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教育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教学为例,分析了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价值,调查了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具体论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设计思路,提出“一核双线三环六步法”教学设计策略,并对专题教学实施效果进行总结。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设计策略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意义重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因此,在中职语文课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事。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专题教学,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开展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对习惯了单篇教学的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此,笔者以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语文专题教学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究实践。
一、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价值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爱国意识:语文课程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语文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传统文学作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使学生了解社会现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
担当。
培养批判思维:语文课程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备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现状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首先,教师的专题设计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对专题教学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导致专题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和延展性。其次,专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和思考深度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专题讨论和思辨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使得专题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此外,专题教学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专题教学的理解和研究,注重专题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加强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链接,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提高专题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设计策略
(一)整体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
本文选取中职语文统编教材《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中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长征胜利万岁》《百合花》为例,开展专题教学。
《课标》强调,通过本专题指导学生阅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入学习革命志士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毅不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品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感受其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体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坚定理想信念,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专题单元立意为历史的记忆:铭记中国革命历史、体认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前进的力量。在专题单元立意的引领下,明晰本专题的学习策略为: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情,专题教学设计以中国革命史的时间线为轴展开,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感悟、学习中国革命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崇高精神,进而坚信党的领导,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承担起新一代青年应尽的责任。
2.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笔者任教的是中药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知识检测等分析学情如下:
知识与技能基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们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导致语文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认知与实践能力:大多数女生性格比较内向,语感弱,口语表达不够自信。她们的阅读经验有限,缺乏主动阅读书籍的习惯,且尚未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语文思政方面: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此外,在语文学习中对于家国情怀、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理解也较为薄弱。
(2)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讲话稿、回忆录、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会中心;能够品味语言,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思政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理解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
(3)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语言,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4)教学难点:领悟文本主旨,汲取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
3.教学策略
笔者开展了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即:一核双线三环六步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任务,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双线即在语文课程思政教学中显性线与隐形线双线并行。显性线是指包含能提升语文关键能力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隐形线指能促进学生精神成长;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导学——感知内容——品味语言——探究主题——感悟精神——尝试表达(导、感、学、思、悟、行)等六个步骤,将语文核心素养、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形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结合,让学生从情感体验到思想认同,最后内化实践[2]。
(二)教学设计案例
以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课前导学,走进文本
课前,教师在超星学习通推送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及文本资料,如《建党大业》片段视频等;发布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读本单元课文,查找长征、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充分了解中华民族曾遭受的劫难和仁人志士的救亡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思政元素及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革命传统作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正式学习打好基础。
2.创设情境,感知内容
课中,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亲眼目睹了长征、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的现场情况,请你分享亲身经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组选一个情境,组内成员依次讲述,随后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到讲台讲述。课前学生选好相关图片、伴奏音乐,一边讲述一边播放背景图片及音乐。
思政元素及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播放图片、音乐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走进课文,梳理内容,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中国革命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历程。
3.依托任务,品味语言
活动1:毛泽东和习近平在讲话稿中都使用了富有理性和包含感情的语句,读起来令人鼓舞,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睿智和豪情。请分别从文中找出几句仔细品读,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活动2:从《长征胜利万岁》这部作品中细致入微的事实描述与适当插入的评论及情感表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所蕴含的长征精神,请分别找出细节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语句,然后分析为什么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传递这种精神。
活动3:《百合花》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对人物心理和情感进行了细腻的展现。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
思政元素及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品读、赏析入手,深入阅读革命传统作品,在字里行间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内蕴。
4.深入思考,探究主题
小组讨论说一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长征胜利万岁》《百合花》这四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思政元素及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革命传统作品,探讨作品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内涵,深化自己的认识。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提升学生对革命传统的认同。
5.文本联读,总结升华
对比阅读文章,完成下列任务:
(1)对比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长征胜利万岁》《百合花》四篇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品读,交流课文的文体、文体特点、写作目的、主要思想、表达方式及语言特色等。
(2)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分组讨论:中国革命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3)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谈一谈感想,以“传承·责任·担当”为主题,进行发言。要求发言主题明确,简明扼要,感情真挚。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成果,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自身和社会生活实际,设置的主题发言,让学生交流如何发扬革命传统,通过思想碰撞,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6.尝试表达,内化实践
课后整理自己的发言内容,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全班评选出优秀发言稿在班级学习园地进行展示;利用周末参观本地革命纪念馆。
思政元素及设计意图: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感受,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体系;通过参观本地革命纪念馆,加深对革命地标及先烈事迹的理解与感悟,巩固学生思想认同与情感体验。
(三)教学评价
实施多元评价,注重并细化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标准,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个方面融入评价方式。评价多元化具体表现为过程化、多元化、动态化、信息化。过程化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量,注重学生参与和反思环节。在专题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互评,从而全面了解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表现和成长。多元化评价强调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在专题教学中,采用考试、作业、项目展示、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现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动态化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成长变化。在专题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提升。信息化评价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搜集、分析和利用教学数据,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教师通过学生作品和表现的数字化记录和分析,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四、教学成效与反思
(一)教学成效
1.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
专题教学能够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接受价值观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
2.实现从单篇教学走向多维整合的教学方式
专题式教学采用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选择一系列在主题和情感上具有相似性的文章,将这些文章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的深入分析,最终实现对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专题教学致力于将不同篇章、不同知识点以及教学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提高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革命理想信念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和体验,难以深刻理解和接受革命理想信念的内涵。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并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把体会和感悟转变为实际行动并且持续深入学习,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结束语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专题教学“一核双线三环六步法”,能够找到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有效融合思政元素,寓德于文,寓德于教,将思政教育自然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识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总地来说,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语文专题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教学策略,值得在实践中被不断探索和推广。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细化评价标准和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水平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倪文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农鑫媛(1984— ),女,壮族,广西大新人,广西南宁技师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教育科研课题“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编号:2022JGY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