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策略探讨

2024-10-19 00:00:00黄钦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4期

摘 要:英语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并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实践表明,这种策略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因此,本文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英语教师在注重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对于促进英语教学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本土文化,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性,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二、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以教材为基础,精准构建学习图谱

1.准确分析教材中已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英语学科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对其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教师应识别教材中提及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历史典故等元素,并理解它们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意义。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Playing sports”为例。首先,从显性层面来看,该单元的主题“体育运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健身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古代中国,人们十分注重身体的锻炼和养生,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的健身方式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将中国传统健身文化与单元主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传统健身方式,同时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其次,在隐性层面,教材中的文本、图片和对话等,也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对话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或习俗的英语表达,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庆祝方式,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等传统习俗。这些内容虽然不直接涉及体育运动,但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对这些内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拓展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例如,可以选取一些介绍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英文文章,让学生了解并学习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准确分析教材中已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和补充相关内容,将其与英语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基于教材,系统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在准确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和补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入英语教学中。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入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时,可以介绍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Keeping healthy”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系统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在词汇和短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例如,可以学习“yin and yang”(阴阳)、“qi”(气)、“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等词汇,这些词汇不仅与保持健康有关,而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词汇,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文化。其次,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医问诊的场景,让学生在对话中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短语,了解中医的诊疗方法和养生理念。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关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短文,或者进行相关的口头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与保持健康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可以介绍中国饮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医所倡导的食疗理念,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此外,还可以介绍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运动方式在锻炼身体、调节身心方面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资源。

(二)采用主题式学习方式进行结构化探究

1.以持续理解为目标,进行学科内部联结。

主题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主题下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学科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持续的探究和理解。在进行主题式学习时,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Our hobbies”为例,教师可以以持续理解为目标,在学科内部进行联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学科教学相结合。首先,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提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并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例如,在介绍学生的爱好时,可以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如书法、绘画、剪纸等。这些传统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依托。通过谈论这些话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讨论。例如,教材中有一些涉及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文本或图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这些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中国传统艺术”为主题的口语交流活动,让他们用英语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英文短文或报告,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2.以跨学科理解为目标,进行深度学习。

主题式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英语学科内部进行深度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和学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学科教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整合。

例如,在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Our world”的教学中,教师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可以从地理、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Our world”这一单元的主题。比如,在学习世界各国的地理特征时,可以穿插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如中国的山川河流、气候特点以及地域文化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理和文化背景。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学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讲述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以素养立意为追求,进行文化创新的多样表达

1.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真实生活的关联。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学科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将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Our world”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寻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点。比如,讨论到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时,可以引入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讲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讲述这一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将其与日常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减少垃圾、节约用水等,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比如,在谈到世界各地的节日时,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过节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这些分享,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例如,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诗歌或散文等作品,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为主题的设计比赛,让他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例如,在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Feeling excited”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单元主题相结合。比如,在探讨“Feeling Excited”这一主题时,可以引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喜庆氛围和激动人心的场面,如春节的烟花、舞龙舞狮,中秋节的赏月等。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激情与活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比如,可以设计一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舞狮者、剪纸艺人等,通过互动和交流,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结语

英语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之与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牟秀听.融合传统文化科学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4(1):119-122.

[2]安红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探讨[J].新智慧,2023(10):28-30.

[3]陈淑珍.英语学科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J].中学生英语,2022(32):89-90.

作者简介:黄钦,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