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该方法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鉴于此,本文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分析了创设学习情境、利用网络资源、多元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个性化学习评价等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教学;实施路径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引入研究性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有效促进英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探究新时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对于推动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研究性学习,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广义上,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而在狭义上,该学习方式更侧重于学生在特定学科内的探究活动,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求知识和真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源于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反思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需求的增加,其背景为全球化时代对个体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原则之一,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被动接受知识,而应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通过主动探索、提问、研究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因为语言学习的本质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的基础之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兴趣、需求、经验和认知水平都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设计需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导其自主探究,使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因此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形成深刻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最终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和个人潜能的激发。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一原则基于认知发展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学习应打破书本知识的界限,将理论知识与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境相融合。原因在于语言学习的核心不仅仅是对词汇、语法规则的记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交流与思考中,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检验和应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这种互动性和应用性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富有吸引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而每位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认知能力以及兴趣偏好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意味着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发挥其最大潜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语言学习能力、思维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据此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潜能的开发者,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励每位学生,帮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找到自己的学习路径。
三、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1.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旨在通过模拟或引入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究中感知语言的实际运用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研究兴趣,这种基于情境创设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更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如“Wildlife protection”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野生动物保护的主题创设一系列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引入最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新闻或者真实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案例“Due to habitat destruction, illegal hunting, and climate change, many wildlife species are facing extinction.”(由于栖息地的破坏、非法狩猎和气候变化,许多野生动物种类正面临灭绝的威胁),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学习情境,而且引发了他们对于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在这一情境中,学生通过学习endangered species(濒危物种)、conservation(保护)、poaching(偷猎)等关键词汇,深入了解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项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使用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如模拟新闻报道、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海报等。通过这样的学习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还能够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他们对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
在研究性学习的框架下,网络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视野,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实时性,使得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快速地寻找和整合最新、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从而使得学习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Music”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观看介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音乐的视频,“Let's watch a video of a live performance by The Beatle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pop music on global culture.”(让我们观看一段披头士乐队的现场演出视频,以了解流行音乐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与音乐相关的英语词汇,如genre(音乐流派)、rhythm(节奏)、melody(旋律),还能够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意义。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被鼓励运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视频中音乐风格的看法,以及讨论音乐如何反映社会文化。如学生可能会说“I think the melody of this song is very catchy, and it really reflects the spirit of the 60s.”(我认为这首歌的旋律非常吸引人,它真的反映了60年代的精神)。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更多有关音乐家的信息,撰写简短的英语报告,以口头或视频形式展示,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音乐及其文化价值的理解,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借助多元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多元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语言知识,还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融合。特别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这一策略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同时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以“Morals and virtues”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入相关的历史人物或现代人物故事,让学生探讨其道德观和美德,如“Integrity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 even when no one is watching.”(诚信是即使没有人监督时也做正确的事情)。讨论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相关的词汇如integrity(诚信)、courage(勇气)、compassion(同情心),还能深入理解这些道德观和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际场景中使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于道德和美德的看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如为慈善机构翻译宣传材料,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全球公民意识。“Morals and virtues”单元的学习不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和内化道德和美德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以充分展示多元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巨大价值。
(三)进行个性化学习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个性化学习评价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细致、全面的评价,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提升其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化评价体现了教育的人本精神,强调教育应服务于每个qLMRWpEMKQyVL7TzYKtvZg==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认可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努力增强其学习动力,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进而提升学习自信心。这一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新时代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必然要求。例如,“ Space exploration”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引导学生搜集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就“space exploration”(太空探索)主题收集相关信息,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随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如课堂报告、小组讨论或英语角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个性化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学生在参与“Space exploration”主题的学习活动中,不仅能够获得关于宇宙科学的知识,还能通过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到学习成就感和被认可的满足感,从而显著提升学习自信心。此外这种评价方式还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需遵循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原则,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实施多元活动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等途径,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显著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高中英语教学实施路径,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旺姝,苑莉,邱金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国内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11):183-186.
[2]杨丽.表现性评价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3(3):113-116.
[3]袁考占.研究性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家庭教育研究,2023(2):153-155.
[4]赖曼珍.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23(7):46-55.
[5]罗海.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深度知识的相关性研究[J].英语教师,2023(6):66-69,77.
[6]江惜娟.可视化词典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词汇丰富性的影响研究[J].英语教师,2023(20):70-75,83.
[7]黄静蕾,章馨月.批判性思维视域下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23(22):172-174.
作者简介:周陶,重庆市巴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