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把新时代好青年标准概括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这是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标杆。当前青年大学生主流是积极上进的,但也出现了“躺平、摆烂”等现象,部分大学生在游戏、短视频等诱惑中逐渐丧失了追求,消磨了意志。为此,要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管理、网络阵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把好青年标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勇于砥砺奋进、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新时代好青年标准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对青年提出了殷切期待,把新时代好青年标准概括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1]。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广大团员青年要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盼激励和鼓舞着广大青年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姿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一)对标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要坚定理想信念
青年大学生一切刚刚起步,相对于漫长的一生而言,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尤为重要,那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奋进方向,信念决定事业兴衰成败,青年要立大志、做大事,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避免在人生的征途上迷失方向。
(二)对标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要勇于担当作为
心系家国,关心社会,中华文化历来强调道义、责任、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背后体现的都是责任和担当。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担当,青年要甘于担当,在树立理想信念中涵养新时代好青年之“魂”;敢于担当,在艰苦奋斗中夯实新时代好青年之“魄”;善于担当,在锤炼本领能力中提升新时代好青年之“技”;严于担当,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强化新时代好青年之“戒”。
(三)对标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要甘于吃苦奉献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一番事业的成功必须靠苦干实干,懒惰者干不成宏伟事业。新时代青年要有不怕苦的意志、能吃苦的闯劲、愿吃苦的信念,面对艰苦环境,“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把吃苦当作一种磨练,愿意投身艰苦环境,苦干实干,勇敢地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四)对标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要永葆奋斗精神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艰难,任何困难都压不倒的中华民族,最终都升华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如今,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但吃苦精神依然需要,“三个务必”一点都不能丢。青年要勇于砥砺奋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二、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好青年标准是青年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积累专业知识、锻炼本领能力的阶段,都渴望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渴望能在校园里成长成才,在社会上建功立业。然而,近些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日益走高,就业形势严峻,青年大学生在求学时就要树立理想信念,明确人生目标,沿着目标去做好充分的积累和沉淀,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疾风知劲草,危难见担当”,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年轻时不知道要勤奋刻苦,老年后便会后悔没有奋斗,能够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提高本领能力;勇于在艰苦环境中砥砺奋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
(二)新时代好青年标准是抵御社会腐朽思想侵蚀的需要
青年大学生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朝气蓬勃的。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一些腐朽思想文化腐蚀着青年学生的激情与梦想。经济高速发展,引起“逐利而行”,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观念不断冲击,消费娱乐化诱导人们更多关注眼前、关注物质、乐于享受……青年学生探索欲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价值判断、是非辨别力弱,容易遭受伤害,加之竞争日益激烈,“内卷”“躺平”“摆烂”等词汇出现在大学生语境中[2]。新时代好青年标准所体现的奋发有为、发愤图强的价值导向与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要求是一致的,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宝贵资源。
(三)新时代好青年标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而艰巨,需要青年一代接续奋斗。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叶,恰是当下青年大学生将来建功立业的时期。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重任,需要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抵制“躺平”,拒绝“摆烂”。青年历来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堪当重任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必须加强思想引领,团结青年一代主动担当作为,激发青年一代走在前列。时代要求青年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矢志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创造精彩人生。
三、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主体、内容、形式上协同推进,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院校、校外实践基地等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强化党的建设、课堂教学、外出实践、网络阵地、校园文化等要素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两个作用”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委领导,学生党支部为关键,团学组织为基础,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文化大讲坛,用党的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以理想信念为感召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党员担当、奉献、友爱精神。积极开展“党建+”网格化,以网格为载体,以党员为关键,充分发挥网格员管理服务、监督指导、上传下达、宣传教育作用。充分带动发挥班委作用,同时对未担任班干部学生设岗定责,做好“一件小事”。采取头脑风暴、班委集中研讨的方式,提出与服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岗位,因人设岗,人尽其才,进一步推动党团建设、思政教育、班级管理、宿舍管理、学风建设等提质增效。
(二)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互促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大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渠道,要创新教学方法,做好话语转换,生动形象渗透新时代好青年标准的深刻内涵。《思想道德与法治》要深刻阐述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的引领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重点讲解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担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光辉奋斗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要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让学生入脑入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明白“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螺旋上升”,实现人生理想道路上充满荆棘,必须艰苦奋斗;《形势与政策》要着重分析天下大势,让学生胸怀“两个大局”,勇于砥砺奋斗。认真扎实做好课程思政,将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新时代好青年标准的内涵“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进头脑”,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以社会实践为突破,有形有感有效激励学生勇于担当、艰苦奋斗
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新时代好青年标准在校园中传播,制定方案、做好动员、完善激励,积极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系列活动,评选“新时代好青年”标兵。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效能,以实践锻炼提升青年学生本领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党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开展红色走读、红色快板、红歌会、红色故事汇、云游展播、调研采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比赛等各级各类竞赛。组织大学生课外时间及节假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融入社会,参与政策宣讲、赛事服务、扶贫济困、敬老助残,培养和锻炼大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奉献意识[3]。
(四)以网络阵地为关键,强化正面引导,抵制“躺平”“摆烂”
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新兴媒介正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全新生活方式。思政教育如果仅局限于课堂,学生对于理想信念、担当作为、艰苦奋斗的理解就会显得抽象,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随着网络短视频的普及,可以将优秀的课程资源通过网络传递给所有学生,积极引导激励学生。用好学习强国、学习通、青年大学习等平台,持续推送“感动中国”等先进人物事迹,开展“最美大学生”评选,形成示范效应。激励学生制作H5类优秀作品、动漫等主题宣传作品,强化正面引导,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抵制“躺平”“摆烂”[4]。
(五)以日常管理为抓手,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
辅导员要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好青年标准深刻内涵融入主题班会、谈心谈话、推优入党、评奖评优、日常管理等学生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强化激励惩戒作用,以“头脑风暴”方式制定“班级公约”“寝室公约”等制度,体现新时代好青年标准。加强学风建设,把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融入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评奖评优工作中,发挥“指挥棒”作用。把思想引领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奖助学金、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六)以校园文化为重点,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效能
校园文化受到多方面的冲击,不少大学生不能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人是会受环境影响的,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展板、橱窗和条幅等硬件设施,将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融入“楼”“室”“廊”等校园建筑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纪念品等文创产品中,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等,发挥校园特殊标识对师生的激励作用,抓住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仪式教
育[5]。同时,从学校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抓住改革先机、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实践中,挖掘出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的身边案例,助力学生成长。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结束语
新时代好青年标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标杆。面对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躺平”“摆烂”等现象,高校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关注青年发展诉求,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把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工程,多措并举、有效融合,使青年大学生对标对表,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未来的人生奋斗历程中。
参考文献
[1]刘振振,谷嫦瑜,刘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N].延安日报,2023-06-30(1).
[2]杨丹丹.理智对待“丧文化”,争做时代好青年[J].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20(10):28.
[3]陈松友,王楠.新时代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4):112-115.
[4]刘伟杰,王可月.“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4(2):94-97.
[5]李鹏鹏.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价值和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1):14-17.
作者简介:皮卫阳(1992— ),男,汉族,江西吉安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彭雯(1992— ),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江西理工大学,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及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计划项目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好青年标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XJGXSZPT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