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兼修导向下的商法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体系构建

2024-10-17 00:00陈诚
华章 2024年14期

[摘 要]在法治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德法兼修的教育理念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作为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商法学肩负着培养具备严谨法律思维和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在传统的商法学教学中,德育与法学教育往往被割裂开来,导致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道德教育得不到充分重视。因此,如何将德法兼修导向融入商法学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与价值观的统一,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本文将探讨德法兼修导向下的商法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及教学体系构建,旨在为提高商法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商法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一、德法兼修导向下的商法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德法兼修的人才,提高法治素质

在商法学教学中,德法兼修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商法学教学,可以培养德法兼修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还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商法学教学中,通过强调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德法兼修素质的法律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法治服务。“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对外部环境激扰的回应,必须基于体系本身的要素和结构作出,目的是发现并且满足社会对法治人才培养的真正需求。为了更好地构建“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需要从强化数据统计、优化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式和注重理论实践等方面努力[1]。

(二)加强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的融合,提升法治教育效果

在商法学教学中,加强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的融合是德法兼修的重要意义之一。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是法治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通过在商法学教学中强调德法兼修的理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的价值观和道德内涵,进而提高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此外,通过德法兼修的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遵循道德原则行事,从而达到提升法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法兼修在商法学教学中还具有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其中包括法治素质。在商法学教学中,通过德法兼修的教育,学生可以全面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人文素质。这有助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遵守法律、维护法治,还能在道德、法律和人文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德法兼修的商法学教学,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出对社会责任、公平正义和道德伦理的敏锐意识。这样的教育使得法学生在未来从事法律工作时,能够在处理法律问题时充分考虑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更好地平衡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为社会公正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德法兼修的商法学教学还有助于提高法律适用的效果和公信力。当法律人才具备德法兼修的素质时,他们在法律实践中将更注重维护公平正义,提高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法律实施效果,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度和对法治社会的认同感,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四)促进商法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商法教学与商事实践活动应当紧密结合。商法思维与商业思维既有矛盾也有统一,商法思维的刚性、规范与保守应当与商业的灵活性、创新性结合。两者在价值取向上、行为表现上具有统一性。商业思维应用于商法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法学本科生的思维能力、拓展知识边界,进而培养符合卓越法律要求的人才[2]。

德法兼修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法律知识,还能将这种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在商法学教学中,强调德法兼修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商业活动中践行法律与道德。例如,在公司法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平衡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在实际决策中综合考虑法律与道德的因素,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决策。

二、德法兼修导向下的商法学课堂教学体系构建

(一)教学目标与价值观设定

以德法兼修为导向的商法学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应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其成为德法兼修的法律人才。在价值观设定上,应注重法治精神、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伦理的内涵。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价值观设定方面,应强调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法治权威、道德操守等原则,使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设计

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设计上,应以德法兼修为核心,充分融合商法学与德育内容。在商法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中,教师应注意并强调法律规定背后的道德原则、伦理价值和社会责任。同时,将德育有机地融入商法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道德品质。

基础法律知识课程是商法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部分课程中,教师应通过系统讲授商法的基本理论和法律条文,使学生掌握商法的基本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法律知识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例如,在讲授合同法时,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合同中的诚信原则,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商法学专业课程包括公司法、合同法、破产法等具体法律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应以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法律规定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公司法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公司治理中的法律问题,探讨董事会、股东大会等治理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道德与伦理课程是商法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讲授道德与伦理理论,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伦理知识,并能够在商业实践中自觉遵守道德原则。例如,高校可以开设商业伦理课程,讨论商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课程是商法学教学中最具实践性的部分。通过模拟法庭、模拟仲裁、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和道德原则应用到实际中。例如,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法律角色,通过模拟真实的法律程序,深入理解法律条文和道德原则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为了实现德法兼修导向的商法学课堂教学,高校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商法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规定与道德原则的关系,可以提高道德判断和法律分析能力。例如,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商业纠纷案例,通过分析案件的法律问题和道德争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遵循道德原则行事。第二,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商业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困境,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素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模拟公司治理会议,让学生扮演公司管理层、股东等角色,讨论公司治理中的法律问题和道德困境,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第三,小组讨论与课堂辩论。小组讨论与课堂辩论是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对法律与道德问题的兴趣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关于商业道德问题的辩论赛,让学生围绕商业活动中的诚信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第四,多媒体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展示商法学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知识和道德原则。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线讨论、视频会议等方式,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对法律与道德问题的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针对商法学科自身的特点,我国目前商法教学改革应处理好制度国际化与教学中国化之间的关系:一是在教学方法上弥合理论制度和商事实践的脱节;二是在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上注重兼容并蓄,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3]。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是德法兼修导向下商法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衡量学生在德法兼修方面的成长进步,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依据。

评价体系应包括多个维度,如学生的道德品质评价、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团队协作能力评价等。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评价、分阶段评价、同行互评等多种形式,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例如,在道德品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和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评价其道德素养;在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方面,可以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商法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践操作能力评价方面,可以通过模拟法庭、企业实习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团队协作能力评价方面,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活动,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学反馈机制应注重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的互动,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例如,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建议。

三、商法学课堂教学的具体示例

(一)案例一:公司治理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

在商法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公司治理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条文背后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某知名公司的治理案例,分析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探讨公司管理层在法律框架内如何遵循道德原则行事,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比如:某知名公司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忽视了社会责任,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对,导致公司声誉受损,股价大幅下跌。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探讨公司管理层在法律框架内如何遵循道德原则行事,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公司在决策过程中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探讨公司管理层在法律框架内应如何履行职责。另一方面,从道德角度分析公司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忽视了社会责任,探讨公司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应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提高其法律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案例二:合同履行中的诚信原则

在商法学教学中,通过分析合同履行中的诚信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条文背后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例如,可以选取某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诚信原则的案例,分析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何遵循诚信原则,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比如,某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违反诚信原则,导致合同对方的利益受到损害,最终引发了法律纠纷。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何遵循诚信原则,提高其法律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探讨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如何履行职责。另一方面,从道德角度分析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违反了诚信原则,探讨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如何遵循诚信原则。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提高其法律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结束语

总之,德法兼修导向下的商法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与价值观设定,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商法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具体实施策略包括融入经典案例、开展模拟法庭、强化法律伦理教育和推动跨学科交流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培养出具备德法兼修素质的法律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积极贡献。未来,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德法兼修导向下的商法学课堂教学体系,为法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德法兼修导向下商法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为教学改进和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体系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德法兼修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法律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优秀法律人才,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历文.“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系统论阐释[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23-129.

[2]吴凤君,王印.商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商法思维与商业思维融合为进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4):51-52.

[3]杨狄.比较视角下商法教学的模式与启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6(4):47-54,95.

作者简介:陈诚(1991— ),男,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民法学,商法学。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中国-东盟数字人文交流研究院课题“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数字法治人文素养培养模式探析”(课题编号:CADP-YJY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