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更应当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这也符合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体现出英语教学育人价值的重要方法。通过本文分析可知,为了有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校英语课程教学相融合,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切入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积极开展主题性实践活动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提供契机、积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设计校本英语课程,为从多角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职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关键词:课程思政;传统文化;中职校;英语教学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既能够提升英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师应当基于不同的英语教学主题,从多角度渗透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其英语基础、思想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更需要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同时也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体现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提供支持。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思政教育中的重要资源,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有效融入英语教学中。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原则
(一)契合性原则
契合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中职英语教学时,应当注重所选的文化教学资源与英语课程相互契合,实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当考虑英语教学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当考虑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需求,在选择教学资源时保证两者有一定的衔接点或相似点。具体来说,教师在选择文化教学资源时,应当优先考虑与英语学科知识具有相关性,且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内容。例如,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资源就可在实践教学中与英语语言知识的常规教学实现融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应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基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促进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只有所选择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要求和实际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才能够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目标。
(二)适度性原则
关于适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应当结合实际,对融入力度进行把控。若教师一味地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目标推进教学流程,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缺乏清晰的认知。除此之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时,教师也应当注重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地进行相关教学素材的融入。这不仅不利于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受到影响。大部分学生无法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英语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从而出现对教学方法缺乏认同感的现象,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会有所下降,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最后,所谓适度性原则,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习需求做好教学内容的适度融合,避免采取单一的融合方法,导致学生无法通过英语学习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
(三)实践性原则
所谓实践性原则主要强调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时,教师更需要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进行体会。例如,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模拟的职场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推动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教师也可通过组织主题性的实践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理解具体知识内容时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效果。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基本要求
(一)应用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效果
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英语教学的融合效果,教师需引入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辅助工具。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包括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多媒体课件资源以及互动教学背景下的辅助设备等,能够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供重要支持。融合教学的角度来讲,有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资源支持,融合方式也会更加多元,教学效果也必然会更加理想。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的培养,都可通过这种教学引导方式实现。教师应掌握先进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辅助资源,从而取得良好的融合教学效果。
(二)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整合多样化的融合教学资源主要强调,教师应基于英语教学要求挖掘多方面的适用于融合教学的文化教学资源,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典故以及历史故事等多方面入手,整合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为取得更好地融合教学效果提供支持。除此之外,整合教学资源还包括应当基于学生的具体需求,从网络平台上获取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例如,视频资源、在线课程、互动平台资源等,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应用不同类型的资源,为优化中职英语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切入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英语教学中需要选好切入点,为保证教学效果提供支持。具体来说,教师应当首先考虑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基础学情选择更具有灵活性且学生更为熟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应用。例如,学生所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方面的内容。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也有关于festival或 Christmas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以及不同节日内涵的解读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进一步搜索资料,对中西方节日庆祝的相似点和差异点进行了解。例如,教师有关圣诞节和春节这两个节日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词汇包括Christmas(圣诞节)、Santa Claus(圣诞老人)、reindeer(驯鹿)、Christmas tree(圣诞树)、bells(铃铛)、stocking(长袜)、present(礼物)、Spring Festival(春节)、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family reunion dinner(团圆饭)、fireworks(烟花)、dragon dance(舞龙)。句型包括“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May your Christmas be filled with joy and warmth.”(愿你的圣诞节充满欢乐与温馨。)、“Wishing you a prosperous New Year!”(祝你新年吉祥如意!)
(二)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提供契机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教师可以举办用英语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书写一篇讲述我国传统文化或历史典故的演讲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沟通的方式,编写英语演讲稿,为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可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迹,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英语翻译。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范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自主观察和实践中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同时掌握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举办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展示个人的英语表达技能,并且向外国友人介绍我国著名的景点以及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力求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积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设计校本英语课程
课程思政背景下,在开发设计校本英语课程时,教师应当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挖掘设计校本课程内容。例如,以中国传统节日为校本英语课程主题。在具体的校本课程设计中,教师可按如下流程推进整个过程:1.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同时提高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体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习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如Spring Festival(春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lantern(灯笼)、dragon dance(舞龙)等,并能用英语描述节日的习俗和意义。2.在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时,教师也可结合不同节日的习俗,引入图片、视频等资源向学生展示节日的习俗以及节日有关的英语表达,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对相应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进行感知。3.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基于不同的节日,模拟创设节日场景,并设置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练习关于节日介绍的对话。这种多主体参与且具有实践性的活动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课程思政背景下,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英语教学,教师需要找准切入点,应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于志学.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英语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98-102.
[2]田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以“幼儿游戏与指导”为例[J].天南,2024(1):183-185.
[3]郭巧红,吴沂,陈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途径:以用英语讲述非遗故事为例[J].汉字文化, 2024(2):192-194.
[4]王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以中华饮食文化为例[J].学周刊,2024(4):74-77.
[5]何艳.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 2024(2):29-32.
作者简介:张晓荣(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学校, 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