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帮助他们树立爱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核心要义才能得以实现。本文以“两路”精神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现有教学模式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要因素,探索情景剧教学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意义,贯通情景剧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实现路径,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交通职业院校学生培育成理想信念坚定、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优良、勇于担当使命责任的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者。
[关键词]高职院校;“两路”精神;情景剧教学;实现路径
实践教学既是思政育人的重要抓手,又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
在200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2]。多年来,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几种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以情景模拟为载体的实践教学、以基地参观为载体的实践教学、以现实意义为课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角色体验为主的实践教学等。
其中,情景剧教学本质上是体验性、参与式实践模式的一种实现形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情景短剧,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达到内化理论、提升认识的目标[3]。情景剧教学可以弱化思政课“灌输式”教学方式,解决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本文结合区域特点和交通职业院校特色,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交通元素,梳理民族地区在交通建设过程中的故事素材,以“两路”精神为突破口,以筑路建设期间的核心人物、核心故事选题为切入点,将思政课讲台的知识融入舞台的实践中,把蕴含其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奋斗奉献和忠诚尽责精神、民族团结等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贯通情景剧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实现路径,明晰思政课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的固有属性,深化理论认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在感受中升华,建立以“两路”精神为基础的“思想灯塔”与“精神丰碑”,为交通职业院校思政课情景剧教学模式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
一、影响思政课获得感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交通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大学生思政课的课堂参与、教学认同、知识内化以及课堂反馈等进行分析可知,现有教学模式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于依赖理论的灌输,展现形式只是将传统板书转为PPT,缺乏互动性和学生参与性,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除PPT外,实践教学手段多集中于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观,这种模式属于单项输出,互动不足;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并且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学生的终极评价体系大多依赖于传统的笔试和论文,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难以调整教学策略;根据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及时更新较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思辨能力不强。
(二)案例同质化
在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设计缺乏创新性,只是简单复制已有的教学模式,案例更新不及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对课堂和课程内容的关注不够,更无法引起学生的思考;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如果案例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若案例与学生的所学专业脱节或者脱离生活实际,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复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案例,不仅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单一化,还可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互动性不足
思政课教学因理论性强,更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但大部分课堂主要是教师在讲解,学生被动听讲。课堂中缺乏有效的问题引导,问题设置不当或提问频率过低,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应;课堂讨论环节设计不合理,学生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导致讨论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互动;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没有及时点评,给予学生足够的反馈,或者某些学生主导了大部分互动,从而降低了其他学生的参与度,都会降低课堂的互动性。
(四)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
通过学情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动力,对思政课的认识不足,自身知识能力储备不足。学生进入大学前,一直在学习思政课,对思政课已经有了固有认知;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更热衷于学习具有技术性的课程,认为学习思政课的意义不大;部分学生更关注眼前利益,无法体会理论的魅力以及对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思政课理论性强,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入思考,甚至理解困难,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二、“两路”精神融入情景剧教学的意义
通过情景融入的方式,探索“两路”精神情景剧教学在高职思政课的应用,改进情景剧教学在思政课中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实现以“两路”精神为载体的思政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资源融合。联通舞台与讲台,将思政课讲台的知识融入舞台的实践中,在丰富的、立体的、多维的舞台效果中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从而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就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4]在交通职业院校大学生中落地生根,激发高职学生奉献青藏高原、技能报国的情怀,拓延思政教育的时空环境,完善大思政课的育人工作机制,坚定大学生担负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感。
一是将“两路”精神融入情景剧教学,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特殊性,多以课堂讲授、视频教学、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为主,情景剧教学将“两路”精神进行情景融入,使学生在参演过程中体悟修筑两路的艰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在观演过程中也可产生强烈共鸣,从而达到精神升华与洗礼的现实蜕变,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是将“两路”精神融入情景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景剧最早是来自美国的一种轻喜剧。必须是室内戏,一般不用外景。这为引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土壤,情景剧作为现场演出的剧目形式,对学生的参与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有所感悟,这种形式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情景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体会,自主在理论基础上挖掘故事内涵。情景剧教学本质上是体验性、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实现形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情景短剧,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达到内化理论、提升认识。情景剧教学可以改变思政课“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情景剧教学针对性、时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实践能力。
三是将“两路”精神融入情景剧教学,有助于坚定大学生担负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感。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任务,交通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交通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才,肩负着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通过情景融入,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重新审视修筑川藏、青藏公路中的人与事,从而激发学生不怕苦、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奋力参与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感。
三、“两路”精神融入情景剧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挖掘两路修筑过程中的文献资料
依托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两路”精神研究会、青海省交通运输厅、新华社、中国交通报、青海日报等多家单位和媒体平台,走访慕生忠将军纪念馆、川藏公路博物馆,查阅、收集两路修筑过程中的案例、视频、故事等资料,并对其中所蕴含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奋斗奉献和忠诚尽责精神、“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以及互助精神进行深度挖掘,进而形成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育人温度的可实践的情景剧故事。
(二)将“两路”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
围绕“两路”精神的科学内涵,结合其时代价值,将精神实质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章节,通过讲解“两路”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及其精神内涵,教育引导学生继承交通前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将两路修筑过程中的真实案例,充实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章节,使“00后”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改造阶段国家所做的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部分,引入新时代两路修筑的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为交通强国、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景剧方式深入体悟“两路”精神
两路精神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党中央为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图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战略决策。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川藏、青藏公路,开启了西藏发展的新纪元,对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族地区的交通类职业院校,讲好“两路”精神更显重要。情景剧教学将通过教师引领、师生共同设计、学生为体验主体的形式进行,并根据班级人数分组实施,每组8-10人。实施阶段分为资料收集整理、故事案例挖掘,剧目编写、剧目排演、路演、剧目整合、剧目正式演出7个阶段。教师可结合篇目章节,在讲授过程中,融入西藏解放前的历史阶段作为续篇,续篇以背景介绍的引入为主,展示西藏的变化。选取“两路”修筑期间的故事作为背景设计事件,三条精神主线各设计一个故事,分别展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奋斗奉献以及忠诚尽责精神、“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互助精神。尾声以为交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新青年新作为的精神升华为主。全剧共5个篇章,5个篇章可单独展演,也可融合为整体剧目进行展示,每个篇章设计时长10分钟左右,整部剧目时间控制在70分钟之内。
(四)分析参演学生的实践体悟
重视学生的体验、感知和感悟,是促进理论内化为自觉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排演过程中的体悟将为研究提供理论准备。情景剧因其特殊性,无法重来,也无法复制,每一次演出前的灯光、音响、舞台背景、演员走位等细节准备和演员情绪调动都会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除主要角色外,每一幕都有大量的配角,参演学生通过深入钻研剧本,揣摩人物性格,打磨角色,团队合作至最后的舞台呈现,经历了身心的蜕变,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奉献、精益求精带给他们的甜,同时对“两路”的修筑有更立体的了解,对“两路”精神有更深的体悟,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5]。
结束语
思政课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思政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将思政课讲成学生想听愿听爱听的课程。挖掘“两路”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将碎片化的故事、案例整合成剧目,探索建立“以舞台为主线”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理论自信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思政课获得感的主要因素,挖掘“两路”精神融入情景剧教学的意义,发挥“两路”精神的宝贵价值,验证了“两路”精神情景剧教学在高职思政课中实践的可行性。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相关章节展开情景剧教学实践探索,为情景剧进入课堂提供可视化实例,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新的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王沪宁出席[J].党建,2019(4):4-5.
[2]吴宏亮.在改进中加强,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18-21.
[3]邱若宏.高校思政课教学引入情景剧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48-50.
[4]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弘扬“两路”精神助力科学发展[N].人民日报,2014-10-16(15).
[5]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作者简介:王哲(1984— ),女,汉族,陕西韩城人,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基金项目: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结对帮扶专项)“‘两路’精神情景剧教学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3BF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