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4-10-16 00:00:00韩林娜
公关世界 2024年18期

摘要: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课程思政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此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其育人育才的功能,是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任务的重点方式方法,研究以财务管理学课程作为研究的对象,结合课程教学现状出发,针对现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落实协同育人,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社会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课程思政理念的出现,促使高等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财务管理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掌握更多有关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并能助力其深层次地了解思政内容,真正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鉴于此,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新时代发展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借此来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出更多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系统教学内容不合理内容

对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教学内容的增多会导致课程时间缩短,使课程思政占用时间较少[1]。表现为在对经典案例进行讲解时,教师无法对内容详细解读,难以挖掘出财务管理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无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加之财务管理学所涉及的计算公式较多与计算过程复杂,给思政教学带来巨大的难度。此外,财务管理学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具备一定的数学和数据分析基础,教学中教师会将侧重点放在教学上,没有正视指导学生正确三观重要性,导致思政教育结果不理想,育人作用不明显。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较陈旧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在教学中,涉及诸多专业性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见表1。具有诸多可融入的思政元素,要让学生能达到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需要师生进行交流与探讨。但是在实际上,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只会简单地传授浅显的知识,在教学中并未针对某一案例实施集中讨论与分组,无法达到高效的作用ktZYqharr/fbwP3L6pO2Xu7+jnJdpiStDuwl7nSIBl8=,违背了思政教学改革的初衷。

(三)课程思政教学手段较落后

信息技术发展,让更多高校将其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借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然而在实际上,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学的课程中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多为教师对教学内容实施单一讲解,并未将多媒体所具有的作用发挥出来,致使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而新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转变,学习的渠道也得到极大地拓宽,传统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无法提高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同向同行,也不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实现有效引领。

(四)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学的考核工作十分重要,此为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通常而言,专业课程考核结果会直接关乎学校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与实施也会影响到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教学中,多数是以笔试考核为主,考核知识面较为狭窄,多以专业知识为主,内容集中在理论知识的应用上,与企业实践结合的内容考核较少。而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中的部分思政内容是无法量化的,以笔试形式难以体现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此背景下,致使师生更重视专业知识,忽略了思政内容,无法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顺利改革。

二、新时代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一)调整财务管理学课程与教学大纲

社会发展,对财务管理行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但现阶段财务造假行为时常发生,对投资者,甚至是国家皆产生了负面影响[2]。究其原因,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缺乏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因此,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学课程实施教学时,教师除了要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提高自身的道德观念,全方位受到道德的约束,便于在社会上服务。为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价值观塑造等融入课程目标中,并在课程思政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还要落实对学生财务职业素养与道德的培育。除此之外,还要对财务管理学的课程大纲实施修订,在教学大纲中融入思政元素,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与认真挑选教学案例,促使教学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例如,财务管理学内容作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连的专业,教学内容要学会与时俱进,依据资本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与创新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适应资本市场环境的发展。

(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彰显思政重要性

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时,需要教师能全方位地挖掘出财务管理学中所具有的思政元素,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相对应的思政元素,特别是要将相关的财务管理案例融入其中,借此来彰显出课程思政教学所具有的价值。而教学中将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能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与建设者,彻底落实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与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相结合,通过思政来指引教学并且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最终使学生的三观有正确的培养方向与目标。例如,在进行教学有关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时,可以将“网络贷款”等相关案例融入其中,让风险教育带入课堂,促使学生对消费观与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地屏蔽各种不良信息;在对筹资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思政中有关诚信的内容引入课堂,推动学生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在投资管理此内容教学时,则可以在教学中增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增强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在收益分配管理学内容教学时,可以从精准扶贫的角度来渗透教学内容,在学习中给予学生身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所产生的优越感,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社会与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除此之外,还要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双维度教学目标。例如,财务管理的学生此前已经学习过有关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经济学、财务分析、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相关内容,但由于学生实践经验较少,对问题思考上并未形成系统思维。对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用思维理念和矛盾运动规律,使学生能深刻理解项目投资管理的内涵,体会到投资管理中的价值选择。

(三)校企合作提升实践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基

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科拥有重要的实践操作性,实践教学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需要学校能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市场对人才的渴望。在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应用情况,需由校企合作来完成。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与当地相关企业建立起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能在企业的实践实训中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起到奠基效果[3]。财务资料对于企业而言是机密文件的存在,学校在对相关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让学生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习过程中坚守自身的道德与职业底线,避免泄漏财务信息等事情的发生。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还要强化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共同合力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例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秉持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共同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企业中的相关人员从实践经验、阅历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课程思政快速与学生实践工作相互融合,实现对学生爱岗敬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踏上就业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四)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方法,切实维护学生利益

要想更好地推进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考核体系与相关机制的改革是教学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在完善课程考核方法上,可以在教师、学生、信息平台等多方面联动构建一个多方位的课程评价系统,通过该系统来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拓展思维创造力。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系统学习下的考核质量,突破固有的考核模式。并借助课程思政内容重新制定考核的内容,让考核内容能全方位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例如,学生的平时成长占比为60%,此部分包含学生考勤、主动学习、课堂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日常检测、同学评价、学习总结和期末综合考核等内容;期末考试占比则为40%,此部分重点评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此外,还要在考核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具体要求,从各个层面与角度设立起多维度的考评体系,保障对学生整体能力与财务管理专业内容知识考核的顺利进行。在整个评比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违规人员实施相应惩罚,切实维护学生的利益所在。

(五)创新改革财务管理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思政育人品质

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学中,固定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顺应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发展,需要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存在的不足,对已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固定传统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方式[5]。如把教学和思政积极地进行融合,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且总结研究讨论结果,然后教师进行主持,让学生各个团队之间进行互评,使学生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促使职业素养的发展;其次,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例如,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辩论等,按时搜集学生对于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学中的建议,将其引入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融合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掌握更多知识;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新时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设备,将财务管理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良好融合。例如,将财务管理学的知识与课程思政展示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通过微课、视频等形式实现良好学习,鼓励学生能发挥自主性,在网络上搜集海量的学习资料,促使学生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推进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改革中,教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业务能力、道德品质、教学水平等,都是影响教学品质的因素。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大重视对师资团队的建设工作,让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元素实现良好融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不断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层面的培训[6]。例如,通过引导教师加强对思政史的学习,使其能认识到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树立起良好的使命感,不断完善自我修养;(2)加大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例如,邀请优秀的企业家、骨干思政专家等到校开展研讨会、举办讲座会等,让教师能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政教学能力,促使教师可以深耕教务管理学专业内容知识中的思政内容,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3)鼓励与引导教师能在讲授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时,将有关时政要闻、典型教学案例等皆融入财务管理学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高效优化师资团队结构。例如,邀请行业、企业精英参与到师资团队结构中,构建“双师型”队伍,使学生在“双师型”队伍下掌握更多理论与实践知识,从而为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的效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财务管理学能基于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进一步改革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魏少玲.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12):84-87.

[2]吴洁.应用型本科"价值"与"技能"的协同效应——以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21(15):118-119.

[3]王小春.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混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新会计,2020,(12):25-28.

[4]宫相荣.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讲授探讨[J].上海商业,2021,(04):133-135.

[5]杨玉国.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21,26(09):41-43.

[6]李娴娟.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消费导刊,2020(38):141.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