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古诗的情感关键词开展全文赏析教学

2024-10-22 00:00:00王晓霞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7期

每一首古诗都有独特的意境表达以及情感流露,学习赏析古诗的关键是通过古诗的对比、夸张、比喻、暗喻等手法来体会诗中传达的情感,引起思想与情感的共鸣。《逢入京使》是一首典型的边塞思乡诗,结合其背景,此诗念来其情可见“真”,思之真切,念之真切。教学本诗,教师应抓住情感关键词“思”开展教学,通过“思”的情感提炼,慢慢铺垫背景、诗文内容,从“思”的理解中去剖析诗文是怎么体现“思”的,是如何描写“思”的。如此,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感知古诗传达的意境以及描写的独特之处。本文以《逢入京使》为例,详细阐述如何抓住古诗的情感关键词开展教学。

一、核心概念解释:古诗的情感关键词

古诗的情感关键词就是诗文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基调,凝结为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怀念,如“明月何时照我还”,凝结情感的主基调,情感关键词就是“相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是对友情的赞颂,对离别的不舍,如“西出阳关无故人”,其情感关键词就是“友情”。通过提炼情感关键词,学生能够提前一步铺垫情感的基础。以情感关键词去开展诗文的赏析,学生能够代入情感去诵读诗文,如学生诵读《逢入京使》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在情感关键词“思”的铺垫下,能够大体感知“故园东望”的情感,在大概念上能够了解“路漫漫”的写法是如何突出感情的。

二、如何通过情感关键词开展教学

(一)提炼情感关键词

在一首诗的教学中,情感关键词并不是让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诵读、翻译、背景介绍来自我感知。笔者常用的方法是把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介绍放在第一位。我会像讲故事一样,对一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和写作内容进行梳理,以故事的形式去呈现。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到作者作此诗时正在经历什么,为什么要作此诗,从而分析此诗可能表达的主要情感。然后笔者才会让学生正式开展第一次的诗文诵读。在分享作者创作的故事中,学生已然有了情感的铺垫,在诵读过程中,更能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从而提炼出情感的关键词。

(二)基于关键词分析情感是如何呈现的(字词、手法分析)

情感关键词就是全文的情感主基调,主基调其实比较容易理解和总结,但是古诗非常善于写景喻情,大多采用暗喻、比喻、伏笔等多种手法进行表述。如何吃透这个情感关键词,就要从此诗的写作手法、表达意境、字词句等的分析上去感知。在《逢入京使》一诗中,情感关键词是“思”,围绕“思”是如何体现的,进一步对本诗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法进行剖析。

①“路漫漫”:形容路途已经非常遥远。这一句结合作者背景进行分析,为后续的“出关”与“思念”做铺垫。

②“龙钟”:是一个神态的描述,运用了夸张及比喻手法,龙钟指的是作者的神态与形象,三十余岁已然是老态龙钟,运用夸张、比喻,表现的是出关后,回头望,凄凉与思念之情涌上心头,思念之心催人憔悴。

③“凭”:因为马上相逢,不曾带有纸笔,如水潺潺的思念之情顿时无法抑制,可悲、可叹,无奈和感慨之心交错。无奈之举就是“凭”口信捎去平安。其中的思念之情无比浓烈。

(三)以关键词为主线剖析诗文(情感分析)

《逢入京使》中“故园东望路漫漫”是一个动作的描述,故园指的是家乡,东望则是动作,指回头望,路漫漫形容路途已经非常遥远。这一句结合作者背景进行分析,为后续的“出关”与“思念”做铺垫;“双袖龙钟泪不干”是一个神态的描述,运用夸张及比喻手法,龙钟指的是作者的神态与形象,三十余岁已然是老态龙钟,运用夸张、比喻,表现的是出关后,回头望,凄凉与思念之情涌上心头,思念之情催泪落,双袖擦泪却也不曾擦干思念的泪水;“马上相逢无纸笔”是一个场景的描述,结合背景可知其心怀壮志,去边塞任职实现抱负,但是就得离开家人,产生一种不想离家却又想实现抱负的无奈与纠结之感,作者出塞,京使入京,两者在马上相逢,在这荒无人烟的边塞,还能偶遇故人,欣喜之情结合思乡之感无法言表;“凭君传语报平安”是一种期望、一种无奈、一种思念、一种急切,这一句含有太多的复杂情感,表达的是思念的柔情,报平安和报近况,两者适用情景一样,但是报平安更显柔情与无奈,其目的是让家人不必过多担忧,“平安”一词传递出太多的情感。整首诗传达的主要情感就是“思”,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如图1)。

三、《逢入京使》教学案例

★第一阶段:背景故事教学,凝结情感关键词“思”

师:今天让我们走近唐代诗人岑参,接下来老师先分享一个故事,大家再去阅读诗文。

背景故事:唐代诗人岑参出身于官宦世家,却家道中落,因此,岑参便下定决心恢复家道荣光,并立下报效国家功成名就的壮志。在天宝三年,他考取进士,天宝八年,他开始了前往西域的旅程。他在西域之行中,远离家乡,地处人烟稀少之地,不免会感叹起自己离别亲人、背井离乡的现实,引发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师: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岑参去往西域边塞所作,同学们请开始诵读,并体会诗文的主要情感。

学生阅读后,大多学生经过背景故事的学习,有了比较清晰的情感体会。

★第二阶段:“思”的赏析教学,体会思的“缘由、钩子、传语”

1.缘由——“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师:岑参写此诗时已在西域任职的路途中。回顾作者当时的人生经历,可以发现在经历家道中落后,又取得进士,作者胸怀壮志是正常的心理状态。而现阶段,西域重任在即,一边是理想与抱负,一边是家庭亲情,在两者的取舍中,作者想要兼顾显然不能,因此,内心产生了纠结与无奈的复杂情感,回头望着来时走过漫长的路,他心中有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且越加强烈。

师:回头望是故乡路,往前看是前程路,无论作者怎么看,在一片大漠的掩盖下,都显得遥遥无期、路途漫漫,这思念之情愈浓,不禁让人声泪俱下,在思念与伤心之际,两袖连擦,泪水却也不见擦净,在边塞外的沙漠中“龙钟”两字,更显憔悴容颜,让人升起同样的感慨之情。

2.钩子——“马上相逢无纸笔”

师:在这西域的大漠中,黄沙漫天,不曾见人踪迹,这一路的思念无法释怀,也不曾与人相说,只能感受到孤独与无奈。而就在此时,见到故人去京,恰逢相识,作者心中会有什么感受?

生:一定是激动、开心、喜悦的。

师:诗人心中似乎泛起了浪花,故人西去长安,与作者相识,可为作者带去书信,以解思念与亲人的担忧。陌路相逢的故人最解乡愁,见到故人心中满是感慨,纵有千言万语也不一定能够道清。但作者也知叙旧不可久,故人也有重任,因此便想着捎封书信带回,可匆匆相逢未备笔墨纸砚,这可让作者千言万语的挂念之情仅变成一句话。这个时候的作者是不是一定很无奈和悲哀?

生:这其中蕴含着无奈与现实的感叹,这是多么的无奈和沮丧啊!

师:此情此景犹如钩子一般,勾起作者无限的悲凉与无奈之感,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好似海面平静,但是海下已然波涛汹涌。

3.传语——“凭君传语报平安”

师:偶遇故人是激动的,但是却不能长久地把酒言欢。作者第一时间想到了书信报平安,可没有纸笔,多么无奈。因此,思念之情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阻碍。但是作者的思念之情强烈,无奈之下只能要求故人帮忙捎句口信报平安。

此句中“报平安”几个字有待深究,缘何不将自己想说的话尽数告知呢?其实,塞外任职,多是抵制贼寇,戍卫边疆,战争是难免的,纵有千言万语的思念,mxWmy3bRIHMYahGAGGV6aA==但更担心家人们对自己的担忧,因此,平安胜过于近况转达与思念倾诉,与其长篇大论而言,又恐故人无法尽数转达,又不想勾起家人对自己的担忧与思念,因此,仅凭传语报平安就是最好的方式。当然,这也需要考虑当时的情况,没有笔墨纸砚,因此,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有无奈,也有心酸。“凭君传语”表达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思念,“报平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牵挂。整首诗最后的七个字,凝结了无尽的思念,没有过分的修饰和雕琢,用最朴实的表述方式,寄予了一片深情和柔情。

★第三阶段:深度剖析,巧设问题,“思”之情更上一层楼

1.“望”“路漫漫”这两个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望”是一个动词,也代表看,为何不用“看”呢?这就是古诗词意境与审美的独特之处。首先,“望”更多地表示远眺、遥望的意味,它通常用于描绘远方的景物或目光所及范围较广的情境。如“望穿秋水”“望眼欲穿”等。而“看”则更偏重于近距离观察、凝视,着重于目光直接接触到的对象,或者描写目光聚焦某一特定事物时的情景。“静看峰巅云起时”“看红尘俗世间”等描写景物和情境的句子中,使用了“看”这个词。本诗中“故园东望”“路漫漫”更能表达作者的不舍,“望”在这里还有凝视、驻足思考之感,对不舍和思念有着动态化的呈现。“路漫漫”更像是“望穿秋水”的感觉,路迢迢不可看清,也表示故园东望,已然太远,故乡很远,前方也很远,像是进退不可一般的无奈,思乡之情便生,意味悠长。

2.“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使用了什么手法?铺垫了什么情感

这句诗中包含了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个情感。“双袖”含有擦泪的动作,“龙钟”形容作者神态,因为域外的萧瑟与风沙,加上只身塞外任职,无边的思念催人泪下,思念之情断不绝,泪水打湿了衣袖,“泪不干”,可以想象作者用双袖擦拭了多少次思念的泪水,快速催人老,当然这是夸张和比喻,但是无一不透露出作者的思念之情。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下,恰逢后面的故人,引出情绪的高涨,从而为下文“凭君传语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情感铺垫。

3.“马上相逢”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无纸笔”又是一种什么感受?探讨一下你的内心感受

陌路相逢一定是美妙的缘分,何况这是与故人陌路相逢,在历经长途跋涉之后,一片荒漠之中偶遇故人,这是多么的喜悦。“马上相逢”这也代表着两人均未下马,这或许是由于两人都有重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者想到的是书信传情,可无笔墨,这种悲凉与懊恼的情绪油然而生,因此只能匆匆交代几句,以报平安。此时的作者一定是非常着急但又不能久待,因此引出了下文的“凭君传语报平安”。

4.“凭君传语报平安”中的“凭”用得如何,有什么深层含义

此处如果使用“借”字,少了一种强烈的思念情感,特别是在现实无法见面的情况下,更多地凸显出无奈和心酸,要将这份思念之情寄托起来。仅凭“借”无法引发情绪上的共鸣。那么,如果换成“让”字呢?依然平凡无奇。唯独这个“凭”字,衬托了深沉的心酸。作者无能为力,只能通过传话传达自身的安好,将这份思念融入更多的深情和眷恋之中,给予故事丰富的意味。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十三中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