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机融合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顺应劳动教育与学校德育本质的要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狠抓教师“融入”关键点、深挖教材“融入”切入点、丰富实践“融入”基础点、舞好评价“融入”指挥棒,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使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路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重视劳动教育,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其与“德、智、体、美”这四育相融合。同时要求“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1]”。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职业院校要在公共基础课中融入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2]。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由此可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是顺应劳动教育与学校德育特点的要求,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指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4]”由此可见,劳动影响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部分大学生对劳动形成了错误认识,他们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尊重劳动。因此,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践行劳动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不仅重要,也很必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巧妙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知“中国奇迹”“中国震撼”中流淌着的劳动精神,帮助学生明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还可以厚植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劳动,用劳动奉献创造出属于自己青春年华的奇迹和画卷。
(二)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人才培养的漫漫征途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举足轻重的使命与责任。教育领域提出“五育并举”,构建起德、智、体、美、劳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够增长学生的智慧;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有着非常明确的课程思政属性。一方面,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均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着紧密的融通关系,能为劳动教育的融入营造教学契机。另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创设实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行动中反思。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效,还能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劳动精神,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三)有助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个人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身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5]。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成了个人的自由与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使命,他们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创新者。涵养劳动精神,厚植劳动情怀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有助于大学生从劳动教育中体悟生活的本质,在劳动教育中砥砺个人的品格,提高个人的技能,最终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劳动骨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主动担当作为,为实现美好生活添助力、增合力。
二、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个人层面:劳动观念淡薄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均为“0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优渥,物质条件丰富。这种成长背景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很少参与劳动、长期缺乏劳动锻炼,造成了拈轻怕重、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窘境。虽然以往接受过的教育使得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进行劳动、尊重劳动成果是必要的,但这仅仅只是停留在意识表层。实际上,部分学生受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并不会积极参加劳动,他们认为只有学好专业课才能在毕业时帮助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当劳动活动占用了学习时间,他们就会出现反感、不愿干的情绪。比如,他们会在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中偷懒耍滑,假期回家后不愿意主动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学习时只读考试的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以上种种表现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劳动观念淡薄的情况。
(二)学生家庭层面:劳动教育缺位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才。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有才干的人,父母愿意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大部分家长让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争当社会精英,而不是做平凡的劳动者。这样的学习目标,淡化了父母对子女进行劳动教育的动力和积极性。另外,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陈旧理念的影响,很多家庭不重视劳动教育,轻视对子女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培养。此外,父母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为了能让子女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不被其他事务所干扰,很多父母不主张子女在家干家务,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普遍存在缺位现象。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课堂,父母是他们最初且最重要的引路人。若父母轻视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会导致孩子出现劳动知识与技能缺乏、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态度消极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层面:劳动教育重视不足
近年来,学界对于劳动教育的研究与日俱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设计与实践也在摸索中前行。但由于高职院校存在“重智轻体”的倾向,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评估体系也尚未建立,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行动力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教育,劳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引导中往往会忽视劳动教育的融入,即便是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一般也是采用传统型的理论灌输的教学形式,这种完全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说教进行劳动价值引领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弱化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三、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
(一)狠抓教师“融入”关键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在教师。劳动教育要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首先,需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古人云:“欲立人者,必先立己,己尚未立,何可立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敬业乐业精业的表率,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其次,学校主管行政部门要制订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有“想融入”的强烈意愿;最后,教育教学部门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融入劳动教育的培训和研讨工作,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会融入”。
(二)深挖教材“融入”切入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教材蕴含着劳动教育元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挖掘和运用好这些劳动教育元素,做到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跟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涵养劳动精神,厚植劳动情怀。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正确的人生观”这一问题时,会涉及劳动模范、工匠精神等,课前,教师就应立足学生实际,精心备课,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点。课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借助案例讲解,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并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沙龙探讨等形式和手段,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并进行深入解读,给学生以精神洗礼,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对劳动内涵、外延、意义的认识和判断,强化其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课后,通过邀请杰出工匠讲钻研劳动技能的体会,杰出企业家谈劳动创业的事迹,杰出校友聊劳动成长的经历,或者通过网络连线地方先进劳动模范进行你问我答,对学生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等不同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寓劳动理念于知识传授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丰富实践“融入”基础点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仅仅靠植入劳动理念进行理论说教远远不够,还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借助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夯实劳动教育。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内实践活动,以此来夯实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可结合教材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元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工匠精神主题演讲、讲好身边劳模故事、制作劳动精神微视频等实践活动主题和相关要求;课中,选取优秀小组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主题中感悟劳动精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感召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可以联合学院团委、学工处、宣传部等工作部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夯实劳动教育。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心策划活动主题,确保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组织学生到招聘会现场感受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地、农村等生产一线体验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走出去”中切身体会劳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升其综合素质。
(四)舞好评价“融入”指挥棒
考核评价体系犹如劳动教育的“指挥棒”,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是否运用得当关系到劳动教育是否能够顺利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将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要提升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融合成效,确保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得益彰,就必须针对学生层面制定出可量化的、能对学生劳动素养做出科学评价的评价标准,并且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纳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能够激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实践中,高职院校应注意梯度递进,要求学生从最简单的家庭劳动做起,逐渐提升难度,以此来锻炼学生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将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还能向家长传递信号,提高家长劳动观培育意识,有助于劳动教育回归家庭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深入挖掘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点,通过狠抓教师“融入”关键点、深挖教材“融入”切入点、丰富实践“融入”基础点、舞好评价“融入”指挥棒,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链接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中,丰富个人阅历、增长个人才干、坚定个人意志、提升个人技能,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北京:人民日报,2020-03-27(1).
[2]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CE/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5/content_5526949.htm.
[3]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CE/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CE/OL].https://news.12371.cn/2015/04/28/ARTI1430215853597482.shtml.
作者简介:秦燕春(1983—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百色职业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百色职业学院2023年度课题“‘大思政课’视阈下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以百色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BZJG2023A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