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职美术课程研究

2024-10-17 00:00王梦雅
华章 2024年14期

[摘 要]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璀璨的瑰宝,独领风骚。文章以中职教育为例,提出通过美术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感官能力,是美育的重要途径,需要将其充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当中将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推向新的高度。文章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在美术课程中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美术课程

在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国家掀起传承文化的浪潮下,各个学科都在思考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领略中国特色文化的精髓,能够将优秀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美术的内涵与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美术的内涵

现代社会发展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主流,借助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人文视角理解和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艺术与人文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美术教师需要立足中职学生实际情况,遵循他们身体成长的规律和知识累积来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如果学习背离学生的常识和认知,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如果方式不合理,学生不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现代教育事业背景下,要立足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达到以美育人、以美成人的目标。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美术的价值

首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形成各种文明的传承和融汇,形成多姿多彩的文明和多样的文化特征,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传承不同的文化资源,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及价值观贯穿在其中,各种精神价值观都是美术学习的素材。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发掘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进而充实课堂,增强教育的时效性。现在大部分教师都主动探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比如,在教学“色彩”的时候,传统色彩区别于现在的色彩,比如陶瓷、服饰、书画、民间艺术都有自己的色彩,它们在不同的色彩下构建成不同的艺术品类。单从色彩来看,以“红色”为例,品红(比大红更浅一些)、桃红(桃花颜色,比粉红更鲜润一些)、海棠红(淡红色且比桃红色更深,整体十分妩媚娇艳)、石榴红、樱桃色、银红、大红(绛色)、绯红、绛紫、胭脂、茜色(茜草染就)、朱红、丹、彤、火红、嫣红、洋红、赤、枣红、殷红、酡红、酡颜、粉红。仅仅一个“红”色,其上延伸出来的无数种类均被运用在不同的场合,在古人智慧下变成服饰、建筑装饰物品,形成古人心血的印记。所以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学结合,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全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的价值,中职学生可以更好理解,也方便教师更好展开教学。

其次,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以及人文素养。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十分宝贵,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用的资源非常多。美术是最直接的视觉形态,承载、表现出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识,可以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打造丰富的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1]。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育有人文的特性。在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以各种渠道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比如剪纸、泥塑、刺绣等,这些绚丽多样的民族文化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这为美术教育奠定了理想基础,培养了健康的审美。

二、中职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

从当前的教育环境来看,中职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延伸,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成长各方面并不落后普通院校的学生。中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方向更具体,为行业的发展培育专业人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不明确,也许在课堂上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备的深厚价值。中职学生在掌握技术之后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很容易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这一方面的认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进步[2]。

(二)美术育人的功能没有凸显出来

学校在传递文化和引导思想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现代社会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发挥育人的功能,合理安排课程。教师也要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受到美术的熏陶。但现阶段,中职学校缺乏有效的环境氛围,在实际的发展中忽视了良好的环境是教育活动展开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情感类教学,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辅助教学,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展示

(一)促使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美术教材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比如,在学习“艺术传统”相关文章的时候,可以利用很多的名胜古迹影像资料来引导学生,并且提出问题:你知道中国古老的建筑吗?学生在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建筑之后,接下来讨论建筑风格、建筑体系。故宫拥有十分丰富的美学价值,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故宫建筑设计之美。利用多媒体和史料将故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讲述给学生们,故宫建筑群在建筑观念上充分凸显出“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在营造水平上面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及美学的精华。引入“中轴(对称、万物和谐)”的理念,方正的嵌套格局。学生在赏析中了解建筑艺术的内容,可以更好解读我国的艺术发展内容。

利用课堂,带领学生赏析不同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楚认识到美术作品中蕴藏的魅力。比如,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荷兰画家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对比两者在美术创作上的区别。在解读《千里江山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散点透视图,在图画上面村舍民居都散落在湖边和岸边,之后依次是群山,时而是近景,时而是远景,这一幅画中蕴藏着我国古代的画师追求道法自然、气韵生动,同时在入笔上面看似简略,实则细微至极,比如,飞鸟用笔轻巧一点,你可以看到它的翱翔之态。图本身属于写意作品,但不乏工笔的魅力,展示了青年画家的严谨的态度,使其成为传世之作。《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则是用十分严格的透视法还原风景原本的面目,重视光、色彩的表现,写实性非常明显。两幅美术作品的风格迥异,但是都展示大自然的美景。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展示、演示的方法,将古人绘画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在赏析当中感受到:中国画渗透出浓厚的写意风格,讲究意境的表达,十分重视骨力、骨法、骨风,像我们的民族精神,平易而且含蓄,但是深沉、博大。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差别,再解读中国美术作品当中的优势、特征,学生在解读中了解优秀的作品,教师也可以借助媒介将优秀传统文化准确传递给学生[3]。

(二)将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民间美术作品种类非常多,如风筝、剪纸、刺绣、瓷器等,这些其中都蕴含了十分独特的具备中国审美的艺术特性。如天津“泥人张”、木板年画等。将民间的艺术和美术课堂结合,可以很好地传递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增加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比如,在讲解“民间艺术色彩的搭配”的时候,可以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并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者是谁?民间美术作品有什么共性吗?有什么特征?它们的色彩如何?学生根据问题检索、寻找答案。民间美术作品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多的作品都有寓意,形象古朴、简练、色彩鲜艳等。再利用课件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中常见的色彩。传统民间的图案很多,如意纹、回纹、中国结等,中国古代的色彩可以分为红、黄、黑、白、青五种,对应金、木、水、火、土,传统的色彩文化内涵以及象征意义上可以表现出传统的哲学观念和价值观念,其中渗透的伦理、道德,内涵十分丰富,具备十分浓厚的中国特色,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偏好也有很大的区别。借助课堂作为渠道,将色彩和课堂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了解传统的色彩搭配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比如,讲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特征、常见的色彩搭配时,利用学习过的色彩知识来填充画面,最终进行展示。

尽量创设多元的丰富的作品,学生在作品上面展示的内容也截然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艳丽的浓厚的色彩,彰显出浓郁的民族特色[4];有的学生则喜欢简单的色彩,看起来干净整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及借鉴传统的色彩,让学生通过看作品来讲解自己的感受,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打破原本的色彩,改变原本的色彩搭配方式,让学生尝试截然不同的设计。在课堂上可以挑选出优秀的民俗作品,解析作品中色调、色彩的关系以及蕴含的意境,学生可以根据传统的审美规律来解读。如教师可以引进传统的“马面裙”,谈谈服饰配色上的讲究,再利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试着画出自己觉得的最佳的马面裙配色。在这个过程中刺激学生进行创新和创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感受,从而取得成长和进步。将传统民间美术和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美术作品、工艺作品,在课堂上面展示,介绍自己的工业品种种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创作,将美术作品和民间的艺术结合,创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品。

(三)将传统艺术因素和美术课堂结合起来

传统艺术在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借助美术课堂将传统艺术中的要素和美术课堂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中,解读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规律,可以更好地展开美术教学。仍旧以建筑为例,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比如“你知道古代园林和建筑的搭配风格是什么吗?”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比如,故宫的琉璃瓦是屋顶结构,这种琉璃瓦和蓝天白云相搭配显得金碧辉煌,彰显出皇家富贵;苏州园林搭配则十分自然,彰显出独特的园林特色。借助课堂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作品的色彩搭配情况。

以《寿酒》为例,这一幅画中有一坛寿酒,还有各种颜色的菊花。以这一幅画为基础,让学生讲述各种颜色的配色情况,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色彩搭配。学生说喜欢曲阜孔庙的配色,整个殿堂使用黄色的琉璃瓦和红色的大门,给人十分庄重典雅的感觉。有的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配色,比如,“白色+蓝色”就会给人很安静、纯净的感觉;有的学生讲述古代皇帝身上服饰的配色,大面积的黄色配上金色,少量的红色作为点缀,这是最基本的色彩,这与封建时期的皇权至上相关。接下来带领学生分析传统艺术色彩的搭配规律,民间使用色彩比较丰富,比如,红色表示喜庆,在节庆日和有喜事的时候,铺天盖地的红色烘托气氛,现在红色仍旧代表喜庆[5]。学生在课堂上纷纷讨论现实生活当中不同的色彩对比。接下来,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设计,比如,设计关于节日的宣传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示自己对配色的理解,以“XX地艺术节”为例,有的学生将册子的封面设计为红色,上面搭配金黄色的龙,看起来尊贵雍容;有的学生将其设计成为黄色,上面绣上京剧脸谱;有的学生将其设计成为红色,搭配中国结。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为何喜欢这些配色,说出自己对配色的理解,讲述风格的搭配规律。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色彩的认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和认识,了解文化之间的规律,认识配色差异,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学生也会在灵活的课堂上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在日常生活当中找到生活中的美术作品,从而实现成长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发展中要想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就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教学结合起来。中职教学的过程中,培育人才更倾向于专业性,因此,美术教学尽量与学生的审美培养和专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深厚的审美积淀,为未来的学习进步累积知识。

参考文献

[1]贾玮.中华优秀传统元素融入高职创意美术课程路径研究[J].畅谈,2023(10):190-192.

[2]王文,杨鹏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2(12):132-134.

[3]赖稚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2):76-78.

[4]黄燕燕,刘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时代报告,2023(6):118-120.

[5]陈兰.基于文化传承的中职学校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0):121-123.

作者简介:王梦雅(1994— ),女,汉族,浙江永康人,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中学二级,本科。

研究方向:工艺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