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典礼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之下,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典礼文化教育功能,将典礼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之一,充分发挥典礼文化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
[关键词]典礼;仪式;典礼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典礼文化的内涵
从古至今,典礼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不仅靠天吃饭、与大自然作斗争,而且部落种族内部也存在争夺和斗争。在战争结束后,获胜的一方会在祖庙举行庆祝活动。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遇到各种时节的变化、喜庆的节日和重要且值得纪念的时刻,人们也会通过典礼表达内心的欢乐,从而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礼”与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浑然一体的,它并不纯粹是一个形式,而是要通过形式表达出思想和内涵[1]。
典礼作为礼仪的组成部分之一,意为“隆重、热烈的仪式”,旨为记录重大事宜,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举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具有权威性、集体性、神圣性的活动,旨在集中直观反映社会进步发展和主流文化的传播导向。典礼实质上是一种仪式文化,通常由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组成,涵盖典礼行为、典礼情景和典礼意义,是特定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行动和文化的集合体[2]。
高校典礼文化指在大学校园中,以育人为目标,根据教育内容而设计,对设计方案、参与主体、设想效果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讲究,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过多次重复而被认可的惯例、程式化活动中形成的特定文化[3]。举办校园典礼活动,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典礼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高校典礼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典礼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典礼文化具有激励性作用。高校典礼文化是以庄重仪式性为主要特征的,其中包含了许多激励性的内容和环节,如宣誓、授予荣誉称号等。这些显性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运用一定的启发、动员、教育、监督等方式,将人们的政治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上来。高校典礼活动精心设计,体现新时代特色,有利于学生做好自身定位,将个人前程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团结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发展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大学典礼活动能够唤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激发他们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的动力。这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为学校树立社会领导力的形象。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思想观念和政治方向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政治决策。想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方向。其次,需要深入了解正确的政治理论,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提高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最后,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目的,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为学校树立社会领导力的形象。
(二)提升道德品质,坚持知行合一
在高校典礼活动中,校长讲话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校长通过典礼活动这样一堂“大思政课”对学生提出期待和美好的祝愿。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品行,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提升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不计较个人得失,识大局,明大体,不断完善个人品德修养。
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在道德方面的素养和表现,坚持知行合一,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需要通过学习和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认同,做到内心认同和一致;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做到自律、礼貌、尊重和责任感;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自己的道德感悟和道德技能,做到学以致用与知行合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做到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
总之,坚持知行合一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需要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自我教育体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端正行为规范,坚持完善自我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之一,即为约束规范行为,典礼活动中各行各业杰出代表、优秀师生代表、先进人物事迹和突出成就,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规范行为,明白哪些行为是社会提倡和认可的,哪些行为是大家反对和难以接受的。由此有效带动学生慢慢形成规范的行为模式。
端正行为规范,坚持完善自我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方法。人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讲诚信,讲信誉,信守承诺,避免欺骗和虚假行为;遵守法律法规,不违反法律规定,不做违法行为;当然,还要保持得体的礼仪,包括礼节、礼貌、风度等;保持尊重他人的态度和情绪,不对他人进行侮辱、辱骂和歧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
坚持完善自我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和修养的长期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反思、评价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道德水平。
(四)促进多元文化,坚持全面发展
高校典礼文化不是凭空而来,而植根于大学思想和大学理念之中,体现大学精神。大学开学典礼作为文化记忆的首要组织形式,通过对大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实践、优良传统、文化积淀等文化要素进行重构、组织和展演,可以传达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4]。每所大学都具备外在的物质文化和内在的隐形文化,如具有学校特色的校训和校徽、校园教学楼及命名,校风、教风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植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
多样性开展的大学典礼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通过在典礼中展示不同文化、信仰和传统,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视野,培养他们尊重多元化的意识。这有助于建立一个包容性、开放性、多元性的校园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尊重和欢迎。
三、新时代高校典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校园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潜移默化的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育人无声,寓教于活动当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中指出: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融入学校特色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建立高校的政治表达仪式体系,规范高校的政治表达仪式制度,策划实施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等政治表达仪式化活动,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典礼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举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具有权威性、集体性、神圣性的活动,是传承和弘扬传统价值观的平台。通过典礼,学校传达和传承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有助于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高校典礼主要有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各类颁奖典礼、国家重大事件典礼、传统节日典礼等。开学典礼指高校为迎接新生到来,庆祝新同学进入大学,适应新环境,开启美好大学时光,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以海南医学院为例,学校地处我国热带地区,不断坚持建设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在2023年秋季开学典礼中,海南医学院校长陈国强院士告诉学生们“唯有求变,才能‘破天荒’,也唯有改变,方能成长自己,成就未来,成就海医”。勉励学生们不负青春、不负期望、不负韶华,努力改变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大学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从养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个性鲜明,勇于创新,喜欢尝试各类新鲜事物,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自我判断能力不断提高。
组织一场典礼前,可以先展开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典礼活动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再依据学生们提供的建议和意见开展下一步工作。确定典礼所需场地,可以根据校园文化特色,选择有纪念意义,能够彰显校园特色和地方文化的地点,深化大学生对学校情感印记。在大学举办典礼活动,一定要积极动员每一位学生参与,学生干部发挥宣传带动作用,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在校学生可以制作精美邀请卡、设置神秘奖品,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高校典礼文化也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典礼中,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体现出团结协作的力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集体协作的需求。如在毕业典礼上,除了颁发学位证书外,可以加入学生自行表演等节目,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大学典礼活动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成长和增强学生归属感,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展示学生一路成长的历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宝贵的机会和平台。
(三)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体现时代特色
我国历来是一个强调且重视“礼”文化的民族和国家,一直以来,典礼文化与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大学典礼是学校重要传统活动之一,它不仅表现为学校庄重的仪式,更是学生完成一个阶段、开始另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性时刻。因此,大学典礼活动应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体现时代特色。典礼文化通过庄重的仪式感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第一,大学典礼应当继承传统礼仪,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保持一定的庄重性和严肃性。例如,传统的毕业典礼应当包括校长讲话、颁发学位证书、毕业生代表发言、学生父母发言、教师代表发言等环节,这些环节凝聚学校的历史和传统,蕴含父母与教师培育孩子的辛苦,肯定学生学习成果,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和文化积淀。在典礼活动中,学生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教师,迈向人生新的历程。
第二,大学典礼不应仅限于固定的形式和传统的内容,应根据时代和学校的特点进行适度的创新。如毕业生组建乐队告别表演、学校纪念拍照、教师特色寄语等,这些举措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让大家更好地记住这个特殊时刻,而且有利于塑造学校的个性化品牌形象。将新媒体、新技术运用到典礼中,增强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第三,大学典礼需要体现时代特色。大学典礼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注重传递时代精神,引领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还可以增加一些科技元素,强调创新和创业,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深入发展高校典礼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高校典礼活动中,学生理解校歌校训,认同学校治学理念,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对社会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结束语
总之,高校典礼文化和思政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高校典礼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典礼仪式,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意识,激发他们为社会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的愿望。塑造学术品格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道德标准。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也可以促进典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国外高校的典礼文化通常具有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学者参与其中。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国际意识,也为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水平。二者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新时代高校典礼融入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在未来的高校典礼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政教育和职业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彭林.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代玉启.论高校典礼育人的意蕴、现代境遇与价值彰显[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4(2):7.
[3]胡钟华.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与探索: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4]王爱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及其感染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郭小慧(1995— ),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海南医科大学,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研究。
基金项目:2022年海南医学院大学生思政专项课题“高校典礼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xgcsz2022-17)。
海南医学院2023年度教育科研项目(辅导员专项)“‘00后’医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的研究”(项目编号:HYYB(F)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