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4-10-17 00:00李萧萧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6期

随着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重要议题之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旨在促进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1 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作用

1.1 强化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推动传统文化元素渗入美术教学可以有效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传统文化元素会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师生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主题展开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理解美术知识、把握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1.2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的设置是学校进行美育工作的必要举措。美术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容易接触和感知美术的艺术魅力的途径,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在表情达意、渲染氛围、进行宣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艺术、室内装饰、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在美术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使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线条美、色彩美、形态美的同时,感受其蕴含的文化魅力和内涵,进而学会赏析美术中的文化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美术元素,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的能力。

1.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学科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而推动传统文化元素渗入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提升美术教学的美育效果,更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人物事迹、文化故事具有德育功能,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美术教学和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可以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审美取向和高雅的审美品位。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促进学生实现智育、德育和美育的综合发展。

1.4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入绘画教学,不仅是为了继承过往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丰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具有深层文化积累和独特审美观点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学习者开拓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并持续不断地供应启发创意的资料。具体体现为学生们在深入钻研传统文化经典之后,能汲取其精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整合古典与现代元素,创造出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艺术成果。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艺术创作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树立文化自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1.5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通过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小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起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美术教学还能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进行创作实践,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然而,实际操作中,要想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也存在一些困难:(1)教材内容的局限性:目前的美术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涉及,如国画、书法、民间艺术等,但内容相对有限,难以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教材更新速度较慢,难以跟上时代和文化的发展。(2)教师素质的差异: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可能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或者缺乏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的能力,导致教学流于表面,缺乏深度。(3)教学方式的单一:传统的讲授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并未得到充分展现,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4)评价体系的缺失: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探究。(5)实践环节的不足: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如绘画、雕刻、剪纸等。但受制于教学资源和时间,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6)与生活的脱节:在教学中,如果未能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学生可能会感到传统文化距离自己遥远,无法产生共鸣,影响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3 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3.1 创新教学观念,调整美术课教学目标

许多美术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到位,无视传统文化元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因此,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效果不佳。对此,美术教师应当主动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智育、美育和德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主动采取措施推动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调整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既要设置知识层面的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也要设置德育、美育层面的目标,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元素和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之美,实现道德和审美层面的发展[1]。

3.2 突显民族特点,培养美学品格

艺术作品没有国界之分,美既可以是民族的,也可以是世界的,因而教师可以将能够突显民族特点的传统文化资源渗透进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内容、材料、形式以及风格等方面欣赏民族艺术作品的千变万化,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美学品格的有效提高[2]。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国结”这一课时,首先可以先讲解中国结具有的美好寓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充分带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中国结是中华传统服饰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因“绳”与“神”谐音,中华民族向来对“绳”有着文化符号崇拜。绳像盘踞的蛇龙,华夏子孙是龙的传人,因此人们也将绳视为龙的象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绳结的起源,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时候的人们用草、竹、麻、棕、葛、枝条等材料,采用拧扭交叉的方法捆扎猎物、果实、蔬菜等,形成最原始的结艺文化。而“结”则寓意着团圆美满,并且还与“吉”谐音。中国人认为“绳结”是吉祥的象征,赋予了中国结重要的文化意义。一提到中国结,便会想到中国情结,中国结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把我们当代人同祖先的思维相连、与古人的情谊相通,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3.3 注重文化资源挖掘,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要注重对文化资源的挖掘,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剪纸艺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查阅资料,了解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学生对我国剪纸艺术发展历史有了大致了解,在加深对剪纸艺术这一教学内容的认识的同时,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又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一课时,通过介绍传统建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苏州古典园林所蕴含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3]。

3.4 鉴赏名家画作,提升人文素养

中国画简称“国画”,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主要借助毛笔、水墨以及相应的国画颜料,还有特制的宣纸进行绘画,在绘画工具上非常讲究,划分得也非常详细。在国画作品鉴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国画书画一体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向学生科普国画相关的其他知识,如画面的布局、结构、画风、笔法等。学生由此提高了鉴赏能力,能欣赏国画作品的精美度和层次感,充分体会国画的“步步有景,人随景移”的立体感。在开展传统国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将现代化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水墨艺术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国画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尽情挥洒笔墨,切实体验水墨之美。

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可以引入一些国内著名画家的优秀作品,通过让学生们欣赏这些名家名作,促进他们展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4]。

3.5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备课工作和策略开发工作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初中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美术教师可以以课本教材为依托,从互联网上选择更多的教学素材,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进行呈现,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等手机学习软件布置任务和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复习,实现相关技能的迁移运用。总而言之,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至关重要[5]。教师应当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及设备来开展更加高效的备课、授课、总结工作,从而提高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教师可以在关键环节运用多媒体,导入关键性的幻灯片(PPT)和其他教学资料,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对此展开深入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历经数千年传承的中华民族文化蕴含着独特的精神价值、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和民族延续培养实用人才职责的教师,在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投入更多的关注,坚持不懈地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为学生个人的成长提供支持与助力,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传承下去。

引用

[1] 马文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J].新教育,2024(2):82-84.

[2] 刘浩.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4):57-58.

[3] 潘友志.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3(36):85-87.

[4] 宋海蓉.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157-159.

[5] 龙祥.论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3(10):222-224.

作者简介:李萧萧(1990—),女,山东东营人,本科,初级教师,就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