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2024-10-19 00:00:00王英全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4期

摘 要: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有:一是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应试技巧,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二是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难以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英语能力进行评估,导致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低下;三是学生的考试压力太过沉重,导致学生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发挥失常,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新高考背景下的“3+1+2”的考试模式,一举解决了以上的诸多问题,在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改革带来新方向。

关键词:新高考政策;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变高中英语“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应试教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和兴趣,使缺乏“生机”的英语课堂焕发“第二春”,本文立足当前英语教学现状,以“新高考”理念为指导,以高考英语真题为例,从“考教结合”的角度细致分析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

纵观2021-2023历年高考英语试卷真题,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卷面分布、题型分数、命题立意上,都与之前的高考英语试卷存在显著差异。最为明显的特点是考题的立意正在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双基”向“三基”融合),命题人更加注重在命题中渗透各种文化元素,考查并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一)跨学科教育

以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为例,阅读理解部分第一节共有4个小故事。分别是:“Jacqueline Felice de Almania”,讲述了妇女行医被怀疑,虽然有医治能力,但还是被取消了行医资格的故事;“James Barry”,讲述了女人打扮成男人,通过服役的方式为人治病的故事;“Tan Yunxian”,讲述了中古妇女不能从事医生行业,然而主人公还是通过了官方考试,并撰写了一本书的故事;“Rebecca Lee Crumpler”,讲述了第一位获得医学学位的非裔美国女性,1865年移居弗吉尼亚州,为获得自由的奴隶提供医疗服务的故事。

命题特点:该题通过4个简短故事和问题,在考查学生词汇、语法、阅读能力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命题分析:本题在设计上采用了跨学科的方式,把英语知识和语文、历史、医学、科普等学科知识融合,即实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渗透了核心素养培养,可谓是立意明显、优点突出。

(二)“三基”融合

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第三部分语言知识运用,第二节的内容为“Beijing is a city bridging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讲述一名摄影师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记录了他所发现的一切的故事/介绍北京文化),该题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填入一个适当的单词或者以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每个小小题为1.5分,满分15分。

命题特点:本题从表面上看,只是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语言能力等,实际上本题以“北京文化”为线索和载体,做到了“三基”融合,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等元素,这是近些年高考英语命题的一个显著趋势和特点。

命题分析: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以一篇描写首都北京的文章为结束,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学启示:开展基于高考命题研究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高考英语的命题特点和要求,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历年高考题目,可以带领学生了解考点分布和难度梯度,进而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精准选取教学材料,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一)教准、练实、激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搞“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教学发展需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追根溯源,通过一道题类比、反思、迁移,从而透过本质找到方法。练习是学以致用的过程,目的在于通过常规性训练,使学生逐渐深入掌握关键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比较常用的有效的复习教学方式是“错题资源训练”,即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专项复习提升。“激活”在于引导,引一汪“活水”注入学生思想的“源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融会贯通,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二)即“懂”,又“会”,且“熟”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就是“校场”,考试就是“演习”,高考就是“战场”,学生要想在战场上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在学习上就一定要实现从“我懂”到“我会”,从“我会”到“我熟”的提升。“我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这个只有通过“学练”方能练就,“我会”则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找错、改错、提升、巩固来实现。“我熟”则建立在两者之上,是通过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要达到这一状态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

(三)抓学考,促高考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命题开始向“素养立意”转变,命题者以科学技术、社会生态、人文环境、历史文化等为背景,在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直接或者间接渗透了核心素养培养。同时,通过分析卷面可以推测未来考试形式及性质,以未来高考命题趋势对重难点知识、热点等进行针对性复习巩固。

三、从“考教结合”的角度整体分析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考试“风向标”中的“内涵性”因素才是教师应该注重的(素养利益/“三基融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甘肃省于2024年也将试行“新高考”政策,这更凸显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以主题式复习为脉络,开展精准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英语命题特点是“三基融合”,即比之前更加注重“素养立意”,由此启示可以判断“教学方向”(风向标),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主题,如“旅游和历史文化”“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应景/符合新高考命题趋势),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培养融入其中,形成系统的复习框架。在精准教学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主题式复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以微专题教学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对于英语学习中的易错点、混淆点、难点等,教师要做好数据分析和统筹,让学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不在一个坑里摔倒两次”。因此在“一轮”或者是“二轮”复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聚焦于一点”,如开展“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动词时态的精确运用”等专题复习,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中,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而且通过微专题深入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精准深入地掌握英语知识,形成系统的语言知识体系,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习题变式为有效支撑,打造优质课堂

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第三部分语言知识运用,第二节的题型是近几年高考中必不可少的主题,因此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该题型,通过“改内容”(同一主题下的不同内容),如把“北京文化”替换成“西安大唐不夜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其他中国城市的文化元素;“改方向”(同一主题的下一级内容),如“苏州园林”等著名景点、名胜古迹;“改形式”,即把这道题转换成其他形式,如填空题、选择题、改错题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四)以优化纠错为抓手,激发学生智慧

“考卷=病历单”,那些“错误题目”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它们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轨迹,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当师生间进行积极的互动、深入的交流和及时的反馈时,这些错误题目就如同“学习报告”,为教师揭示了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难点”。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组织学生开展专项练习和强化训练,以完善纠错机制为契机,推动学生成长与进步。

四、积极促进“教、学、考、评”的转变

高考试题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在研究高考命题中利用资源、开发资源、挖掘资源,这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应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和提问,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建立多元化的反馈机制,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五、结语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通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金辉.探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的挑战[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78.

[2]常琴琴.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的挑战与探索分析[J].考试周刊,2021(12):95-96.

[3]王旭明.英语是否应该退出高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7-8.

[4]南梅.新高考背景下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2):49-51.

[5]丁春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单元教学创新[J].文理导航(上旬),2023(4):22-24.

作者简介:王英全(1975-),男,陕西汉中人,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西铁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