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4-10-17 00:00刘杰童文妮
华章 2024年14期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融媒体逐渐彰显了其重要性。为促进信息有效传播、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力量,融媒体融入了工作各环节的实践中。为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中也应该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不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进而培养高校学生的正确心理意识,让高校学生能够拥有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能力,最终为各环节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进行融合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在融媒体时代,结合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达到多角度目标共同实现的效果。另外,也能够助力高校教育发展,让整体实效性和综合成果逐步得到强化。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融媒体时代的特色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引导,高校教学的综合质量会逐步得到提升,同时会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不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优化引导,能够让学生了解文化内涵。同时,通过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和先进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引,学生更容易向传统文化靠拢,形成正确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与他人交流中和各项的知识探索过程中经常会呈现出焦虑心理或者是无法解决问题、无法与他人相处等问题。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确思想引领,让学生能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进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更好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适应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借助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

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文化的交流会促使学生形成文化方面的自信心,这也能够助力高校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过程中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会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彩精髓内容,让文化达到自

强[1]。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文化底蕴,主动传播交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内容的融合,使学生更好地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助于传统文化日后的发扬和传承。

(三)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高校学生在完成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习时,难免会形成一种空洞感和理论知识较强的抗拒情绪。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内容融合的形式会达到育人的目标,也会让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的效果得到不断提升。结合传统文化会塑造高校学生的优良性格品质[2]。传统文化与所学知识内容融合,基于健康教育知识会转变学生的浮躁心理。有效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教育引导学生能够在感受其变化、了解其实用性价值和内涵的基础上完成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最终取得优质成果,让高校达到育人和综合全面教育引导的目标。

(四)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社会人才考量标准的变革,让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个人心理意识等方面的成果备受关注。高校在教育引导中重视学生正确心理意识的培养,同时,在此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让学生获取全方位的进步。满足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增进高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显现高校教学的整体水平,让社会发展契机下所需要的人才特点被充分满足。进而助力社会发展,让社会的综合实力得到加强,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实情况分析

(一)校园中的文化氛围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校园中缺乏必0V2G2d9H4yGauustrfg55rh1fHgpinfIw6dpe/JZ0F8=要的文化氛围、缺乏相关文化体系对心理健康内容带来的支撑。因此,使得教师的教学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无法让学生对学习健康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3]。环境氛围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有通过更多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形成心理健康意识,致使各环节的教育引导活动不被学生接受和认可。最终,呈现出了诸多问题,难以被学生接受[4]。

(二)未做到知识的拓展延伸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不仅要求教师在理论知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还要通过拓展延伸的形式,延伸至生活和不同的文化体系上,增进学生对正确心理意识的了解。进而让学生多维度完成知识探究,取得优质的成效,也会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很显然,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中拓展延伸度不够,仅以单纯知识讲解和“闭门造车”的形式完成心理健康引导,导致学生较为抗拒。高校学生拥有自己的事物判别意识,教师的教学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教学效果就无法提升。

(三)缺乏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

只有构建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提升[5]。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渴望得到轻松环境,在大环境下潜移默化接受知识学习。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仅以自身为中心单纯、被动完成知识教学,形式枯燥乏味,没有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全面了解,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环境氛围缺乏轻松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有序展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6]。

(四)主题活动未得到有效开展

未通过主题活动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未让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过程与主题活动进行融合。趣味性不够,多元性不强,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中和教师的教育引导过程中仅以传统形式参与。枯燥乏味的方法和生硬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形成了抗拒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进步[7]。未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落实各环节引导,未多角度展现成果,也难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久而久之,课堂中呈现出了不良循环

状态。

三、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书香进入校园,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品质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不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让高校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可以通过书香进校园活动的举办,让学生能够通过读书、阅读了解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书香进校园的过程中为方便学生阅读,除要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带来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之外,还要让学生进行阅读了解相关信息和相关传统文化。通过各项策略的调整让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加速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习和日常校园生活中设置宣传栏,以宣传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可以借助公众号和学生较为喜爱的微博或者是喜爱的校园刊物、校园中的广播站等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上述方法均能够成为学生阅读、了解传统文化,让书香、让传统文化飘进校园的有效形式。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公众号、短视频、微博、刊物等不同形式均可以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对经典诗词、经典思想的探究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分享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己的感悟,以及自己通过传统文化心理方面获取了怎样的改变。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学生的总体发展和进步奠定

基础。

(二)构建拓展课堂,优化学生的正确心理意识

在各项知识的教学中,在对高校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的环节下,教师要不断构建拓展课堂。通过拓展延伸、通过更多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入,结合融媒体时代的优势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学生的接受程度才会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各项策略和方法实现转变。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让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中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取得全面性的成果。

例如,此时的拓展课堂是指第二课堂的构建。教师要通过构建第二课堂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正确心理意识,在拓展第二课堂中传播先进的中华传统文化。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形式较为盛行,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让学生拍摄短视频,以“个人短剧大赛”为中心,让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短剧的形式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经典古诗词、文言文均可以让学生将其背后的内涵以及其中心思想通过第二课堂的短剧形式呈现出来。短视频形式还可以上传到网络中,与广大网友共同讨论。借此,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形成孝敬父母、感恩思想等心理意识。

(三)打造轻松环境,完善学生的心理辅导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方方面面,不仅体现在文字上,还体现在动态化的内容中。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让学生增进对传统文化学习热情的过程中可以打造轻松环境,在轻松环境中渗透更多的传统文化。结合融媒体,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做到知识内容的多角度探索,拓宽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自强意识,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例如,打造轻松环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汉服以及京剧、戏剧、茶艺、书法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多角度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通过音频、视频进行观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形态化的图片展示了解书法内容。另外,也可以通过视频公众号传播的形式了解茶艺。通过融媒体背景下的不同形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学生才会减少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尊崇热情,形成文化自信心、形成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文化自信、文化主动交流传播才会为高校学生心理意识的形成做好铺垫,也会为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高效综合全面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创设主题活动,展现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主题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的效果。在展示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除利用融媒体时代背景之外,还要通过主题活动的创设,将经典内容进行展现。这样,在各环节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才会最终助力教育教学成果的不断提升,显现高校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完善策略方法增强效果,推动各环节工作的展开,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满足传统文化渗透融入的教育计划。

例如,创设主题活动以“时代发展与传统文化并行,形成正确心理健康思想”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较为喜爱的融媒体模式,如短视频平台、微博、公众号等不同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呈现在课堂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会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另外,在正确心理意识的辅导过程中,教师要让传统文化真正贯穿其中,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思想、孝思想、尊亲等思想均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呈现,借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分享了解到上述传统文化之后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转变。通过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实施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优化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最终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和积极心理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能够更加符合高校学生的逻辑思维结构。同时,将以生为本思想落实其中能够切实有效地让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成果得到优化和提升。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轻松愉快氛围,加大传统文化的宣扬力度、传承力度和实践力度。最终,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和各环节工作形式的不断优化。切实有效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之融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产生自信心和正确心理,转变学生的态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日后的生活,进而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综合进步、能力较强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春花,贾小军.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J].嘉兴学院学报,2024,36(3):124-131.

[2]梁瑛楠.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效果评估[J].高教学刊,2024,10(13):114-117.

[3]吴丹榕,李国栋.高校图书馆利用新媒体矩阵传播地方民俗文化研究:以海南医学院图书馆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24,44(5):143-145.

[4]来源,宋海涛,任杰,等.“三全育人”视域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24,10(2):143-148.

[5]杨惠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评高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4(4):134.

[6]孙琪,王娇,张晓艳,等.“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全方位心理服务支持系统:巴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J].基础教育参考,2024(4):27-37.

[7]张继敏,付雪原,于子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以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4,26(3):50-54.

作者简介:刘杰(1993— ),女,汉族,湖北随州人,汉口学院,硕士。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童文妮(1997—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汉口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