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发展、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学目标及融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立足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初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入存在的困境,研究突破困境的方法,通过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对教师开展文化培养,明确融入内容来解决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相连,文化创新关乎国家强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力量源泉,其蕴含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智慧和活力。
当下,国际形势复杂,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如何使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中职生的血脉中,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推动青年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新时代优良文化,实现传统与新时代文化的有机衔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让新时代文化更有魅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对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着不可代替的积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华夏人民的思想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是我们民族的雄浑气概,更是民族精神实质和价值内核的生动体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学术界的观点并不一致。一般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深入融合开展教学,通过让学生直观体验优秀物质文化之美,培育工匠精神;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讲道德、重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而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通过感悟中华人文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辛勤劳动、团结奋斗等思想,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新时代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尝试。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肩负起文化的使命举足轻重,这首先就要求学生要有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赓续中华文化是建设新时代文化的根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当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往往能被优秀文化的美所折服,触发民族自豪感,在多元文化影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深入融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厚植学生爱国情,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爱国情、报国志是新时代中职生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力量之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鲜明、理性的爱国成分和爱国资源,并与中职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学生感受爱国行,感悟爱国情,形成爱国志,践行报国行,有利于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奋进担当,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三)有助于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信友善、正义仁爱、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中职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有助于践行和培育工匠精神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着一种深深植根的精神特质:那便是对事业的坚韧不拔、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和对细节的严谨细腻的工匠精神。可以说正是因为工匠精神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百年弥新[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学校思政课创造性融合,有利于培育有创新能力、有奋斗精神、更团结、更爱国、有梦想的学生,实现文化滋养与道德规范双促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思政课创新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结合好新的时代条件,挖掘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思政课的创新改革,让思政课更有力量、更有活力、更具创新力。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让思政课更有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道德、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融入思政日常教学中,让思政教育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融汇马克思理论的精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菁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有利于思政教育入脑入心[3]。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让思政课更有活力
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氛围,有意识地组织中华传统节日相关活动,为思政课提供了更好的授课氛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优秀习俗,打造沉浸式、实践式、反思式教学,有助于让思政课堂更贴近生活、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中华优秀文化作品中对历史时间和发展规律的表达,更贴近群众的呼声,文化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深度融合,让思政课更具创新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记忆传承、创新发展的特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造力,让思政课更有氛围、更有故事、更具智慧、更有活力,更有利于推动中职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时效、有创新,从而在新时代中职生思想引领中发挥关键的积极作用。
总之,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能让思政课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温度、更有厚度,思政育人和文化育人相结合,能有效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满足新时代中职生的发展需要。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助推作用
(一)更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激活传统文化的活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进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来源和意义,加深对中华文化和文化精神的了解,在中职思政课中融入对经典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品鉴,能有效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更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和创新发展[4]。
(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丰富多样的具体实际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对于学生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能有效解答新时代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智慧,其精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互融合,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光彩,增强了其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一交融过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神力量,推动着国家的持续发展。
(三)更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接续创造和永续发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学生道德感、荣誉感、审美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文化传承创新中去,为真、善、美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提供有力的价值观保障,引导学生创造发展优秀文化。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困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深度融合,不是简简单单地讲几个文化故事,在课上做几次手工就能做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深入融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学目标及融入的合理性、有效性。立足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初步探索深度融合面临的困境,以期在困境中看到方法,推动创新发展。
(一)思政教师的文化素养有待提升,思政教师培养发展文化素养类精品课程较少
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因素,除了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重视程度之外,还取决于思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见识面,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从近年来发表此相关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目前很多思政教师已经意识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要价值,但因自身文化素养不足,在融入的过程中出现了信心不足、对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不深入、融入比较生硬等问题,导致在融入中,授课内容与文化案例等衔接不到位。因此,要想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效果,思政课教师就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体差异性较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思政课深度融合的第一个现实要素是学生的文化自觉。当今社会互联网媒体不断发展,学生受到多元文化影响明显,网络平台上信息资源庞杂、信息来源不确定性高、信息的准确性较难判断,加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错误观念的存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同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大削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吸引力,导致部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不关注、不认识,从而降低了中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有部分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融入类、体验类、引导类学习存在轻视的现象。而此类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的学习无法深入,无法做到知行合一,因此不能达到自觉传承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及要求。
(三)课程体系衔接不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学,这在新课标中已有要求,在新教材中已有体现,但由于教材篇幅有限,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融合不够深入,逻辑性不强。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融入程度不统一,教学质量也存在较大差距。
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的路径和提升策略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必要、可行。但目前面临困境,要改善困境,则要在融入过程中更加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让融入的内容更加明确。同时,思政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提升自身魅力。
(一)注重引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文化来源于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决定了让学生看得多、想得多,学生便自然而然地会更喜欢、更认同。因此,在更大范围内让学生看到、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接触中增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所以在学校范围内,德育部门要注重组织传统节日的各项活动,学校宣传部门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其他科目教师也要注重将优秀文化融入课程。同时,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注重引领学生体会其本质、内涵,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要引导学生多关注报纸、图书、广播、官方抖音账号等官方渠道的优质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终身发展和家庭幸福的重要作用。
(二)注重对教师的文化培养
在思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注重让思政教师接触更多、了解更多、欣赏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提升教师文化理论基础。通过学科内集体教研和与语文、劳动、艺术等学科外教师共同教研等方式,加强日常思政教师文化素养培养,加大思政教师文化素养资源投入,切实保证思政教师文化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同时,可以畅通非遗传承者进校园的渠道,依托教师发展需求和授课要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教研,请文化专家为课程把关和答疑解惑。
(三)让融入内容更加明确
融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的需求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设置明确的考评标准,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融入的方式要更加有趣、灵活、有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文化的魅力感染学生,通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让思政教学更有趣,更有意义。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对思想政治课程创新改革、学生发展、优秀文化弘扬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有效融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本文在充分考虑融入困境的基础上,探索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8.
[2]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今日海南,2023(11):4-7.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作者简介:孙立宇(1994— ),男,汉族,天津人,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助理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党建、团委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3年度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编号:XHXB2023B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