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边境延边地区人口过疏化治理研究

2024-10-21 00:00李美善金银珠徐香兰
东疆学刊 2024年4期

[摘要] 地处中国东北边境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存在着人口过疏化问题,对地方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表征如下:土地经营效益下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人口老龄化严重、义务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力资本流失较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渠道不畅、社会保障能力弱、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走出这种困境唯有积极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渠道、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关键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边境;人口过疏化;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 C92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24)04-018-05

[收稿日期] 2023-09-13

[作者简介] 1.李美善,女,朝鲜族,延边大学计划财务处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与少数民族经济;2.金银珠,女,朝鲜族,珲春市发展和改革局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与少数民族经济;3.徐香兰,女,朝鲜族,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与少数民族经济。(延吉 133002)

人口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如何应对人口两极化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人口迁移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但研究人口迁入区的文献居多,对人口迁出区的研究较为缺乏。[1](104)再者,区域特质导致人口流失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例如,杨啸和李睿提出边境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特点,人口流失还将引发安全、治理方面的问题。[2](83)李航认为民族地区人口过疏化具有人口长时和异地流动、经济“原始化”回归、社会自组织能力弱化和民族文化特色消解等特征。[3](40)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地区)地处东北边境,是中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地,“边境”和“民族”的双重特质使得人口过疏化引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问题更为复杂和严峻。因此,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个案分析,深入研究延边地区人口过疏化问题并寻找切实可行的治理途径对巩固东北边疆地区社会安定和促进民族团结尤为重要。

一、延边地区人口过疏化现状

(一)延边地区人口变化情况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中俄朝三国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人口是构建国家的基础要素,对一国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根据图1统计资料显示,延边州2010年总人口数为2190763人,2011年总人数为2185937人,2012年总人口数为2182059人,2013年总人口数为2149707人,2014年总人口数为2145753人,2015年总人口数为2135757人,2016年总人口数为2120355人,2017年总人口数为2101387人,2018年总人口数为2086602人,2019年总人口数为2072045人,2020年总人口数ZP1XAyXgvG/QRSrYx6bRLQ==为2046560人,2021年总人口数为2029394人,2022年总人口数为2015464人。近十多年都是负增长状态,2013年和2020年负增长最明显,2010年到2022年延边地区总人口数明显下降,下降比We65lI4feSqNe8pXxlSZZQ==率为8%。

延边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10年以后延边地区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导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加重,15—59岁人口为124470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降低11.26%;60岁及以上人口为48415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提高10.02%。2022年延边州户籍人口情况为,0—17岁人口240693人,比上一年减少9516人;18—59岁人口1215896人,比上一年减少36504人;60岁及以上人口558875人,比上一年增加32090人。延边州这种人口低生育水平和中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导致劳动力资源匮乏,加重了人口抚养负担,进而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延边地区人口流失现状

延边地区有8个县市,其中5个县市地处边境,总面积占全州的49.2%,其中17个乡镇位于边境沿线。自1992年中韩建交后,延边地区人口发展呈现出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其迁移分为国内和国外。国内的主要流向为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青岛等地区,国外的主要流向为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特别是跨境流出严重,而且在跨境流出人口中,绝大多数为朝鲜族。朝鲜族作为跨境民族,与国外交流的人口比重比较大,尤其与韩国的交往较为频繁。中韩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飞跃发展,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跨境流出提供了就业机会。近年来,赴韩人员持续增加,而且其目标由刚开始满足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生存性需求逐步转变为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特别是部分边境乡镇人口流失更为明显。这种大规模持续不断的单向人口净流出,直接导致边境村屯出现了村落空心化和人口过疏化现象,对区域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

二、延边地区人口过疏化的负面影响

第一,土地经营效益下降。在边境村屯中,稍有文化素质且有一技之长的大批青壮年劳动人口纷纷外出打工。目前,实际居住人数不足100人的“空心村”近100多个。留守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因自身身体素质及能力有限,只能将土地租给外来承包户。在承包土地有偿退出机制还未正式启动的情况下,现有外来户只注重短期经营效益,这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下降,农村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影响土地经营效益。

第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性别结构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到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进而影响到人口再生产的过程。[4](23)赴韩劳务输出渠道一开始主要是探亲和涉外婚姻,而且服务业对女性的需求远高于男性,所以女性出国务工机会多于男性。同时,众多适龄女性嫁给韩国男性,适婚年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娶妻难”,出现“光棍村”现象。这不仅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养老成本,而且影响到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带来严重挑战。

第三,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大量人口向中、西部地区流动,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人口选择外出打工。[5](84)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量人口出国留学、务工。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见表1),图们、珲春、龙井、和龙、安图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20%、22.12%、30.87%、29.20%、26.94%,而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37%、12.11%、7.44%、8.29%、11.04%,远低于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人口流动过程中,青壮年占绝大多数,成为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剩下老年人还留在原地,这必然导致该地区人口的老龄化。[6](63)第四,义务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低生育率及人口负增长,边境村屯生源逐年减少。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网点布局,当地撤并了部分中小学校。边境村屯中小学校的撤并直接影响子女的就学,增加了偏远地区学生的上学成本,使得部分孩子过早开始寄宿生活,加重了家庭的教育负担。同时,边境村屯朝鲜族人口的大量流失,使民族语言的使用空间缩小,使用频率下降,严重影响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五,人力资本流失较严重。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较高的收入水平、优越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医疗和社会保障条件及当地政府出台的住房、就业等福利政策,加剧了延边地区优秀人才不断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边境地区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产业结构单一、行业发展缓慢等使得延边地区缺乏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这导致延边地区较难汲取外界力量,缺乏引进外来新型技术和产业的机会,缺乏创新创业的活力,经济发展步履维艰。

三、延边地区人口过疏化成因分析

一是经济发展滞后。首先,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产品的富裕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延边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不高、产出效益低的问题。其次,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延边地区大型民营企业以国企改制居多,民营经济多以小微企业为主,全州工业企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严重不足。最后,通道建设不畅。由于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度不高、朝鲜仍然处于封闭状态、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关注度弱等原因,延边地区没有发挥出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通道建设不畅。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第一产业支撑力不足。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耕地被占用,人均土地占有量持续下降,大量农村人口跨境流出,导致农村耕地抛荒、农业粗放经营。其次,第二产业竞争力弱。受到产业结构的延续性和路径依赖的惯性影响,东北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困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规模实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7](63)延边地区第二产业也是同样情况。最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延边地区第三产业总量规模不足,导致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支撑服务作用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而且第三产业还是以旅游、交通运输、商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育不足。

三是就业渠道不畅。首先,实体经济发展缓慢。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国内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体经济出现增速下降、盈利能力弱化、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导致就业岗位越来越短缺。其次,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耕地被占用,增加了失地农民的数量。因为失地农民本身综合素质较低,导致失地后再就业比较困难。最后,大学生就业率低。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生毕业数量增大,而就业市场的供需能力不足、就业岗位的竞争大,导致更多的大学生无法走上就业岗位。

四是社会保障能力弱。首先,养老保险发放压力大。延边地区人口负增长,不仅意味着人口总量的缩减,也意味着社会保险缴费人数减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形成较大压力。其次,人口抚养比上升。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都是社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随着人口转变,低生育率对边境地区经济的负面效应将逐渐显现,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劳动供给与抚养负担进一步加重。最后,生养育成本过高。目前,生儿育女所需要的经济条件、时间条件、住房条件、人力条件和精力条件较高,生养育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五是人力资本匮乏。首先,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由于延边州经济发展低迷、产业结构失衡、隐性债务较多等,加重了财政支付压力,导致政府财政资金教育经费和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长期偏重于物资资本投资,造成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失衡。其次,人才吸引力弱。在政府和企业层面均未建立有效促进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机制,导致区域市场对人力资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延边边境地区人才在流入地长期居住意愿较高,而返乡创业意愿较低。最后,人力资源结构失衡。产业发展缓慢,其薪资待遇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延边地区科技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知识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流入到发达地区,使得人力资本结构失衡,高素质人才越来越缺失。

四、治理延边地区人口过疏化对策建议

一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首先,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要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强化市场功能,使市场自身发挥出吸引资源和人才的集聚效应,积极鼓励外出群体回乡创业和经营,激发创业者的激情,使他们真正成为推动延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生动力。其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在扩大就业、发展地区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准入、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运行质量。最后,畅通对外通道建设。应全力推动“一带一路”开放平台建设,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二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首先,要建立特色供销合作社。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逐渐变化,要求建立覆盖全过程的高效便捷的农业产业化服务。设计“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样化的新型商业模式,从而构建和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其次,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的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最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旅游兴州”战略总体目标,依托名山风光、边境风貌、民俗风情和冰雪天地等边境地区旅游业品牌资源,打造一流旅游服务体系。

三是扩大就业渠道。首先,创造营商环境。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建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的营商环境,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活力,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新机会,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释放经济内生动力。[8](84)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以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促进转岗就业。要围绕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大力开展岗前培训、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以适应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趋势,进而促进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

四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首先,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城区人口结构以及城乡人均收入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调整社会保障机制,最大程度地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平衡。其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要推动延边地区养老体系健康发展,不断健全完善以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多层次、立体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后,降低生养育成本。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从婚嫁、养育、托育、教育等诸多方面入手,完善生养育支持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切实解除群众生养育的后顾之忧。

五是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首先,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政府要加大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只有保持稳定的高质量教育投资,才能够为延边边境地区经济创新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其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满足市场的多元化和分工对于异质性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最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优化与农村产业振兴相适应的科技人才,构建农业公共科技服务体系[9](94)。

参考文献:

[1]韩淞宇:《边境地区人口过疏化问题研究——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人口学刊》,2019年第9期。

[2]杨啸、李睿:《中国陆地边境虚空化问题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走向》,《贵州民族研究》,2023年第5期。

[3]李航:《民族地区村落的过疏化及其后果——以贵州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

[4]宋慈、沙景华、何更宇:《东北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内生人口迁移的经济增长模型》,《资源与产业》,2016年第2期。

[5]韩欣铭、张永生、詹雪莹等:《东北地区人口流失及优化路径的探析》,《现代商业》,2021年第30期。

[6]马振超:《边境安全视角下朝鲜族乡村空心化问题探析——以中朝边境地区延边段为例》,《武警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

[7]张楠:《东北地区人口流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17期。

[8]郭子宸:《人才流失对东北地区经济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时代经贸》,2021年第1期。

[9]陈云、王世梅:《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效益研究》,《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7期。

[责任编辑 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