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4-10-17 00:00耿光明宋昌靖
华章 2024年14期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本研究紧扣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背景,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的发展态势,把握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实践与特点,从技术发展、高校生网络行为特点与网络思政难点、多元化的思想背景,阐述了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中的挑战与困境。从构建多元互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三个策略来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效果,以适应当前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思政;高校教育;教育困境;策略研究

一、网络思政教育的基本概况

(一)网络思政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网络思政教育,这一术语的内涵,是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旨在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向在校大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来说,在网络环境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理论教育,还涵盖了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个维度,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思想自觉和道德自律,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论及其重要性时,不可忽视的是网络思政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的核心作用。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的活动日益频繁。因此,网络思政教育成为连接传统思政教育与现代社会的桥梁,它不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而且能够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引导。此外,高效的网络思政教育还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学习和交流环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成长。

(二)国内外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历程

纵观国内外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各国在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网络思政教育路径。在国外,网络思政教育多以培养公民意识、民主价值观和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它们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致力于提升年轻一代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西方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在中国,/IAlcIs2mUouatnGcZNEut5UH1+vaxrbEASjBAnn6/I=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步伐也在加快。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尝试将思政教育内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网络论坛和微博互动等方式,来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明确要求高校建立健全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可以说,网络思政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既是对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创新,也是对高校教育模式和内容的现代化升级。

(三)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实践与特点

当前,网络思政教育在高校的实践中,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首先,内容的多样化和形式的创新化是网络思政教育的一大亮点。高校通过制作思政微课、开设网络专题讲座、举办线上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使得思政教育既有趣又有深度,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其次,个性化和互动性是网络思政教育的另一特色。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内容,并通过线上互动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即时反馈。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一些高校通过建立在线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此外,网络思政教育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教育质量,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力度。然而,要真正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还须持续探索和完善教育策略,使之更加符合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二、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中的挑战与困境

(一)技术发展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给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技术的运用极大丰富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手段和形式,使得教育内容更加生动、互动性强,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体验感。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教育者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兴趣偏好和行为特征,定制更符合个体需要的教育方案。又如,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创造沉浸式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场景中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然而,技术的快速进步同样带来了诸多困扰。首先,新技术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人才培养,而不同高校在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其次,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教育模式的适应速度,导致许多教育者在面对新技术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教学。更为严峻的是,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泛滥,这对思政教育构成了严重干扰,也给网络舆论引导和信息真实性的把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与网络思政难点

当代高校大学生几乎是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他们的网络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但不限于:对网络信息的高度依赖、网络社交的广泛性、网络表达的多样性以及网络行为的即时性等。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着难以预料的变量和挑战。

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高度依赖意味着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信息来构建的。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在网络上发布权威、真实的信息,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由于社交网络的广泛性,学生的社交圈子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和朋友,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更加多元化的影响,这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另外,网络表达的多样性和即时性也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学生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短视频等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们的这些表达往往是即时的、直接的,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者必须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及时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和疏导。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策略,以适应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

(三)思想多元化背景下的网络思政教育困境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思想多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这一趋势在高校这个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接触到的思想观点更加广泛,他们的思想自由度也相对较高。这对网络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在保证思想多元化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环境下思想的多元化表现为信息的碎片化和观点的极化。信息的碎片化导致学生在没有系统的认知框架下获取知识,容易形成片面的认识;观点的极化则可能引发激烈的网络舆论对抗,影响校园的思想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思政教育者不仅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综合来看,网络思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更新的快速性、学生网络行为的多样性以及思想多元化的复杂性。这些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教育者在坚持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的同时,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和社会发展。只有这样,网络思政教育才能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稳步前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

三、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策略研究

(一)构建多元互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当今时代,网络的全面渗透深刻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在这一背景下,构建一个多元化、互动性强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平台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将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创造一个既能传播正能量又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环境。

多元化的网络平台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将教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以打造一个集新闻资讯、课程学习、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教育环境。例如,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交媒体、学习管理系统、在线开放课程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平台。

平台的互动性是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应当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互动,比如通过在线讨论、博客、论坛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受到正确价值观的熏陶。此外,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反馈,进一步优化平台的功能和内容[4]。

构建多元互动平台还须考虑到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育需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设计差异化的教育内容和互动方式,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可以设置专业化的思政教育模块,为学生提供贴近专业发展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得到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二)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体系

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先进性是提升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当代大学生多元化、差异化的思想实际,我们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使其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应涵盖国家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础性内容。通过讲述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党的历史和理论成就,可以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内容体系还应当包含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性内容。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此外,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视频、动画、图表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网络思政教育也应注重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针对网络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教育他们学会辨别是非、明辨真伪,形成健康积极的网络素养。

另外,网络思政教育还可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明成果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全球视野,促进他们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

在形式上,网络思政教育可以采用图文、音频、视频、直播、互动讨论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心灵。

总地来说,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突出时代特色,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与服务并重,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

(三)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

bw8UwsaUNEDWlBiJrQuSblCehBzFYTijHfuZGD2bdYI=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网络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能力和技术水平是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策略。

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理解国家大政方针,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进行有效思政教育的基础。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

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思政教育需要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和平台,因此,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网络技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工作。

应该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可以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教育工作者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通过这些方式,可以确保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5]。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平台,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信息真实性难以把控、网络舆论引导的复杂性以及高校生网络行为的多样性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也对干部的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研究提出构建系统化的网络思政教育机制,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监控管理,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建议高校加大教育资源的投放与优化,以保证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卿,李昊燃.网络思政教育创新途径分析[J].国际教育论坛,2020,2(4):17.

[2]董爱民.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创新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3(27):80-82.

[3]吴媛媛.国际化视野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149.

[4]张桥.将系史系情融入网络思政: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微信公众号“NWU地苑”为例[J].教育研究(2630-4686),2020,3(3):2.

[5]高成瑨,曹建.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话语权的建构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19(6):25-28.

作者简介:耿光明(1994— ),男,汉族,四川乐山人,广西警察学院,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宋昌靖(1998—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警察学院,助教,本科。

研究方向:社会治理、治安管理。

基金项目:广西警察学院2022年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