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游向“深水区”

2024-10-22 00:00:00刘捷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7期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因为学生只有质疑才能充分思考知识,让阅读课堂不只是简单的关注教育,而是提升阅读的深度,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效率。质疑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天性,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重要途径。课标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概念就是:“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可见,质疑和思辨性阅读的关系非常紧密,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充分思辨,从而让阅读教学游向“深水区”,体现出教学创新。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选择六年级上册教科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大胆质疑,然后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继续讨论和解答,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的质疑离不开具体的问题。教师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具有启发性,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教学进度、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因素,将问题相互连接起来,也就形成了问题链。对于问题链的设计,教师要高度关注,结合具体教学篇目,注重提出问题的时机和方式,让问题起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了过去几年的语文学习,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不断加深。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在阅读中关注了语言表达、审美鉴赏、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几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对鲁迅已经有所认识,知道他在文学上和思想上的伟大成就,能够认识到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人。学生个体存在各种差异,不同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兴趣不同,教师需要关注这一点,照顾到班级中不同基础的学生。部分学生在阅cfTaE/bLUYgfWqj1avGoDg==读中存在浅层化的倾向,仅仅从字面意思去了解课文,并没有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经常出现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研判,找到最适合学生质疑的阅读模式。本单元的课文都与鲁迅有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基础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中理解鲁迅,认识鲁迅,为以后学习鲁迅的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结合书中注释和工具书来解释词语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事件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理解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提升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概括出文章讲述的小故事,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色。

2.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大胆质疑,探究思考,感悟文章中部分词语和段落的深层含义,并体会其深刻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扫清阅读障碍

在语文课堂正式开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鲁迅传》《觉醒年代》等影视剧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的人物形象。学生积极回忆之前学习的《少年闰土》,思考少年鲁迅和中年鲁迅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扫清阅读障碍,利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基础知识。

1.多音字

挨:ái(挨打) āi(挨门挨户)

更:gēng(半夜三更) gèng(更多)

扁:biǎn(扁担) piān(扁舟)

号:háo(怒号) hào(号召)

扎:zā(包扎) zhā(扎破) zhá(挣扎)

2.近义词

追悼——哀悼 爱抚——抚摸

惊异——诧异 爱戴——尊敬

羞愧——惭愧 悔恨——懊悔

慈祥——慈爱 保存——保留

枯瘦——消瘦 深奥——深刻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囫囵吞枣—— 一知半解

张冠李戴——颠倒是非

饱经风霜——饱经沧桑

3.反义词

羞愧——自豪 爱戴——憎恶

团聚——离别 慈祥——严厉

深奥——浅显 枯瘦——健壮

详细——简略

囫囵吞枣——细嚼慢咽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饱经风霜——养尊处优

4.词义解释

殡仪馆:供停放灵柩和办理丧事的机构。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失声: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爱抚:疼爱抚慰。

团聚: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过来。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

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主要用来载人。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设计意图:在开始教学后,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而是出示了一些本节课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纠错读、齐读等方式,明确“追悼、吊唁、囫囵吞枣”等词的意思,借此抓好基础关。)

(二)概括各部分,理清结构

教师以鲁迅诗歌《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引出鲁迅人物画像,接着出示一代伟人毛泽东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对鲁迅的评价,进而抛出问题“那么亲人眼中的鲁迅是怎样的呢”创设话题情境,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要学习的新课。在导入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篇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课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2)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明确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后,首先进行积极思考,回顾以前学过的提炼小标题的方法,再根据文字之间的空行将课文分为六部分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默读第一部分并找出关键句、关键词,概括第一部分小标题“追悼鲁迅”后,其余部分的小标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同桌交流,随后学生举手汇报各部分小标题,由于学生在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再加上第一部分教师的示例引领,本环节进展顺利,学生都在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教师列出表格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汇总。

第一部分(1):写人们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2~3):写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4~13):写伯父和“我”笑谈“碰壁”。

第四部分(14~16):写除夕的时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

第六部分(26~27):写伯父关心女佣。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每个部分的事件进行浓缩概括,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分别为: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喜放烟花、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展示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忆,然后按照课文前面的提示,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划分好段落和层次,了解作者写的几件事情。)

(三)组织议论,进行点拨

教师要对本篇课文的阅读方法进行说明,因为年代关系,学生需要结合资料和课文内容从每件事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考虑到问题的难度和学习时效问题,教师要给出明确的脚手架,让学生在指导下思考,提升课堂时间利用率。在学生都充分思考并有了自己初步的观点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来探讨结果,其他学生做补充。

在交流汇报中,教师根据学情需要,适当补充点拨。为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藏书丰富的大文豪鲁迅却送周晔《表》和《小约翰》这两本书,教师出示了补充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本书都是鲁迅所翻译的外国书,且都是童话,符合儿童心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鲁迅先生对晚辈的关怀;在“笑谈‘碰壁’”事件交流中,虽有理解能力好的学生抓住了人物语言和神态描写,说出了一个敢于和反动派作斗争、积极乐观的鲁迅,但由于鲁迅生活的时代离学生较远,这里的双关语“黑洞洞”“碰壁”肯定有一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教师随机出示事先查询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理解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及鲁迅如何用笔顽强地同反动派作斗争,帮助学生突破了理解的难点。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教学进程。对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积极疏导,拉近学生和鲁迅的距离,为后面的质疑和思辨提供重要基础,让学生的质疑和思辨具有意义,避免脱离语文学习的正轨。)

(四)以问促思,深入研读

教师让学生从“我呆呆地望着……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进行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质疑这句话除了写作者对伯父鲁迅的思念外,还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质疑和思考后,认识到这句话直接点名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在教师的提问中,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不仅联系到亲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还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加深了对整篇文章结构的理解。

教师让学生从“伯父摸着胡子……”这句话出发,思考作者要表达的就是夸奖伯父鲁迅的记忆力好吗?学生阅读这句话和前后文,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这句话就是在说伯父鲁迅的记忆力好,另一派认为是伯父在委婉地批评作者。学生从这句话进行质疑,参考之前“我”张冠李戴、囫囵吞枣的描述,明确这两个成语都是贬义词,所以伯父鲁迅的这句话主要表达的内容并不是强调自己的记忆力好,而是在以委婉、幽默的语气批评“我”读书态度不认真。从这里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鲁迅具备正确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出现错误后并没有直接批评孩子,因为这样会导致“我”的阅读积极性丧失,而是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让“我”认识到错误,使“我”在以后的阅读中更加认真细心,避免给别人留下马虎不认真的印象。这个故事中的质疑可以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在质疑不同观点和看法中提升对文章细节的把控。

教师还可以提出其他问题,包括鲁迅对其他人的态度、与其他人的关系等,让学生认识到鲁迅风趣幽默、和蔼可亲、关心他人的良好形象,在心中加深对鲁迅的认识。教师在提问的同时要注意时间安排,要预设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持续性的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在被动接受知识和教师给出的提示,还会有很多疑问。教师将这些质疑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链,让其中的每个问题都起到对应的作用,使学生在诱导下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面对语文学科知识。)

(五)合作学习,关注关键问题

课堂上,教师分析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给学生找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让学生围绕这个事件进行讨论、充分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让学生把控好时间,在讨论出结果后积极表达。在刚才小组讨论中,学生针对这句话的分析又分为两大派,有的学生结合资料,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认为“黑洞洞”的意思就是光线不足,因为那个时候电灯在中国还未普及,民国时期大部分人都还在使用煤油灯,所以光线不足,因此伯父鲁迅才会表示四周都是黑洞洞的。还有的学生结合了资料,整理了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民国的时代背景,认为以鲁迅的生活水平,不可能一直都用不上电灯,这个“黑洞洞”不是字面意思,而是指那个时候的黑暗社会,伯父鲁迅的“碰壁”是指在启迪民智、教化百姓方面遇到的挫折。因为鲁迅以自己的笔为武器,号召民众觉醒,一起来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也引起了反动派的不满,所以这些反动派对鲁迅进行攻击,禁止鲁迅作品的传播。在学生充分讨论时,教师要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质疑,指出第二种观点更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从这句话中也可以再次感受到鲁迅的幽默和风趣,体现出鲁迅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板书梳理了五件事情,厘清了人物形象之后,引导学生回到第1自然段,弄明白鲁迅为什么受人爱戴,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鲁迅的人物形象——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较好地理解文章中心。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课标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完成质疑阅读的学习任务,提高沟通能力,提升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明确合作学习讨论的核心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逐步培育核心素养。)

四、反思

本次教学的核心是质疑阅读,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灌输教育,而是主动地阅读文本,并且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找到关键信息,认识鲁迅的人物形象。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人文性,学生只有在开放和自由讨论的氛围中学习才能学有所获,这也为质疑阅读提供了基础。由于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也抓住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教师也精确地选择了教学关键问题,提高课堂质量和信息密度,在互动中解析教学关键点。在抓住教学关键问题后,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质疑,并结合资料,以此辅助阅读,完成合作学习。

教学中贯彻落实了课标中思辨性阅读的要求,以质疑为核心,发展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懂得分辨在阅读中产生的不同观点与看法。鲁迅这个人物的思想非常深刻,为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重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应做到严谨思考,考虑到问题的方方面面,充分调动理性精神,对各种观点和看法进行分析,并能够得出较为客观的个人创造性见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让学生接触到真理,掌握正确的思维模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篇目也构成了教材的主体,是教师推进教学进度的重要依据。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碰撞,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以此作为重要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会批判性阅读,将批判性思维作为重要方法,在思想层面得以提升,让语文学习助力学生终身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织金县猫场镇新果小学)

编辑:赵文静

作者简介:刘捷(1972—),男,汉族,贵州织金人,专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