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4-10-17 00:00:00李梦雨张鹏
华章 2024年14期

[摘 要]本文聚焦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的路径探索,提出在舞蹈创作教学中以“选材立意”为路径切入进行舞蹈创作的课程思政融入,引导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下,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结合新时代新疆区域特色,挖掘创作反映时代、反映新疆地区、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作品,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舞蹈创作教学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舞蹈创作教学;选材与立意

一、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在舞蹈创作教学中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依据《新疆艺术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总体目标。

二是通过舞蹈创作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创作方面,引导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下,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和新疆故事;在教学方面,研究和提炼“课程思政”建设在舞蹈创作教学层面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1]。

二、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的路径分析

关于课程思政如何融入舞蹈创作教学的研究,现阶段国内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但是,课程不同,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和路径也就略有不同。

对于舞蹈创作的课程来说,如今,国内很多兄弟院校以及优秀的编导教师都在做着不同的实践和推广。

以下为高校舞蹈创作观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成功案例:

案例一:内蒙古艺术学院创作的舞剧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表现了21世纪的学生与20世纪60年代中的龙梅、玉荣姐妹间的隔空对话,以今天时代的视角解读英雄的精神。

案例二:北京舞蹈学院创作的舞剧作品《井冈·井冈》,讲述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忠于理想艰苦奋斗,表现了井冈会师、送郎当红军、托孤等真实的历史革命故事,使学生在参演和学习创作中,感知星火燎原的革命精神。

案例三:浙江音乐学院创作的舞蹈作品《一条大河》,依托舞蹈与音乐的特殊艺术感染力,唤醒学生坚毅爱国的奋斗精神,感受舞蹈背后文化浸润的诚挚心灵,锻造学生学习,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案例四:山东艺术学院《移山》选材自徐悲鸿的画作《愚公移山》,创作中由一个愚公,叠化多个愚公,最后由叠化的愚公象征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

案例五:四川师范大学创作的舞蹈作品《远山不远》,以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胡忠和妻子谢晓君夫妻二人赴藏族山区支教的真实事迹为原型,再现两位主人公从成都奔赴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扎根当地十余年,将热血与青春奉献给了当地孩子们的感人事迹。

案例六:东北师范大学一直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创作一系列作品《中国妈妈》《鸡毛信》等作品,在舞蹈创作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由以上优秀的实践案例成效结合舞蹈创作的客观规律,进行“课程思政”层面的分析观之,其优质的原因:都是先选择了优质的题材,然后对题材诞生了优质的认识,或者与核心价值相联,或者与民族精神与国家命运相联,然后在优质的选材与立意之下,以优质的结构与编舞支撑,才能将优质的个人认识呈现,或者以优质的结构和编舞呈现核心价值,或者以优质的结构和编舞呈现民族精神等。

由此分析,根据舞蹈创作的基本规律:“选材、立意、结构、编舞”中“选材与立意”可作为“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的探索路径之一,深度融入课程思政于舞蹈创作教学的精神教学环节,达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相结合的目的[2]。

三、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的路径实践探索——以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创作教学中“选材与立意的切入点”为例分析

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创作教学,近年积极深入挖掘新疆本土文化资源,落实课程思政在舞蹈创作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实践中,以“选材与立意”为切入点融入课程思政,在育人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及效果,形成了一定的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实践成果。

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有:表现今天新疆幸福生活的作品《阳光下的麦盖提》,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龟兹乐舞文化的作品《铅华·满壁》,表现乔尔玛烈士陵园感动中国人物获得者老兵陈俊贵守望天山的感人事迹《守望天山下》,歌颂时代楷模拉齐尼的作品《忠诚》等。

(一)舞蹈创作《守望天山下》的教学中“选材立意”融入课程思政

舞蹈作品《守望天山下》是本院舞蹈编导专业2022届毕业班创作,选材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退役军人、乔尔玛烈士陵园守陵人——陈俊贵老人和其妻子孙丽琴”守望天山的真实故事。这个事件是一个由“红色精神”引发的,题材先由教师所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立意,学生对于此题材的认识到底是“红色精神”本身的复制,还是由过去的“红色精神”可以延伸至“红色精神”在今天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这很重要。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由浅至深地不断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首先,这个题材已经被音乐剧、舞剧、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编创过,那我们现在再做这个题材,如何对他进行新的解读这很重要。材料中,老人陈俊贵和妻子重返天山是关键:为什么要回来?为什么要一直守下去?是什么信念和力量支撑他和他的家庭的?这么多年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层层思考清楚,是可能产生深度的关键。

其次,此题材的立意结合当代大学生今天的身份,以一群当代大学生的视角,解读英雄与其背后的力量,用我们这一代的青春,向上一代人为家国建设作出牺牲和奉献的青春致敬,用英雄背后故事的力量反身歌颂英雄,将其精神写入我们今天年轻一代的生命,使学生在显性的价值观教育和独立思考中,对本题材创作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理解,通过选材与立意的融入,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

(二)舞蹈创作《铅华·满壁》的教学中“选材立意”融入课程思政

舞蹈作品《铅华·满壁》由本院教师编创,以新疆库车地区克孜尔千佛洞中的龟兹壁画保存现状及研究现状为选材,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材。

这个作品的题材也先由教师所选,引导学生进行立意的理解,学生对于此题材的理解到底其表现的是“壁画上的图画”“壁画上的故事”“壁画中所代表的中华文化”,还是“由古至今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地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引用新疆龟兹研究院文博研究馆员、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赵莉老师的真实事迹:30年如一日进行“克孜尔石窟文物流失”的研究,踏遍所有龟兹石窟进行普查,记录与测量被剥离的壁画迹,同时,又先后奔走于德国、俄罗斯、法国等博物馆,考察实物,拍摄照片,核对数据,拼凑图片,尽管条件艰苦,也绝不放弃,为龟兹文化的研究默默地做着自己平凡又非凡的贡献。这里,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首先与自己相关能不能做到择一业从一生?其次与国家文化发展相关,能不能将壁画背后所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

通过此题材的立意,教育学生需要表现的不止是“壁画上的图画”也不止是“壁画上的故事”,而是表现文化研究者“择一业从一生,以一心树万魂”之精神,以及表达编者以无数文化前辈“终其一生为一言,汇聚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为榜样,作为后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3]。

最终,通过此题材的选材与立意的融入,使学生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理解和认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四、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中“选材与立意”的融入路径反思与总结

(一)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中“选材与立意”的融入路径反思

将“选材与立意”作为舞蹈创作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路径,其意义一是对学生进行显性的价值观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显性的价值观教育就是有计划性的在教学中,直接的、公开的、略带强制的将价值观融入在教学内容中。其在艺术创作教学中,既关乎“课程思政”的落实,也关乎艺术创作的方向,如我们到底是要做民族团结的题材还是要做红色文化题材,无论是我们要做乡村振兴的题材还是要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材,都需要在舞蹈创作教学的第一时间清晰。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主要通过选材与立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其中,关键有二:先是教师,再是学生。

先是教师:由教师先行进行题材的选择和理解其对题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既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课程思政”内容的深度和高度。

再是学生:学生再由教师引导进行题材的理解,在显性的思政育人和潜移默化的情感育人中,达到对创作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但是,编导教学中“选材与立意”的教学,是一门复杂多样的综合性教学,其中“技术”的教学简单,类似于各种“公式”,可以时间短见效快,但其中的“好的艺术教学”与“好的思政教学”却相对困难。这里,尤其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在“选材与立意”的教授中,如果教师自身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就不能带领学生触及“选材立意”的深度和广度,课程思政的教学亦是如此,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如何将教师所选择的课程思政内容,润物无声地融入艺术创作教育及以优质的艺术成果呈现,都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深度和广度,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产生“好的艺术”与“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成果”。

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和增加自己的知识与视野广度,积累自己的“选材库”“课程思政内容库”,才能在长期的教学中厚积薄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有效的观念教育、知识教育、思政教育以及情感教育,在舞蹈创作课程中润物无声地培养新时代的创作人才。

(二)“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中“选材与立意”的融入路径总结

把课程思政融入舞蹈编创教学的全过程要运用好舞蹈创作课程的实际课堂教学环节。这里,舞蹈创作教学课堂中,无论是分析兄弟院校“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的教学路径,还是分析本院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的教学路径,可见共性的一点就是在舞蹈创作教学中,以舞蹈编创的四大工序中“选材与立意”为切入点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可以成为有效路径之一。

但是其路径的有效既需要有两层优质限定,又需要有两层优质支撑。

首先,选材与立意的优质。因为“选材与立意”作为舞蹈编创的前两道工序,体现编者的精神活动,在舞蹈作品中体现作品的内涵高度和编者的思想深度。本文列举的优秀作品均是选择了一个优质的题材,再是教师对所选之材诞生优质的个人认识,其优质的认识或者与核心价值相连,或者与民族精神与国家命运相连。

其次,结构与编舞的优质。因为结构与编舞作为舞蹈编创的后两道工序,与舞蹈编创的选材与立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是选材与立意之下,舞蹈创作的物质呈现过程。舞蹈的创作不能只有优质的选材与立意,还须优质的结构与编舞的支撑,才能将舞蹈作品完整呈现。以上作品同样在优质的选材与立意之下,只有以优质的结构与编舞支撑,才能将优质的个人认识呈现,或者以优质的结构和编舞呈现核心价值,或者以优质的结构和编舞呈现民族精神等。

所以,“选材与立意”作为舞蹈创作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之一,可以拓宽课程思政落实的深度和广度,润物无声地通过精神层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锤炼优良品德,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观等,使学生成为有社会担当、有国家情怀的艺术创作者,使舞蹈编创课程在教学中实现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为舞蹈编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为推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及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创作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结束语

以“选材与立意”作为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的路径之一,既遵循了舞蹈创作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又增强了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扩大了舞蹈编创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挥专业特色和育人作用。今后,笔者会继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舞蹈编创人才的培养贡献教学和研究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雅妮.文化润疆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3(2):29-32.

[2]王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9):72-74.

[3]刘悦钧.艺术思政育人在舞蹈创作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6):251-252.

作者简介:李梦雨(1992— ),女,汉族,河北临城人,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舞蹈创作与理论研究。

张鹏(1991— ),男,汉族,黑龙江汤原人,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编创。

基金项目:202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文化润疆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舞蹈创作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GXPTJG-202380)研究成果。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传统舞蹈现代性编创理念下的新疆舞蹈创作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3YJC76005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