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视角下国产游戏翻译策略的文化传播作用

2024-10-17 00:00:00朱艺琳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6期

近年来,国产游戏在国际的影响力逐渐提升,《王者荣耀》作为我国著名的游戏之一,成功地向海外传播了诸多中国文化元素,这离不开优秀的游戏翻译文本、离不开翻译策略的运用。归化与异化两大翻译策略主要用于处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翻译文本。本文以游戏《王者荣耀》国际版人物台词翻译为例,主要阐述归化与异化在英译中的文化传播作用,以期给国产游戏翻译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方法。

1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概念最早见于18世纪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所著的《论翻译的方法》。在该文中,施莱尔马赫提出,译者的任务在于缩短读者与原作者的距离,具体做法可分为两种:译者要么尽量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量不要去打扰读者,让作者尽量向读者靠拢 (冯小巍,2019)[1]。该观点被视为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理论雏形。

受施莱尔马赫启发,美国翻译学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95年在其所著的《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正式提出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就是在译文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尽量减少译文与源语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让源语所反映的世界更贴近译者的生活,实现源语和译文之间的“文化对等”。归化法是一种以目标语言为基础、以其自身特点为基础的翻译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把注意力放在译语读者身上,用译语读者所熟悉的译语来传达原文的信息(赵光婷等,2017)[2]。异化是指背离了当地的主流价值,保持了原文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或指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原作的异国情调,有意突破译者的习惯。它提倡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源语的文化内涵,并使目的语文化更加丰富,并使目的语的语言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王伟,2013)[3]。

2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王者荣耀》国际版(AOV )游戏人物台词中的运用

2.1 “归化”策略的使用

例1:“魅惑众生。”

译文:“Enchant all beings。”

这是英雄“妲己”(国际版中对应英雄为“薇菈”)的台词。

根据妲己的种种记载及传说,其形象是“女色祸国”。

在这个例子中,“魅惑”直译为“enchant”,“众生”直译为“all beings”。虽然没有直接的意译,但选择的英文词汇“enchant”,牛津词典解释为to attract somebody strongly and make them feel very interested, excited,很好地传达了“魅惑”的意境,体现出记载中妲己的人物特点。语法结构上,中文的“魅惑众生”是一个动宾结构,而英文翻译保持了这个结构,使用了动词“enchant”和宾语“all beings”。这个翻译既保留了妲己人物语气的神秘和诱惑意味,又使得目的语玩家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技能的效果。

例2:“来发子弹吗?满足你。”

译文:“Wanna get shot? Happy to oblige.”

这是游戏中英雄“孙尚香”(国际版中对应英雄为“堇”)的台词。

据记载,孙尚香是有名的侠女,她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

在这个例子中,原文的直译可能是 “Do you want to shoot? I'll satisfy you.”,但这样的翻译可能在英语中听起来不够自然或者不够地道。所以译者选择了 “Wanna get shot? Happy to oblige.” 这样的表达,这里的“oblige”是对“乐意”的谐音创意翻译,牛津词典解释为to help somebody by doing what they ask or what you know they want。这是一种非字面的、带有幽默感的表达方式,它在英语中更符合口语习惯,同时也传达了原句的挑衅意味,符合孙尚香桀骜不驯的人物形象。这种翻译方式在保持原句情感和风格的同时,增加了译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又让目的语玩家能够轻松理解其含义。

例3原文:“吾持剑锋,以筑长城。”

译文:“I follow the call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这是游戏中英雄“李信”(国际版中对应英雄为“布莱特”)的台词。

李信在战国末年为秦国大将,年轻时强壮勇敢,是秦王政十分信任的年轻将领之一。

原文中的“吾持剑锋”被转译为“I follow the call”,这里的“持剑锋”在英语中可能不容易找到直接对应的表达,所以译者选择了一个更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即“follow the call”,来传达原文中的决心和行动。原文中的“以筑长城”被意译为“to build the Great Wall”。这里的“以”字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所以译者选择了“to build”来表达目的,这样的意译使得译文在英语中更加自然。在文化适应性策略上,译者保留了“长城”这一专有名词的英文表达“the Great Wall”,这是因为“长城”在英语中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直接使用其英文名字有助于保持原文的文化信息。在语法结构上,采用了主谓宾结构,“I follow”是主语和谓语,“the call”是宾语,“to build the Great Wall”是目的状语。这种结构清晰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即遵循某种召唤去建造长城,符合李信的行事作派。

例4原文:“生存或者死亡,这是个问题。”

译文:“To breathe or not to breathe, that is the question.”

这是游戏中英雄“扁鹊”(国际版中对应英雄为“穆加爵”)的台词。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中国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语法结构上,采用了条件句的形式,“To breathe or not to breathe”是一个条件选择,这种结构在英语中常用来表达抉择或对比。这个翻译模仿了莎士比亚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是《哈姆雷特》中的著名独白。通过这种仿译,译者不仅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还巧妙地借用了英语文化中一个广为人知的文学引用,使得译文在英语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策略使得译文在保持原文哲学深度的同时,也融入了目标语言的文化元素,增强了译文的艺术效果。

2.2 “异化”策略的使用

例1原文:“我只是来教学生和拯救世界的。”

译文:“I am just here to teach and save the world.”

这是英雄“老夫子”(国际版中对应英雄为“夜叉”)的台词。

老夫子的历史原型为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在语法结构上,保持了原句的主谓宾结构,“I am just here”是主语和谓语,“to teach and save the world”是目的状语。这种结构在英语中非常常见,使得译文清晰易懂。在句法结构上,译者将原句中的并列动作“教学生”和“拯救世界”合并为一个目的状语,用“to teach and save the world”来表达。这种合并简化了原句的结构,使得译文更加紧凑。在语义上,译者可能意识到直接翻译“我只是来”在英语中可能不够自然,因此没有直接翻译而是选择了“I am just here”,这样的表达在英语中更加自然,同时也传达了老夫子原型人物性格谦虚的态度。这句翻译直接传达了老夫子原型人物角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保持了原文的简洁和直接,让英语玩家能够清晰地理解角色的动机与背景。

例2原文:“元芳,你怎么看?”

译文:“Yuan Fang, what's your take on this?”

这是游戏中英雄“狄仁杰”(国际版中对应英雄为“凡恩”)的一句台词。

狄仁杰是唐朝时期政治家,同时也是‌唐朝的‌宰相,而李元芳则是他的护卫,负责保护狄仁杰的安全。

“元芳,你怎么看?”是一个典型的中文表达,这句话直译为“Yuan Fang, what do you think?”。在英文版本中,这句话的翻译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和语境的准确性。“Yuan Fang, what's your take on this?”李元芳是中国历史人物,名称直译,翻译保留了原句询问意图,符合上级对下级说话的口吻,同时使用了英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使得非中文母语的玩家也能够理解其含义。在游戏本地化过程中,这样的翻译策略旨在确保台词既忠实于原文,又能够让目标语言的玩家感到自然和易于理解。

3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文化传播作用

从上述对英雄人物台词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对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或历史故事等的内容更适用于“异化”策略,因为这类翻译其目的是要把源语言文化的某些方面传播给目标语玩家。对于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内容,且在目标语中有对应表达的,更适用于“归化”策略。

至于英雄名称的翻译,以更能保留和传达源语文化的语义翻译为宜,句内装备的翻译可以适当采取交际翻译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黄俊洁,2021)[4]。对于直接使用史书或典籍中的人物姓名作为英雄名称的翻译,官方采用了姓在前名在后的现代汉语拼音法,如刘禅(Liu Shan)、刘备(Liu Bei)、孙膑(Sun Bin)等。这种音译方式保持了原名的发音,同时遵循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名的普遍认识,即姓在前,名在后;对于虚构的人物,如“老夫子”,官方英文译为“Old Master”,这不仅忠实于源语的结构,还体现了“老夫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博学睿智、德高望重的意味。人名根据其特有的文化背景翻译,译者若直接采用归化策略,可能会导致译文生涩难懂,使得游戏玩家无法产生共鸣。

基于以上分析,在进行游戏人物台词翻译时,不能盲目地、没有区别地运用归化或者异化翻译策略。虽然中外有较大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但在大部分日常生活对话与语言运用场景上有着共通性,通过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反映出来的人生哲理也大致共通,译者可以把这些用语用更符合国外玩家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形式表达出来。

4 结语

在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电子竞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游戏的出口逐渐成为新形势下的热点。网络游戏翻译不仅对游戏出口的成功意义重大,对国家的文化输出也举足轻重。所以就要求译者在进行游戏翻译时需要运用正确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特别是在翻译具有文化特色的内容时,译者会经常运用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

通过对游戏《王者荣耀》国际版人物台词英语翻译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若中外文化差异不是很明显,译者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就能传达原语言文本的意思;而对于涉及较多文化因素的内容,如历史故事、传统文化、哲学概论、政治思想等体裁的文本,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若有需要,还可以适当添加注释,帮助玩家更好地理解原语言文化。总而言之,两个翻译策略不是互不相容、互相矛盾的关系,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在基于翻译文本、翻译目的、受众对象等因素综合分析后,归化和异化策略的结合会使译文产生更强的生命力。

引用

[1] 冯小巍.跨文化视域下奥斯卡影片名从归化到异化翻译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11):17-19+75.

[2] 赵光婷,李碧芳.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之争[J].海外英语,2017(7):137-138.

[3] 王伟.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J].时代金融,2013(26):227-228.

[4] 黄俊洁.“手游”本地化翻译过程中有关中国元素的翻译——以《王者荣耀》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 (14):188-191.

作者简介:朱艺琳(1998—),女,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专任教师/助教,就职于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