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的创建对策

2024-10-17 00:00周莹
华章 2024年14期

[摘 要]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构建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不仅是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校园应积极创建并推广心理健康文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的创建对策需要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策略。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的建设。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的创建对策。

[关键词]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创建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培育全面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导致他们出现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因此,构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创建心理健康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心理健康文化还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创建的意义

大学校园指的是高等教育机构的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的环境。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状态,表现为思维正常、情感适当、意志坚定以及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压力的能力[1]。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的状态,还包括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中,由学生、教职员工以及校园环境共同形成的一种关注并促进心理健康的文化氛围。这包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支持性环境,以及鼓励学生寻求帮助和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举措。

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的创建不仅关乎个人的福祉,还影响到整个校园社区的和谐与进步,对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具有深远的意义[2]。一是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创建这样的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提高校园生活质量:当校园社区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时,会采取更多措施来提JGOmytjvBW2mbYDMj95UuA==高校园环境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如提供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三是减少心理问题的污名化:通过推广心理健康文化,可以帮助改变人们对心理问题的看法,减少对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的人的歧视和偏见;四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实现学业目标;五是预防心理疾病: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可以早期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二、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创建现状

(一)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创建实施效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的创建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逐步建立起以心理咨询中心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3]。同时,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在实践方面,大学校园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心理健康文化的建设。首先,高校普遍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团体辅导等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高校还积极举办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健康周、心理讲座、心理剧表演等,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最后,高校还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

面[4]。当前,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的创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高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其次,在师资建设方面,高校加强了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创建中的问题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首先,尽管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对心理健康问题轻视和忽视的现象。他们往往将心理问题视为个人私事,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其次,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有限。最后,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高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提升师资力量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

当前大学校园在心理健康文化创建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资源投入明显不足。在大学的心理健康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不高,很多人甚至对课程内容显得漠不关心。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足。虽然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教学资源有限,教师缺乏培训和更新知识的机会,难以将最新的心理健康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其次,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上也显得较为单一。很多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上,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更希望课程能够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最后,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辅导人员,学生们在面临心理问题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三、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创建对策

构建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通过明确目标、制定策略、整合资源、实施推广和监测评估等步骤,可以逐步建立起符合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文化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强制度建设、师资建设、预防与干预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心理健康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应全面覆盖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核心主题,并结合实际案例和互动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线上课程平台,提供视频讲座、互动问答、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2.开展心理主题活动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月或周活动,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工作坊、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情境模拟活动,如角色扮演、心理剧场等,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3.建立专业心理咨询中心

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经验,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提供线上咨询和预约服务,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预约咨询师,并及时获得帮助。

4.设立心理健康观察员制度

在学生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学生会干部等群体中选拔经过培训的人员担任心理健康观察员。对观察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升他们识别心理问题的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和协作。鼓励观察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心理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二)创设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环境

1.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建设

首先,在校园布局与绿化方面,应合理规划校园空间,确保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合理。同时,加大绿化力度,增加校园内的绿化面积,营造出一个宜人、舒适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学习成长。其次,在教学与生活设施方面,应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提供宽敞明亮、设备先进的教室和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同时,还应优化宿舍、图书馆、运动场等生活设施,确保这些设施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舒适和便捷。通过优化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学的校园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提升学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应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讲座和展览,通过这些形式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同塑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应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能让他们在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此外,推广心理健康文化也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应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设置心理健康宣传栏、制作心理健康手册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对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制定心理健康文化发展策略时,高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确保心理健康工作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紧密相连,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高校应制定明确的心理健康文化发展策略。这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详细的心理健康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高校还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此外,高校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与学工部门、团委等密切合作,共同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通过多方面的举措和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画展、戏剧表演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改善图书馆、自习室的设施和环境,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加强科研设施的开放共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二要推动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举办校内外的体育比赛和户外探险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设立体育俱乐部和户外运动社团,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选择和培训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三要制作和发放心理健康手册和宣传资料,举办心理健康主题展览和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四)强化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家长参与校园活动以及建立家校合作平台等方式,可以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一要增进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情况,并提供家庭教育建议。建立紧急联络机制,确保在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通知家长并共同干预,保障学生的安全;二要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子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家庭治疗和亲子沟通技巧的培训,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三要提供个性化家庭支持计划,为有需要的家庭制订个性化支持计划,如针对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家庭或其他特殊家庭的情况,提供特定的支持和资源。

结束语

构建当代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作为大学校园的管理者、教育者以及学生本身,都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可以逐步构建起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文化,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翔宇,赵振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公关世界,2022(21):116-117.

[2]贾洁,郑孟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2):187-189.

[3]李亚南.多元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8(35):3.

[4]张澜,吴卓燕.儒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23(6):100-103.

作者简介:周莹(1989— ),女,汉族,湖北京山人,汉口学院,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