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不仅是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更是推动文化艺术创新和普及的重要阵地。传统上,文化馆主要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形式的活动来向公众传递文化信息和艺术精神,这些活动固然有其重要性,但在满足多元化文化需求和提升群众参与度方面,亟须进行创新。本文探讨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方面的创新方法,以期为文化馆的活动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1 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文化馆在文化传承与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展示历史与艺术的窗口,更是活生生的文化教育课堂。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互动讲座和实践工作坊,文化馆让群众有机会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传统与精髓。例如,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文化馆可以举办与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制作和民俗体验活动,不仅让群众体验节日习俗,更通过亲手制作传统食品、手工艺品等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感悟和认识,从而培养对本土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1]。
社会凝聚与交流平台。文化馆作为社会凝聚与交流平台,其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如戏剧表演、音乐会、艺术展览等,文化馆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选择,增进了邻里间的相互了解和社区的凝聚力。文化馆还可以作为新移民、不同文化背景居民的交流融合场所,通过共同参与文化活动,促进社区多元化和谐共处。文化馆还可以设立公共讨论区,鼓励居民就文化话题进行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共同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艺术创新与推广基地。文化馆作为艺术创新与推广的基地,扮演着推动艺术界不断发展的关键角色。它们不仅为新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而且通过举办现代艺术展览、实验剧场、互动装置艺术等多样化活动,为公众呈现了艺术的多元面貌。例如,文化馆可以策划主题展览,聚焦环保、科技等时代议题,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同时引导公众思考社会问题。文化馆还可以举办培训和讲座,提供艺术教育和交流的机会,让艺术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促进艺术与日常生活的无缝对接。
个人素养提升与自我实现。文化馆在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和促进自我实现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提供各类艺术培训课程、创作工作室和展览机会,文化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和文化学习。无论是儿童绘画班、成人书法课程,还是老年人音乐培训,文化馆都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通过这些活动,群众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力,还能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我表达的渠道,实现个人潜能的开发。文化馆还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特色文化项目,如社区历史展览、地方语言文学班等,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2当前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然而,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民众的参与度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效果[2]。
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许多文化馆的活动形式较为传统,如书画展、文艺演出等,缺乏新颖性和互动性,难以吸引年轻一代和多元化需求的群众。活动内容有时与现代生活脱节,不能有效地激发参与者的情感共鸣和参与热情,导致活动的吸引力下降。
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明显:在资源配置上,城市文化馆通常拥有更丰富的资金和人才资源,能够举办高质量的艺术活动,而农村或偏远地区文化馆则面临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导致活动规模较小,内容相对单调,难以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与度不高,缺乏长效机制:虽然文化馆开展了很多活动,但是群众的参与程度却很低,特别是年轻人和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信息渠道有限,常常错过或者忽略了文化中心的活动[3]。
3 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方法
3.1 开展多种形式群众文化艺术
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活动策划:文化中心可以采取多种艺术形式与活动策划,使群众参与的范围更广,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更具创新性与丰富性。文化中心不定期举办各种文艺展览、文艺演出。例如,除传统的油画、雕塑展览之外,也可引进装置、数码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以及各种形式的舞台艺术活动,如音乐会、剧场演出等[4]。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需要,又能为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促进地方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文化馆可以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例如某文化中心,在春节期间,除了举办传统舞狮和民俗表演外,还举办了一场吸引各年龄段观众的现代艺术装置展览。同时,在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一些亲子活动,如剪纸、糖画等,让家人一起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整合线上与线下的文化艺术活动:文化中心可以通过线上展览、虚拟艺术表演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延伸至网络空间。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网络直播平台,对馆藏文物进行三维全息投影展示,或对音乐会、舞台演出进行实时直播,为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带来高品质文化艺术体验。利用社会化媒体、数字化平台,开展具有高度互动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在公众中开展美术作品征集活动,公众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视频,参与作品的展示和评选。同时,也可以通过线上讲座及美术课程,让公众更深入地认识艺术,推动文化与艺术的普及。
3.2 拓展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打造“流动课堂”,助力终身学习:文化中心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走进学校、社区,甚至是边远地区,建立“流动的艺术教室”。这一模式不局限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是将美术与科学、历史和语言等学科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跨领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地文化中心与当地教育局合作,开办了一项“艺术启航计划”,定期派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到农村学校开展美术工作坊,内容有绘画、舞蹈、戏剧等,既丰富了农村孩子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与创造力。
开展“艺术疗愈”项目,促进心理健康:文化馆可以引入“艺术疗愈”理念,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特别是在应对疫情、自然灾害等社会事件后,为受影响的群体提供心理支持。此外,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设计适合他们的艺术活动,如手指操音乐疗法、视觉艺术创作等,以促进身心健康[5]。比如“彩虹心灵工坊”是某文化馆为社区居民提供的艺术疗愈项目。该项目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和艺术家共同设计活动,如“色彩冥想”绘画课程,引导参与者通过色彩表达内心情绪,进行自我探索;“声音之旅”音乐会,利用不同乐器的声音,帮助参与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
3.3 整合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资源
跨领域合作,构建多元文化生态圈:文化馆可以主动寻求与学校、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等不同领域的机构合作,共同策划和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例如,与当地高校艺术学院合作,邀请学生参与文化馆的艺术展览设计,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也能引入新鲜视角和创意,使展览更具时代感和互动性。比如某市文化馆与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了一场“未来艺术展”。参观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APP)扫描展品,观看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作品背后的故事,甚至与虚拟角色互动,这种融合了科技与艺术的创新形式,极大地提升了展览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搭建共享平台,促进民间艺术交流:搭建线上线下共享平台,鼓励民间艺人、手工艺者、文化爱好者上传、共享作品,并为其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在线上,可以开设专题论坛、直播课程、作品陈列区,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浏览与互动。在线下,定期举办“民间艺术节”,邀请不同地区的艺术家现场表演、教学;设置“艺术市集”,让手工艺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增加曝光和销售机会。比如“民间艺术云集市”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这个由多家文化馆联合发起的线上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品,包括剪纸、泥塑、刺绣等,每件作品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艺术家的故事。平台还定期邀请艺术家进行直播,分享创作心得,解答观众疑问。自上线以来,“民间艺术云集市”不仅帮助众多手工艺人拓宽了销路,也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3.4 优化文化馆内部结构与制度
设立创意和艺术活动孵化中心:文化中心可以通过成立创意及艺术活动孵化中心,改善内部架构及制度,推动大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与发展。孵化中心可以为本地艺术家及创作者提供创作空间及资源支援。例如,文化中心可以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空间,并为其提供展示与销售平台,以促进其作品的展销。这样既可以激发艺术家们的创意与潜能,又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文化艺术的创作。例如,某文化中心就成立了艺术家工作室孵化中心,为本地艺术家提供免费的创作场地与艺术资源,供他们创作。
强化参与性文化艺术活动管理和评估机制:文化馆可以通过强化参与性文化艺术活动的管理和评估机制,优化内部结构与制度,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文化馆要建立健全的文化艺术活动管理体系。例如,设立专门的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与执行团队,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资源调配和执行管理。在活动策划阶段,可以通过公众参与式的调研和讨论会,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活动内容符合当地文化需求和参与预期[6]。在活动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达到预期。例如,某文化中心举办大型文化艺术节庆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及建议。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文化中心成立了专门的执行小组,并设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对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
4 结语
上文对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方法的探讨,不仅提出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活动策划、优化文化馆内部结构与制度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了数字化平台与社交媒体互动在拓展参与面和增强传播力方面的潜力。这些创新方法不仅为文化馆提升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推动文化艺术的创新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方面仍然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引用
[1] 穆新安.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方法探讨[J].艺术科技,2023,6(7):155-157.
[2] 张明.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思路[J].中国文艺家,2022(8):166-168.
[3] 莫慧嘉.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方法探讨[J].新丝路:上旬,2022(5):132-134.
[4] 杨丽娟.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方法研究[J].群文天地(贵州),2022(3):23-25.
[5] 戈宁.研究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J].花溪, 2022(25):102-104.
[6] 杨宝红.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河北画报,2022(24):178-180.
作者简介:薛滢(1989—),女,江苏盐城人,本科,馆员,就职于江苏省盐城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