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语课程是全面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基础,而特色地域文化是打造特色课程的前提。本文中,笔者通过融合核心素养和河南本土资源,明确课程目标,编订校本教材,做好课程实施,并及时开展课程评价,摸索出一条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初中英语校本课程,以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核心素养;河南本土资源;初中英语;校本课程
作者简介:翟雅楠(1993-),女,山西运城人,郑州市第九十四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与本土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初中英语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同时深化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本研究基于河南本土资源,精心编排教学材料,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研发出够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通过融入地方文化与自然元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家乡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现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教学评价和实施成效四个方面谈谈笔者所在校在英语校本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做法。
一、课程目标
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展现出其独特的灵活性,尤为注重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发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被赋予关键角色,需紧密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学习规律,动态调整并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从而构建起既具系统性又富含科学性的校本课程总体框架与目标体系。尽管在形式上有所区别,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核心目标上却殊途同归,均致力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意味着,校本课程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还要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多维度上实现均衡发展,为其终身学习与社会参与奠定坚实基础。课程目标的设定统领课程开发与实施整个过程。表1是基于河南本土资源的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及实施
新课标指出,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要求教师要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在开发英语校本课程体系时,教师要严格遵循学生兴趣导向与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课堂活动。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精心搜集并整合了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模态教学资源,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学习体验。
笔者设计并实施了“用英语说河南”系列课程,该课程划分为四大主题单元:“A Bite of Henan:寻味河南”,聚焦河南地道美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品味文化韵味;“A Tour of Henan:云游河南”,教师通过虚拟旅行的方式,引领学生领略河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A Sip of Henan:品抿河南”,教师引导深入探讨河南饮品文化,让学生在茶香、奶香和酒香中感受历史的沉淀;“A Pageant of Henan:缤纷河南”,聚焦于河南的历史名人及其贡献,展现河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多元风采。
此系列课程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还促进了他们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双赢(见表2)。
A Bite of Henan 寻味河南
这一单元以河南美食纪录片为教学素材,引领学生深入美食发源地,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河南美食文化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学生需以Vlog形式记录并介绍家乡美食,这一创新任务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锻炼了其资料搜集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间产生思维碰撞,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化理解力同步提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加强。
在该课程中,关于烩面(Huimian)和胡辣汤(Hula Soup)等的短视频成为亮点,学生对其印象深刻,视频展现了食物与文化紧密相连的深刻内涵。这种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知识融合与迁移,加深了学生对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
A Tour of Henan 云游河南
本单元的授课方式是:研学旅行和观看河南旅游纪录片相结合,引领学生深度探索河南文化的多样性,亲身体验各地风土人情,领略丰富的文化遗产。这种沉浸式学习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传统艺术的探索兴趣,更能促使他们主动探索。
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学生化身为旅游博主,自主编写并展示英语旅游攻略,分享个人旅行见闻,涵盖景点、美食、文化等多元内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种活动方式强调对学生个人潜能与创造力的激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策划旅游攻略,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亦得到全面锻炼,实现了语言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双重提升。
A Sip of Henan 品抿河南
本单元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以纪录片观赏与研学旅行为核心的教学活动,聚焦于深度探索河南独特的三大饮品领域:酒文化之醇厚、茶文化之清雅、奶制品文化之醇厚。此教学模式旨在多维度增进学生对河南丰富饮品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巧妙地将英语学习融入其中,激发其探索未知与语言学习的热情。
活动亮点在于,学生将化身为“饮品探索者”——无论是扮演品酒师还是品茶师,他们都将有机会运用英语,向世界展示自己家乡饮品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角色扮演活动不仅考验并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应用能力,更促进了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提升。
此教学模式的沉浸式特点尤为显著,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不仅是一场关于河南饮品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英语能力与跨文化素养的宝贵机会。
A Pageant of Henan 缤纷河南
这一单元的核心是介绍河南的名人及其成就,分为三种类型的名人: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和当代名人。学生通过阅读与朗诵等多元学习活动,深入探究知名人物的生命轨迹与辉煌成就,进一步分析他们如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并洞察时代的脉络。此过程不仅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些名人的个人情感世界,还能感受到他们对故土与国家的深切眷恋及所作出的贡献。
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教师鼓励学生选取一位感兴趣的名人,深入了解其成就与贡献,用英语进行介绍。此外,学生还有机会沉浸于诗歌的海洋,细致解读诗歌中蕴含的深远意境、丰富的情感及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加深了其对诗歌艺术的理解,还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传播诗歌文化。
三、教学评价
要合理开展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教师应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教与学的全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本课程倡导多维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行为表现性评价,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多元视角关注学生的成长。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相连、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方向和指引,符合“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要求。以缤纷河南单元为例,教师通过生生合作设计评价项目的细则,从内容、语言、语法和文化意识四方面开展评价。
(二)总结性评价
在成果展示环节中,学生进行分组互评。成果评价表的评价要素包括语言表达、任务、本土文化和其他方面,评价要素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均源于本土文化,目标指向一致,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学习、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感悟、体验、探索和实践,形成独特的见解,促进对本土文化的深入理解。
(三)行为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不但关注学生过去的学习情况,更着眼于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体现评价的增值性。本门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的表现性学习,利用过程记录表来指导学生进行行为表现性评价,从信息搜集到讲解的产出,不仅评估学生个人的表现力,还考查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在多个维度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实施效果
经过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的实践和调整,笔者所在学校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每周末课程收尾之际,教师团队均会认真进行教学反思,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与观察,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与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同时,教师密切监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通过多维度观察评估,有效衡量课程在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的成效,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显著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五、结语
基于河南本土资源进行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符合新课标对校本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注重创设真实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过程探究的方式,自主开展探索、反思与评价活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本研究的核心在于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索本土文化的引路人与伙伴。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审视河南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通过英语学习这一桥梁,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欣赏并传承本土文化。未来笔者将进一步充实、发展现有的研究成果,赋予校本课程更多的探索空间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莫兰.基于本土文化的初中英语项目学习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3(4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