事物描述出来,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言语形式特点,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多重空间,为学生言语技能的真正习得搭建了完整的、具有逻辑层次结构的思维支架,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课后练习中仿写、仿说之类的训练形式是固定的,但仿写仿说的内容则需要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实际情况进行自行填充。教师在把此类作业融入课堂教学中时,就要充分调动和唤醒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与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联想想象中完成对文本言语形式的顺利转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课后练习中的学习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把学生课下需要完成的作业前置到课堂教学中,减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评价,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课后练习中的学习任务,注重对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设计,以达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 蕾.浅谈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J].天津教育,2022,(15).

[2]邓 芳.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后练习微写作题的应用研究[J].教师,2021,(22).

[3]马丽亚.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J].语文新读写,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