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加广阔的教学平台。为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技术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本文基于笔者的实践研究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互联网+教育”视角下中职英语教学的新设想,结合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多媒体设备、线上和线下训练开展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辅助学生展开拓展探究活动,推动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中职英语;新设想
“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后,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获得灵感,希望可以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融合。近年来,很多教师都获得了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进一步体会到“互联网+教育”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教师也发现,想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也需要探索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探索了有效发挥互联网助学功能的教学策略,结合中职英语特点,提出了几点关于“互联网+教育”视角下中职英语教学的新设想。
一、“互联网+教育”对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教学资源得到丰富
互联网中包含大量的资源,如时事新闻、其他教师分享的教学案例、精彩的影片或根据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社会热点改编的微视频等。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辅助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开发出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的微课视频,辅助学生深度解读教材内的内容,获取学科知识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阔眼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平台得到拓宽
在“互联网+教育”的视角下,教师的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巧妙开发并合理利用网络教学空间,通过微课教学、开设线上课堂、与学生展开一对一视频通话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更加广阔的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主动通过线上或线下途径向教师求助,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线上教学、训练、评价等活动,提升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保障教学深度和广度。
二、“互联网+教育”视角下中职英语教学的新设想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力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考虑到“互联网+教育”对教学的积极影响,中职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合理借助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下文将结合外研版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英语基础模块1》的教学案例,系统介绍笔者基于“互联网+教育”视角提出的几点关于中职英语教学新设想,以供参考。
(一)善用数字化资源,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文学习材料进行预习,并在课上结合课件讲解知识。然而,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传递大量的知识,很多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强、学习能力不足,这种知识传递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无法完成预习任务、难以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丰富知识传递的方式,助推学生自主学习。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不仅可以受到精美画面、优美音乐的影响,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还可以在未能理解微课知识的情况下,多次回顾微课,提升其预习活动的有效性,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完成知识探究任务,提升课堂时间利用率。
以Unit 3 “Sports are good for you”的教学为例,第一课时(Listening & Speaking)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与“运动”相关的短语,能够围绕“运动”与他人展开对话。教师可科学利用数字化资源,借助微课、线上练习活动等帮助学生有效展开课前预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开发多个微课,如“词汇和短语讲解微课”,通过展示图片辅助学生学习单元重点词汇和短语。在微课中,教师可展示有关“慢跑”的图片,并由此引入词汇“jogging”和短语“jogging club”,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完成词汇、短语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常用句型分享微课”,通过多组简短对话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句型,如: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I like jogging most.
这样,结合对话,学生可以了解到讨论运动喜好、运动频率、运动的意义等常用的英语表达,让学生为完成第一课时的课内听说任务做好准备。微课中,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将“学”与“思”结合,防止直接讲解知识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无法及时判断预习成效的问题。因此,在完成句型讲解后,教师可在微课中引入“根据录音和要求选择图片”的任务。此环节中,学生会看到有关“下象棋”“打网球”等的图片,如音频中提出“I like playing tennis the most.”后,学生需根据问题“What's the speaker's favourite sport?”找到对应的图片——“打网球”的图片。若学生发现自己所选图片与微课中教师所选图片不同,则需重新观看微课。这样,在结合微课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判断自己的预习效果,并提升自身听力水平。
以上,教师围绕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开发微课,让学生先围绕词汇和短语展开学习,再系统了解单元常用句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课引导学生检验预习成效,既提升了预习活动的趣味性,又可以及时检验学生在预习期间基础知识的掌握效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为参与课堂听说活动做好准备。
(二)善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进行内化。在“互联网+教育”视角下,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借助录像、纪录片等网络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增强学习动机。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理解情境信息,并与情境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
以Unit 2 “We are friends”的教学为例,在教学Reading & Writing板块期间,读写材料与“friendship rules”相关,涉及“理解和尊重朋友”“避免争吵和问题解决”“保持联系并注意相处的细节”等内容。为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更好地思考如何维护友谊,教师可以分享一些由本校学生配合录制的视频。在视频中,学生可以发现一些与朋友相处期间引发矛盾的原因,如“在遇到挫折时,将负面情绪带到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等。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had an argument with your friend? Why? How do you solve the problem?”,由此,受到视频和问题的影响,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到“与朋友相处”的情境中,并思考交流朋友相处期间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并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思考维护友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导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与“friendship rules”相关,深度理解阅读材料并基于阅读成果进行写作练习,有助于学生减少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并学会保护自己与朋友间的友谊。
以上,教师先借助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朋友相处之间可能会遇到各类矛盾,再引导学生由视频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唤醒学生与朋友发生争执的记忆,使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与朋友和谐相处的意识,最终自然导入教学内容。这既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基于在情境中讨论的经验,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主题意义,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主动归纳更多的“friendship rules”,达成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善用线上和线下训练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英语教学期间,合理组织英语训练活动是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内化教材语篇主题意义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的视角下,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线上与线下平台,组织多样化的英语训练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教师可在完成课内教学任务后,及时组织线下训练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印象,并判断学生未能扎实记忆的知识点,要求其在线上训练环节有所侧重地展开训练活动。此后,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为学生分享训练材料,指导学生展开配音、听读、默写等多样化的训练活动,并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线下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进一步参与线上训练。
以Unit 3 “Sports are good for you”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重要语法知识点为“attributive clause”,教师可以设计线下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巩固相关语法知识。首先,教师要通过“Billy is a smart dog.”等句子引导学生快速回顾“定语”的含义,此后,教师要提升训练难度,帮助学生加深对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印象,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I have a sister”和“She works in Beijng.”合并为一个句子,以此使学生认识到关系代词“that”和“who”都可作为先行词,在从句中作主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记录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将其作为课后训练的重点。此后,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开发多个“训练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连词成句”“判断正误”“合并句子”等与“attributive clause”语法知识相关的训练活动。为提升训练的针对性,教师可以将训练分为多个模块,如“从句中是否可省略关系代词”的训练、“which与that”的训练等,让学生能够基于线下训练期间发现的问题,有所侧重地参与训练活动。单元综合复习课上,教师可再次组织学生参与线下训练,分析学生的线上训练成果,并指出学生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后续训练方向。
以上,教师合理运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设计多个训练环节,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效参与训练,提升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
(四)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辅助学生拓展探究
仅仅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于教材中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拓展探究,从而使学生可以积累更多跨文化交际知识、职业英语知识以及通识知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所差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以补充课外数字资源、提供线上指导、开设线上活动等方式推动学生拓展探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拓展探究资源和拓展探究方式。
以Unit 8 “Enjoy the festivals”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学生专业特点、调研学生兴趣等方式,找出多个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对西方节日具有一定的兴趣,想要深度了解西方节日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分享微课,引入西方影视作品中人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的视频片段,并加以简单的解说。同时,一些学生也提出,针对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很多文人都通过诗词记录了相关的节日习俗、节日景象等,希望可以了解如何通过英语传播此类诗句、词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分享一些经典诗词的英译版本,在此基础上,通过线上课堂讲解翻译策略,鼓励学生基于线上学习成果,尝试翻译自己喜欢的节日相关的诗词,并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优化诗词翻译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分享介绍传统节日特色活动的公众号文章,讲述各种活动的寓意,以此让学生在扩充语言知识储备、提升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同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其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以上,教师借助互联网补充与单元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微课、阅读课外文章、参与线上学习活动等过程中了解到更多中西方节日相关的知识,感受语言学习和文化探究的乐趣,掌握语言学习和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方法。为保障资源的开发质量,教师可以与本校英语教师、其他学校英语教师展开线上对话,合理分工,各个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发补充教学资源。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课外拓展探究的深度,又可以避免教师产生过大的教学压力。
三、结语
简言之,中职英语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互联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借助多媒体设备分享视听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开展线上与线下教学训练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展开深度拓展探究活动,最终达成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晴.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5.
[2]王菊平,周优钢,赵诗勇.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及能力体系研究[M].银川:宁夏阳光出版社,2019.
[3]连哲.“互联网+”对推动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2(10):197-199.
[4]陈光海,汪应,杨雪平.信息化教学理论、方法与途径[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5]李森.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现状浅析[J].教育科学论坛,2020(3):55-59.
[6]苏彩兰.分层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22(15):79-81.
作者简介:邹丽英(1974-),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