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千克和克”这一章节中,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单位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量感素养。传统数学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学设计基于生活化视角,将“千克和克”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凭借直观感知、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其量感素养。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千克和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常见的量”,与生活紧密联系。“千克”和“克”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质量单位,学生在购物、烹饪等活动中均会接触。学生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天平测量不同物品质量,感受千克和克的大小,建立对质量单位的准确认知;凭借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单位换算;学会使用秤等测量工具称重操作,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二、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千克”和“克”质量单位概念,明确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熟练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千克等于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正确使用秤等测量工具,自主完成称重操作,并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2.经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不同质量单位的大小,建立直观量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涉及质量单位的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3.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数学知识。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如数数、简单加减法运算等,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需要借助具体事物辅助认知。在认知方面,三年级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学生对直观事物有较好的感知理解能力,但对抽象概念较难把握。在教学中,教师需提供丰富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三年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组织相关学习小组,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厨房烹饪等引入“千克”和“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示生活常见物品,如食品包装质量标注,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直观感知教学策略
教师提供标准质量物品,如1千克大米、1克硬币等,让学生掂量,直观感受不同质量单位大小;使用天平称重演示,让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开展测量。
(三)实践操作教学策略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分组测量教室内物品质量,如书本、文具等,并记录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品的质量,进一步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情境应用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计算购买食材总重量、比较不同品牌食品质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帮助家长称量食材、计算物品质量等,增强其量感素养。
(五)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教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理解;利用推荐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对学生说)
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轻松、有趣的话题——购物。有没有同学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学生纷纷举手,表示喜欢)
教师:非常好!那么在购物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商品包装上经常会有一些数字,比如“500克”“1千克”这样的标注呢?
(学生点头表示注意过)
教师:对了,这些数字表示商品的质量。那么,你们知道“克”和“千克”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两个新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表现出好奇和期待的神情)
教师:首先,我想请大家猜一猜,1千克的物品和1克的物品,哪个更重呢?
(学生纷纷猜测,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就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一起揭开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齐声回答“准备好了”)
教师:非常好,那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开始进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知讲授(15分钟)
教师:现在,我们正式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在数学里是怎么规定的吗?
(学生思考片刻,有的摇头,有的轻声讨论)
学生:是不是叫“质量”啊?
教师:非常正确!在数学和物理中,我们通常用“质量”来表示物体的重量。那么,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两个——“千克”和“克”。
(教师出示1千克的大米和1克的硬币,让学生观察)
教师:大家看,这是1千克的大米,这是1克的硬币。你们能感受到它们的重量差异吗?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能感受到)
教师:很好。那么,谁能告诉我,1千克和1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沉默片刻,然后有学生举手)
学生:是不是1千克等于1000克啊?
教师:完全正确!你真聪明。1千克确实等于1000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换算关系,大家一定要记住。
(教师板书换算关系,并引导学生齐读)
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巩固一下这个换算关系。如果我有2千克的大米,那它等于多少克呢?
(学生思考片刻,然后纷纷给出答案)
学生:等于2000克!
教师:非常好!你算得很快。那么,如果我有500克的面粉,它等于多少千克呢?
(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学生:等于0.5千克!
教师:很棒!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师出示天平,并演示如何使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天平。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天平的一边,然后在另一边放上砝码,直到天平平衡。这样,我们就能知道物体的质量了。
(教师让学生轮流使用天平测量教室内物品的质量,并进行指导)
教师:好了,现在大家都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谁能告诉我,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呢?
(学生纷纷回答,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今天的新知识。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进行一些有趣的练习和活动,来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齐声回答:准备好了!)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实践操作。大家已经学习了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书本、文具盒、水果等,并准备一些1千克和1克的砝码)
教师:大家看,这里有一些物品,我想请几位同学上来,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一下这些物品的质量。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选择几位学生上台)
教师:好的,你先来。请你选择一样物品,然后用天平测量它的质量。
(学生选择了一个文具盒,开始用天平测量。教师在一旁指导,确保学生操作正确)
教师:很好,你测量得很准确。那么,这个文具盒的质量是多少呢?
学生:这个文具盒的质量是300克。
教师:非常棒!你算得很快也很准确。接下来,我们再来测量一下这个水果的质量。
(教师将一个水果放在天平上,让另一个学生测量)
学生:这个水果的质量是500克,也就是0.5千克。
教师:太好了!你也掌握得很好。现在,我想请大家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同学都可以选择教室内的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和交流。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组学生都能正确进行测量和记录)
教师:好了,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想请每组派一位代表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分享测量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教师:非常好!大家都做得非常棒。通过实践操作,我们不仅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以后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巩固练习,以确保大家已经充分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请大家看第一题,谁能告诉我2千克等于多少克?
(学生思考片刻,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2千克等于2000克。
教师:非常正确!你记得很清楚。接下来这一题:一个物品重500克,另一个物品重300克,它们一共重多少克呢?
(学生思考,并纷纷给出答案)
学生:它们一共重800克。
教师:很好!你算得很快,也很准确。现在,我想请大家独立完成剩下的练习题,然后我们可以一起核对答案。
(学生开始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几分钟后,教师让学生停下笔,并出示正确答案,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
教师:好了,现在我们来核对答案。第一题的答案是2000克,第二题的答案是800克……大家都做对了吗?
(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做对了。教师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那么,接下来我想增加一点难度,出一些需要应用我们所学知识的实际问题给大家练习。
教师:请大家看这个问题,小明买了1千克的苹果和500克的香蕉,他一共买了多少克的水果?谁能告诉我答案?
(学生思考片刻,然后举手回答)
学生:他一共买了1500克的水果。
教师:非常棒!你算得很准确。那么,这个问题呢?小华的妈妈让他称300克的面粉,他应该在天平的一边放多少克的砝码呢?
(学生再次思考,并给出答案)
学生:他应该在天平的一边放300克的砝码。
教师:很好!你也做对了。看来大家已经能够很好地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我非常高兴看到大家的进步和成长。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好了,经过前面的学习和练习,大家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学生思考,并纷纷举手发言)
教师:好,你先来。你觉得我们今天主要学了些什么?
学生:我们今天主要学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还学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非常好,你总结得很到位。还有谁有补充的吗?
(其他学生继续补充)
学生:我们还学了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且做了一些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
教师:对,你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天平的使用。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那么,大家通过这些学习和练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学生:我学会了如何准确地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学生:我发现数学其实很有趣,特别是当我们能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
教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看来大家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大收获。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并表示会继续努力)
教师:很好,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做到。那么,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多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如购物的时候注意一下商品的质量标注,或者在家里帮忙称量食材等。这样不仅能够加深记忆,还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和丰富。好了,下课!
六、教学总结
“千克和克”的教学,整体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在课堂导入环节,虽然购物话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部分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仍较为模糊。在后续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基础概念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在新知讲授环节,“千克”和“克”之间换算关系讲解清晰,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换算错误的情况。教师在讲解中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对换算关系理解不深入。在后续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换算关系。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在后续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确保每位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编辑: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