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因素分析

2024-10-17 00:00:00程嫱洪雅咏
华章 2024年14期

[摘 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寻求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剖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文化因素,并从文化层面提出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文化因素;影响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社会越发达,文明程度越高,大众的精神需求也会随之提升。如果社会产生一种新技术,那么人类就会产生与其相应的情感反应,否则该新技术可能会被排斥。站在科技迅猛发展风口浪尖的当代大学生,其情感也越来越敏感[1]。如何使大学生承受科技引发的震荡,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学业成就基础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基础。一个心态积极、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学习,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同时,心理健康的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和挑战时,更容易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二)人际关系和谐

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真诚、友善,增强与他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亲近感。这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建立友谊、拓宽人脉以及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合作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我认知提升

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目标,从而做出更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人生规划。同时,自我认知的提升也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大学生应对压力、挫折等负面情绪的重要手段。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识别、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2]。

(五)抗压能力增强

心理健康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大学生活中,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时常存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保持心态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因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来自学业、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一)学习压力与社交障碍

学习压力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由于大学课程难度加大、竞争激烈以及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许多大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巨大。他们可能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日夜奋战,长时间的学习疲劳和压力累积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大学生活是一个新的社交环境的开始,大学生需要适应与来自不同背景、性格的同学相处。然而,部分大学生可能因缺乏社交技巧、自卑心理或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面临社交障碍。他们可能感到孤独、被排斥或难以融入集体,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二)情感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情感问题尤为突出。他们可能面临着恋爱关系的建立、维护和发展等挑战的同时,也可能受到情感波动和挫折的影响。情感问题的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3]。大学生往往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理想,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失落和困惑。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可能引发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就业压力与环境挑战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大学生面临着就业与深造的选择。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深造机会的选择困难都可能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他们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大学生活的环境与以往的学习生活有很大不同,包括住宿条件、课程设置、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可能发生变化。对于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变化可能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大学生活,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鉴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学校和社会应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化因素涉及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塑造其情感、认知和行为模式。

(一)文化冲突与认同

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场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能面临文化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可能源于家庭、社会或学校教育的不同,导致大学生在身份认同和价值取向上感到困惑和不安。他们可能在努力适应新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对原有文化的质疑和否定,这种矛盾状态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4]。例如,某学生是一名来自北方的大学生,他考入了一所位于南方的大学。由于南北文化的差异,该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着诸多文化冲突与认同问题,这些问题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某学生发现南方学生的方言和口音与自己所熟悉的北方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他在与同学交流时经常出现误解和沟通不畅的情况。这种语言沟通障碍使他感到孤独和无助。由于文化冲突的存在,该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怀疑。他既想保持自己的北方文化特色,又想融入南方的大学环境,这种矛盾心理导致他陷入了身份认同危机。

(二)社会期望与压力

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期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显著影响。在某些文化中,学业成就、职业成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高标准可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可能为了符合这些期望而不断努力,但也可能感到焦虑、沮丧和失落,尤其是当他们觉得无法达到这些期望时[5]。例如,某学生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家庭的骄傲。这种期望无形中给该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课程繁重,竞争激烈,某学生为了保持优异的成绩,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长期的紧张状态使他感到身心疲惫。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该学生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担忧。他担心自己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

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如尊老敬贤、家庭观念等,与现代思潮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可能存在冲突。这种冲突可能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上感到困惑,甚至产生自责和内疚感。同时,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也可能使大学生感到不适应和焦虑。例如,某学生成长于传统观念较重的家庭,但进入大学后,受到了现代思潮的影响,其心理状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某学生表现出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权威的顺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但也使他在面对个人问题时过于保守和拘谨。例如,他常常因为担心辜负家人的期望而不敢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导致心理压力逐渐增大;随着现代思潮的兴起,该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他开始尝试新的社交方式、挑战自我、追求个性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他的个性,增强了他的自信和创新能力。然而,过于强调个人主义也可能导致他忽视家庭和社会责任,出现孤独感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四)家庭文化背景

家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家庭文化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传统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家庭氛围紧张或父母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学生甲为例,他成长于一个重视教育、氛围和谐的家庭。家长对他的教育既不过于严厉也不过度溺爱,给予他足够的自由和支持。因此,学生甲在大学期间表现出自信、乐观、善于沟通的心理特质,与同学关系融洽,学业成绩优异。相反,学生乙的家庭氛围较为紧张,父母经常争吵,对他的教育也缺乏一致性。这种家庭背景导致学生乙在大学期间表现出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业成绩也受到影响。

(五)媒体与网络文化

现代媒体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媒体和网络中的信息繁杂多样,其中不乏负面信息和价值观。大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时,可能会受到误导或产生消极情绪。同时,过度依赖网络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社交障碍、孤独感等心理问题。

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疏导。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家庭可以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社会可以加强媒体和网络监管,减少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增强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文化因素带来的挑战。

四、从文化层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从文化层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它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等多个层面的协同努力。

(一)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注重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能力。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心。同时,他们也应该学会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能力,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关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高校可做好以下几点:加强文化适应训练。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新生的文化适应训练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习俗,减少文化冲突的发生;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为面临文化冲突和认同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增强自我认知与调节能力。大学生在面对文化冲突和认同问题时,应增强自我认知与调节能力,积极调整心态和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

(二)改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监管和管理,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社会氛围。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之,社会期望与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健康的成长环境。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积极面对压力,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

学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推广。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讲座、心理辅导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意识。同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压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社会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优化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文化环境对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家长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开放、包容的家庭氛围,避免过度保护和溺爱,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同时,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理解,尊重彼此的差异和选择,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关注这些文化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从文化层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等方式,我们可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豪,陈娜,段莎.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科技风,2024,39(16):121-123.

[2]王晓艳,裴昱.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及解决路径[J].大学教育,2020,9(9):140-143,147.

[3]王童.时代文化传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影响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34(15):437.

[4]赵海姣.茶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J].福建茶叶,2022,44(6):134-136.

[5]高子怡,范林.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科学咨询,2022,23(16):33-35.

作者简介:程嫱(1990—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汉口学院,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洪雅咏(1995— ),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汉口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