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1 Unit1 “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 ”Part 2 的教学为例,探讨了以主题为引领的小学英语会话课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教学活动来优化对话教学。
关键词:主题为引领;英语学习活动观;会话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本文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1 Unit1 “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 ”Part 2 的教学为例,探讨以主题为引领的小学英语会话课的教学方法。课文的内容是Lingling刚到伦敦不久,通过Amy 和Sam认识了新朋友John。他们相处愉快,但回家的时候,因为追赶公交车,Lingling不小心把没吃完的冰淇淋掉到John的新鞋子上。
一、依托语篇,提炼主题
(一)分层研读语篇
语篇研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逻辑起点。语篇分为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会话课使用的是口语语篇。研读口语语篇,除了从What、 Why、 How等方面分析,新课标还指出“要关注其呈现形式,还要关注其语境的正式程度、语言表达方式及功能等”。如果语篇为对话形式,“则要关注对话场合的正式程度和说话人的身份,其语言表达方式是随意、直接、客观还是委婉,说话人使用了什么样的交际策略等”。语言交际策略是指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由于对新语言未能完全掌握,在表达时为弥补语法、词汇知识的缺陷而采取的一些办法。由于本课语篇中的说话人都是流利的英语使用者,所以并未使用到语言交际策略。表1呈现的是从对话的场合、说话者身份、语言表达方式,以及What、How、 Why等层面进行的语篇分析。
本课谈论的小话题较多,话轮多且短。仔细分析后发现:它们都是关于朋友间交往的,特别是与新朋友的交往。通过分层研读语篇,主题的提炼就水到渠成了。
(二)提炼主题
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主题是文本内容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态度,通常以核心词语的形式出现。主题承载着育人价值,通过深入研读语篇,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情况,教师确定了本课的主题是“与朋友友好相处”,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的“同伴交往”的子主题。本课要探究的主题意义即如何与朋友友好地相处。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彼此关心和友善待人。
二、以终为始,设定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检测教学成效,避免教学活动的无效性,教师从新课标要求、语篇内容和学生情况出发,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观、听、说、读等语言理解活动,梳理对话中朋友间相互问候、分享物品、表达建议以及歉意等内容,理解和朋友友好相处的方式。(学习理解)
2.以问题链的形式,在主题语境下,进行开放性问答、赏析语言、朗读、复述、角色扮演等语言实践活动。(应用实践)
3.利用课文留白,巧编对话。创设化解朋友间因意外引发的冲突的语境,创编对话。或者以写“好友卡”的形式,感谢在发生冲突时朋友对自己的宽容。(迁移创新)
三、以探究主题意义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
(一)初步探究主题意义,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在感知与注意的环节,教师要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学习期待。教师让学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引导他们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通过语篇的学习获得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1.创设主题情境,明确主题意义。主题情境的缺失,会导致知识的碎片化学习。缺乏基于真实情境、问题、任务的学习,学生难以把握所学知识的性质、来源和背景。学生不明白自己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意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便不能整合使用学到的语言知识。所以教师应基于主题,创设主题情境。该情境与语篇主题联系紧密并指向最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改进前的教学设计只是激活了学生关于对话发生的地点——London——的知识背景,并没有指向最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何与朋友友好相处,因此未能将语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学生未产生必要的学习期待。改进后,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谈论以下问题:最近交到哪些新朋友?如何交的?自己想了解这些新朋友的哪些方面?通过学生的谈论,教师把握了他们的认知起点,又与本课的主题意义探究产生关联,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为驱动,使学生形成学习期待。
2.围绕主题意义探究,形成问题链。主题意义的探究要通过问题解决推进,问题的设置要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基于主题意义设计的问题能帮助学生从主题意义的角度来理解语言、学习和使用语言。改进前,教师带领学生分段解读文本,回答相应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无关联,所以学生习得的知识无法结构化,缺乏对语篇主题和内容的把握。改进后的活动设计紧扣“与朋友友好相处”的主题,问题的设置聚焦和朋友相处中“如何说”和“如何做”这两方面,比如“What did John ask Amy? What did Lingling ask John? What did John do for Lingling? ”。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得出朋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分享,并在此过程中习得语言。如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了主题意义,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3.以学生为主体,在体验中学习。改进前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师问生答,学生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了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不能只关注“怎么教”,更应该思考学生“如何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与语篇的互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体系。改进后,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前两段对话的内容,然后教师便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第三段对话,梳理Lingling和John之间发生的意外,完成相应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建立信息间的关联,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二)深入探究主题意义,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学生运用所习得的结构化知识开展基于主题情境的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语言能力。
1.紧扣主题情境,进行描述阐释。在描述与阐释活动中,学生能用英语描述相应的图片,或者阐释相关内容,这些活动都应放入主题情境中。改进前,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图片语境下,说出含有“ ...with us”的句子,但这与主题意义探究关联不大。改进后,教师创设John邀请Lingling第二天一起出去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John,运用“...with...”的句式对Lingling发出邀请。活动设计紧扣“与朋友友好相处”的主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内在品质都得到了提升。既能正确使用该句式,又能明白好朋友要分享快乐的道理。
2.深度思维加工,提高表达能力。分析与判断活动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度思维加工,并用英语表达思考的结果。改进前的活动设计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改进后,教师通过启发性提问,如表2中的问题2和问题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人物的言行进行评价,赏析人物语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整合性输出语言,感悟主题意义。整合性输出语言的活动有朗读、复述或者角色扮演等。学生整段地输出语言,为迁移创新活动作铺垫。改进前,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进一步内化语言结构。改进后,活动变为二选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某个人物角色,复述对话的主要内容。角色的转换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主题意义。
(三)升华主题意义探究,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该环节是能力向素养转变的关键。学生能理解语篇的内在意义,评价主人公的观点和行为,并在新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升华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1.巧用留白,创编对话。对话语篇经常有意犹未尽的地方,教师应抓住文本的留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本课语篇在Lingling的懊恼中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师利用这个留白,引导学生想象后续会有怎样的对话。
部分师生对话如下:
T:Children, what will they say?
S1(扮演Lingling): I'm so sorry. I can wash them for you.
S2(扮演John): That's all right. Don't worry.
S3(扮演Lingling): I'm very sorry. I will buy you a new pair.
S4(扮演John): Oh no. You are so nice. I'm sorry too. You don't need to run to the bus.
S5(扮演Amy): Let's come home and wash them together.
2.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技能、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去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教师让学生基于和朋友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意外创编对话。此外,教师延展了课文的语境:Lingling很感谢John的大度,写了一张好友卡给John。教师请学生也写一张来感谢曾经原谅他们的朋友:
Dear___ ,
I__. I was very sorry. But you told me, ‘That's OK.You are_.
Love,
素养立意,主题为线。以主题为引领的小学英语会话课教学中,教师应在分层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提炼主题,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下,以探究主题意义为主线,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活动,以优化会话教学,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左小玉.探究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意义:内涵、问题与建议[J].英语学习,2022(10):16-20.
[3]余文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立与义务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22(5).
[4]王蔷,钱小芳,姜莹辉.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9).
[5]沈晓红.主题意义引领下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提问设计:以PEP《英语》六上 Unit6 B Read and write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2(11).
[6]林红,敖娜仁图雅.“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实践类活动设计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小学英语教与学,2023(11).
作者简介:傅丽雅(1985-),女,福建南安人,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泉州开发区校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