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语言知识教学转向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以及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以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主题式情境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提出的,它通过积极创设与学生学习紧密相关的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主题式情境的意义以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主题式情境;小学英语;教学途径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好奇心旺盛,喜欢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来学习知识。主题式情境教学法恰恰能够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真实或模拟情境,使语言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实际意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创新思维。因此,探索主题式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及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主题式情境的小学英语教学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将英语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现实意义。例如,通过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学生能够直接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到英语的实际应用价值。这种联系实际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主题式情境教学注重创造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制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英语。该种体验式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在各种主题情境中,教师会设计涵盖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活动,促使学生在特定主题下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表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不仅要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还要在不断变换的教学主题和活动形式中,在教师的帮助下适应不同的语境,从而增强自身的语言适应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例如,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或完成基于项目的任务,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练习和运用英语,提升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通过引入包含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主题,如全球节日、国际风俗习惯等,学生能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增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这种认识不仅限于表层的文化标志,如食物、节日等,更深入到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也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至关重要。主题式教学活动常常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发生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等方式拓展到课堂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英语介绍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同时了解其他不同的文化,跨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
(四)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主题式情境教学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角色扮演、项目研究、团队合作等,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借助主题式情境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语言知识,还能够将所学应用到社会实践、科学探究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主题式情境的小学英语教学路径
(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生活即教育”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至今这一思想对学校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交际情境,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英语,从而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相关联,确保情境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此外,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团队协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例如,在“Colors”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前拍摄或绘制的红绿灯图片,通过讨论引出红色、黄色等颜色的英语表达。教师可以提问“What color is the light ?”,引导学生用英语回答,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英语知识教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接着,教师准备红色、黄色的水彩或颜料,让学生观察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如“Red and yellow make orange”,从而深化他们对颜色混合原理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颜色混合实验,每组尝试混合不同的颜色,并用英语记录结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灯、艺术创作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与颜色相关的英语表达,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积极创设视听情境,引发学生合理想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学习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视听材料,学生可以更直观、生动地接触到语言实际使用环境,对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尤为重要。视听材料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创设视听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在实际情境中的用法,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教师应选择与学生年龄、兴趣和学习水平相匹配的视听材料,材料内容应富有教育意义,能够有效支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观看视听材料时,进行合理联想,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以“Daily activities”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前选用描述人物日常活动(起床、吃早餐、去学校等)的短视频,视频中包含多种日常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学生能够直接产生共鸣。教师也可以利用动画展示一系列的日常活动,使用互动软件让学生模拟排列一天的活动顺序。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What time do you get up?”,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日常活动,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日常活动安排,对比与视频中的活动的相似或不同之处。在学生讨论和分享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主题句型,如“When do you get up?” 和 “I get up at 7:00.”。使用PPT或互动白板呈现句型,并用视频中的情景进行分析讲解。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句型描述视频中人物的活动,之后用相同的句型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加强对句型的掌握。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视听情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积极创设游戏情境,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游戏中的互动和挑战性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应用场景,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此外,游戏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在游戏中使用目标语言,有助于提高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游戏活动的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确保游戏内容与学习内容的一致性,避免游戏活动变成纯粹的娱乐。设计游戏时教师应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部分学生被边缘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目标语言。
现在进行时是英语语法中的基本时态,用于描述正在发生的动作。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和运用现在进行时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应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态的用法。教师可以设计“猜猜我在做什么?”游戏,要求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描述自己或同伴正在进行的动作。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轮流派出一名学生展示一个动作(如跳绳、画画、读书等),其他小组的成员需要用包含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猜测这个动作,例如“He is drawing.”,猜对的小组获得积分,每轮结束后换另一个小组进行,游戏结束后,积分最高的小组获胜。教师在游戏中担任引导和评判角色,确保游戏顺利进行,并在必要时给予学生语言上的帮助。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次游戏中使用的现在进行时句型,强调这一句式的正确用法,并指出常见错误。
(四)积极创设扮演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通过自由表达和角色互动,学生可以尝试多种表达方式,探索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分配角色时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并在不同角色之间轮换,以保证公平性。
在学习“Asking the way”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问路场景进行头脑风暴,如“去超市购物”“寻找医院”“找朋友家”等。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详细描述该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角色的具体需求等,并在小组内合理分配角色。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场景的需要,添加更多角色,如超市的导购员、医院的护士等,以增加互动的趣味性。学生根据选定的场景撰写简短的对话脚本,要求使用本单元学习的关键句型和词汇。教师可以提供指导,确保对话既符合现实生活,又能体现本单元主题。可以根据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地图、购物袋、书包等,以增强角色扮演的真实感。每个小组展示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反馈,并给予改进建议。
(五)积极创设实践情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具体实践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面对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寻找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所创设的实践情境应尽可能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确保活动内容对学生有实际意义,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Thanksgiving”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感恩节人们的活动,教材中还提到了植树节、国庆节、教师节、圣诞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选择一个节日,研究该节日的起源、传统活动、特色食物等,然后用英语进行展示。或者引导学生制作节日贺卡,可以是感恩节感谢信、圣诞节祝福卡等,鼓励学生用英语写上祝福语,表达节日的祝福和感恩的心情,实现跨文化交流和情感表达。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背景,模拟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庆祝节日的场景,如感恩节家庭聚餐、圣诞节交换礼物等,并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对话,加深对节日习俗的理解,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真实情境中使用英语,还能够学习到如何策划和组织活动。通过这些具体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不仅能够将英语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还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节日,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和重要意义。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融合信息技术、开展游戏化教学、组织角色扮演和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然而,要充分发挥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时的反馈和支持。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应用效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栾静.小学英语主题式阅读单元整体教学[J].教育艺术,2024(2):24.
[2]杨国花.融合视阈下小学英语主题式情境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4):49-51.
[3]薛琳瑛.小学英语主教材与绘本融合的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2(5):49-51.
[4]黎焕兴.主题式整合之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广东版《开心英语》(2013)为例[J].校园英语,2020(8):72-73.
[5]陈琴.小学英语主题式语篇教学的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5 A party Story time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19(18):47-50.
作者简介:罗丽清,福建省顺昌县大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