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研究

2024-10-19 00:00:00吴应湄晁莉何静马忠新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4期

摘 要: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英语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有助于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实效,因此本文依据高职护理专业育人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特色及专业特色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专业特色;内容建设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立德树人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英语课程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点是教师在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英语学科特点、英语课程属性实施思政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必要性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在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背景下,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目前以“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研究主要聚焦四大方面:一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解释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如高德毅、宗爱东的《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谭晓爽的《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等;二是从方法结合实践的角度总结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如李晨、丁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行性分析及其实施路径》,王卉的《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三是从教育数字化角度研究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设计,如李林鸿的《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究》,张茜的《简析“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四是从教学改革角度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进行研究,如苏娜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究》,于洁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等。

当前的研究聚焦分析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等内容,虽然许多研究文章的题目中有“高职”或“高职院校”的字眼,但文章内容中缺少对高职教育特性的深入阐释。同时,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需要深入探究。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素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能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高专教育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教学对象覆盖面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长、跨度大,教师与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的优势。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大思政建设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助力协同育人很有必要。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思政元素挖掘、案例选取还是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多是凭借自身经验来实施。这样,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便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针对性设计。如此一来,将会间接削弱英语课程的协同育人成效。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素养,同时提高协同育人成效。

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路径

(一)多维分析确立育人要求

某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出,护理专业人才需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具备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因此在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个人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应当着重考虑。可通过小组任务、多人合作、演讲、汇报等学习方式达成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学生通过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够在职场中进行有效的涉外沟通,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标还提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跨文化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要求,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中应当有机融入相关内容,并且设计符合学生学情、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问答、主题讨论、探讨、研究等环节。

(二)体现大学英语课程特色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具有学生覆盖面广、授课时间长的特点,能够使得课程思政的实施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利用好大学英语课堂这一主阵地,将会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效,助力学生的培养与发展。

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自主学习完善。教师应该充分结合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在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中体现上述核心素养。比如,用英语写好中国故事这样的环节设计,既能体现课程特色,也能进行思政教育。

(三)融合教材思政元素

教学素材是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的载体,脱离教材或独立于教学内容之外的思政教育易造成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紧扣教材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才能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合理地、科学地重构教材,拒绝按部就班,才能形成更具实际操作性的课程思政内容。目前,多数高职英语教材都有课程思政板块或内容,但如何利用以上内容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否则易导致为思政而思政的结果。

四、结合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实施

护理专业为该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占比最多的专业,因此本文以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研究对象,以外研版《新时代职业英语:通用英语》第一、二册作为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载体,结合课程性质,进行听说、阅读、写作三种课型的内容设计。

(一)听说课中凸显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提出了突出职业特色,加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护理专业特色,听说课以第一册第四单元“First aid”为主题。听力部分涉及急救箱物品介绍,artemisinin(青蒿素)、malaria(疟疾)、antibiotic(抗生素)、alcohol(酒精)、sprain(扭伤)、treat(治疗)等医学类词汇,通过听并填写句子中所缺单词进行生词的学习及应用。

本节课强化职场情境设计。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职场环境作为背景图片,营造护理工作氛围,让学生能够沉浸式体验工作环境。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弱化学生因为害怕犯语法错误而不敢表达的畏惧感,请高年级正在实习的学生及已就业的毕业生着护士服录制学习导入视频,让学生看到同龄同专业的同学的表达,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观看完毕后,请学生身着护士服进行模仿,介绍急救箱物品并对其中的物品进行简单描述。在导入视频中,护理专业学生介绍急救箱必备物品,紧扣课本知识,同时融入护理工作中的体会,例如急救箱的配备、急救时的职业素质要求、专业实习的感想及护理工作的职业品格等内容。将“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体验感和学习获得感。

(二)阅读课中弘扬精神

阅读课以第二册第四单元“Career path”为主题,选取课文“Dream big”的第三节作为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结合点。本节内容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古董修复师,讲述他数十年的工作体会。这位修复师热爱钟表修复工作,极其富有耐心和专注力,同时享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这篇文章充分地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

在教学中,结合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学生感受这一类职业群体的爱岗精神,敬业精神,深切感受他们的职业道德。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Will I be able to work and enjoy like them in such a long period”(我能否像他们一样如此长期地享受工作?)开展讨论,以深化对爱岗敬业的理解。

(三)写作课中培养能力

写作课以第一册1第二单元“Time management”为主题,以日程表的安排、设计为主要内容。教材中将学生日程分为日常生活、学校相关以及兼职工作三部分,主要是安排Kara的日程。练习内容包括主旨匹配、内容匹配及时间安排,从三个角度强化学生对日程的安排,教学生有效管理时间。

为增加课题趣味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会学生更多的时间管理方式,教师可适当补充课程思政内容。如可将日常事务分为三类,分别是大型、中型、小型。大型日常事务为常规、定时发生的事务,如上课、实验等;中型日常事务为日常的但执行时间取决于自己的事务,如健身,阅读等;小型日常事务为必要的,可以在任何时间完成的事务,如与好友聚会、洗衣、打游戏等。引导学生按照优先级别安排事务,将小型事务安排在大、中型事务之间。同时用实验的方式将这一概念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取大、中、小三种型号的长尾夹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类日常事务,首先按照随意的顺序将长尾夹放入准备好的塑料容器,无法将所有长尾夹装入并盖上盖子;随后请学生按照优先级别的顺序先放入大号长尾夹,找到合适的空间放入中号长尾夹,最后见缝插针地放入小号长尾夹,最终可以顺利将所有夹子放入同一个容器并盖上盖子。通过这种演示,学生看到这种时间管理方式如何具体操作及其有效性,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中,对于实践这一时间管理方法有促进作用。

五、反思

(一)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中,教师是关键

如何全面地实施、推进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的建设者、实施者、设计者。教师自身的教学意识、育人意识以及课程建设能力都对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过程中,育人角度、育人目标、育人内容的确定是一大难点,教师应当不断强化能力,与时俱进,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以此确保育人成效。在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将能体现本学科特色、学生专业特点的内容融入教学中。

(二)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中,教学素材是落脚点

教学素材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依托于统一的教学素材实施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能够赋予教学素材时代性,使课程思政与时俱进。经过统一设计的教学素材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让课程思政落到实处,避免“两张皮”的现象。

(三)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中,学生是重点

课程思政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其有效性也需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忽视学生感受、学生专业特色、学生关切而进行的课程思政是脱离了教学本质的。在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习得,以此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效。要改变传统的以英语教师讲授为主的语言学习方式,让学生渗入到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能够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参与感。

六、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有利于建立协同育人格局,提高育人实效。对于课程思政学习成效的检验仍然是一重大议题,如何对课程思政学习成效进行评价以及具体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85.

[2]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4]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45.

[5] 李晨,丁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行性分析及其实施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40-43.

[6]王卉.基于泛在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4 -55.

[7]李林鸿.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4):122-124.

[8]张茜.简析“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J].海外英语,2021(10):169-170.

[9]苏娜.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1(1):105-110.

[10]于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9):72-73,77.

[11]杨修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理据、现状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36-41.

作者简介:吴应湄(1989-),女,云南大关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晁莉,女,云南水富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何静,女,贵州遵义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马忠新,男,安徽滁州人,昭通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研究”(编号:2022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