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支撑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2024-10-17 00:00:00寇国庆任莎莎徐世英
华章 2024年14期

[摘 要]以虚拟仿真技术支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既能够增强实践课教与学的沉浸感,也能够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明显提升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虚拟仿真技术一般被应用于课前预习、教学进行和课后复习中。以虚拟仿真技术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准确把握与选择适合进行虚拟仿真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反馈,优化实施方案,同时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打造虚拟实践一体化教学平台。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培养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课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直接关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败。实践教学关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关乎思政课的改革方向、关乎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实践教学也是思政课重点应该强化的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深刻揭示了信息时代思政课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广大高校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与科技进步趋势,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思政课教学,以推动思政教育实现创新发展。

一、虚拟仿真技术支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独特优势

(一)增强实践课教与学的沉浸感

高校以VR等虚拟仿真技术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模拟现实场景或打造虚拟场景,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既能够利用现有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也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在思政课与网络之间构建起实践教学平台。例如,天津大学开设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概论”选修课拥有一套自主研发的“思政VR”教学产品,包含APP、VR眼镜、云资源、全景相机等,构建起“红色场馆我来学”“红色场馆我来讲”“红色场馆我来建”三位一体的VR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沉浸式的思政课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做到常学常新、入心入脑入行,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二)更加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有助于开展小组协同化教学,促使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型的双向教学模式。在思政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和监控教学过程,并非以往单向地将课本知识填鸭式灌输给学生,而是应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华北理工大学近年来精心打造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以“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为主线,精心设计了“首传马列播火种”“开天辟地大事变”“引领工运促合作”“浩然正气启新篇”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历史场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交互性互动和规范练习,精准把握大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移情能力、关注细节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明显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明显提升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虚拟仿真技术超越了传统的二维空间,实现了空间多维转变。高校以VR等虚拟仿真技术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使得思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了巨大变革。并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学习也显著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空间获得了明显拓展,为学生营造出更加和谐的交互学习环境。虚拟仿真技术综合利用了视频、文字、图片、360全景、3D模型等资源,具备时空穿越、闯关答题、评论点赞等多样化的交互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和虚拟环境中的人与物实现交

互[2]。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比较成熟的交互方式包括眼球追踪、手势控制、语音交互和动作捕捉等。

二、虚拟仿真技术支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应用场景

高校以虚拟仿真技术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一般主要在课前预习、教学进行和课后复习中应用。

(一)在课前预习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

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前预习环节,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虚拟实践平台供学生自主预习,使知识点由单维呈现向多维呈现转变,引导学生由线性学习、单点学习向跳跃式学习、多点学习转变,在展现单一知识点的同时,有机结合知识体系的呈现,显著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3]。预习结束时,虚拟实践平台会自动弹出相关的测试题,引导学生答题以后进入下一环节,平台会记录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并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及时根据这些反馈数据,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据此对将要开展的实践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灵活调整,从而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的精准性。

(二)在教学进行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

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中和理论知识传授的枯燥性,使得思政教学体验越来越生动。例如,在自主探究性教学中,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亲自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小组协同化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开展协同学习和小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使他们主动消化知识。再如,在时空穿越式教学中,由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重温革命历史瞬间,重走革命遗迹,可以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高尚品格,增强他们的“四个自信”,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深入领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永无止境。

(三)在课后复习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后复习环节科学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复习所学知识点。虚拟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十分直观,且层次分明,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更为高效地找到自身的薄弱之处,提高复习效率、强化复习效果。虚拟仿真平台还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超前学习的专题,学生可结合自身学习状况以及兴趣爱好开展自主学习,促成思政课学习的良性循环[4]。对于教师来说,虚拟仿真平台的数据管理功能能够统计和整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并形成分别针对整体与个体的学情分析记录,方便教师及时改进后期教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炼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难点,进一步切实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三、虚拟仿真技术支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路径

高校以虚拟仿真技术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准确把握并选择适合虚拟仿真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要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反馈,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同时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打造虚拟实践一体化教学平台。

(一)要准确把握与选择适合进行虚拟仿真的教学内容

高校以虚拟仿真技术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准确把握并选择适合虚拟仿真的教学内容,应紧扣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可接受程度进行内容选择,既要符合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也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与新颖性,还要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内容选择,高校应处理好虚拟仿真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当再现历史场景时,既要避免歪曲现实、背离真实,也要避免太过拘泥于现实,在虚拟仿真和现实之间保持张力,再现某些历史现场既不能违背客观的历史事实,也要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及其内容要求,并结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进行重组优化,进而打造教学反馈良好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内容[5]。

特别是当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涉及红色文化时,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思政教师可以运用再现长征情景的VR虚拟仿真技术,让大学生沉浸式重温红军长征路,让学生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经历的无数艰难险阻,让他们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做出人生选择,深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同时,这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思政教育内容独特理论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的获得感。例如,天津大学思政课教师在“四史”教育选修课上,积极组织学生佩戴VR(虚拟现实)眼镜,“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学习革命精神,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二)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以虚拟仿真技术支撑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校要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尝试将人机交互技术作为中介,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所以,第一,高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搭建人机交互式虚拟实践平台。既要充分利用各类传感器、高性能计算机、展示大屏、VR设备、服务器等先进硬件设施,也要开发便捷的软件系统,为虚拟实践教学平台高效运作提供必要保障,这关乎实践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的仿真程度强、虚拟水平和便捷度都高,且富有趣味性,学生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更加乐在其中,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上,学生们通过VR虚拟仿真技术,进入红军长征的情境中,授课教师穿插讲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相关知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深入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模式,高校也可以国家虚拟仿真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并借助专业化VR设备,或以高校数字校史馆等网页为依托,并广泛借助学生拥有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6]。

(三)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反馈,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

建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旨在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高校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该平台对于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独特优势,以确保这一平台的高效运作,必须进一步结合学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反馈,优化实施方案。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对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运作进行全程监督,在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实践作业、反馈教学结果等各环节进行无死角、全流程监管,并且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目标与思政课总体教学目标应始终保持一致。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持续跟踪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的实际教学效果,全面分析实践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并结合有关教学效果的反馈,改进与完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软件、硬件系统、组织架构和虚拟仿真内容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平台的育人优势。

(四)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打造虚拟实践一体化教学平台

随着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广泛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不少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实现了虚拟化和信息化,相对分散的实践教学资源形态更容易被集中利用。以此为基础,高校可以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为平台,充分整合此类教学资源的信息样态,如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迹、烈士遗物等实践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成师生共同合作以完成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例如,北京理工大学整合育人资源,打造协同育人红色品牌,推出了线上课程共享平台,发挥红色基因育人资源优势,通过人人讲育人、事事为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带领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画好育人“同心圆”作出

贡献。

一方面,高校既要强化和企业、政府的长期合作,积极整合各方数字化资源,构建一体化的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如在线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3D视频等,也要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畅通渠道、强化交流,共同打造既突出本校特色,也符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的虚拟仿真课程。另一方面,高校要依托思政基础课程,推出由学生自行维护、自主管理的网站,构建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数字化平台。

结束语

综上可知,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强化对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的研发,选择适合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综合利用AR、VR等技术,建设可视化、交互式的教学资源,构建和思政课整体教学内容有机联动、全面贯通的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将虚拟仿真技术(依托计算机构建仿真的虚拟场景)充分应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对于高校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徐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研究: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42-45.

[3]苏淼,李琦,冯留建.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1):57-59,91.

[4]杨丽艳.虚拟实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2):97-100.

[5]秦晓华,邱耀立.论5G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VR技术的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5):64-67.

[6]杨敬辉,徐红.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8):63-66.

作者简介:寇国庆(1969— ),男,汉族,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任莎莎(1991—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徐世英(1969— ),男,朝鲜族,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区域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研究”(课题编号:YJKT2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