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增能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区域性高质量就业路径探析

2024-10-16 00:00:00王娇 薛迎春
公关世界 2024年18期

摘要:本研究以社会工作赋权理论为视角,深入分析了陕西地区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就业现状以及高质量就业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高职毕业生区域性求职面临权利缺失与就业能力不足两大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本文提出了高职毕业生区域性高质量就业的实践路径,包括培养就业认知、拓展就业资源、提升就业能力等,并强调了高职院校组织在求职创业中的赋权增能作用。通过这些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区域性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赋权增能;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资源赋权;就业能力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实现高职毕业生区域性高质量就业,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和就业市场的重要议题。本文以社会工作赋权理论为视角,对高职毕业生求职就业中的赋权增能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为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赋权增能理论概述

赋权增能理论,是一种协助个人、家庭、社会团体和社区提升发展能力的社会工作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它强调通过提升个体或群体的权力和能力,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该理论认为,个人或群体所面临的需求不足和问题,往往源于外部环境对其造成的障碍。因此,社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增强服务对象的权能上,即强化他们的权利和能力,以便更有效地抵抗外部环境压力和优势群体的影响,进而推动社会资源和条件的公平分配与利用[1]。在赋权增能的理论框架下,社会工作者不再仅仅扮演施恩者的角色,而是成为服务对象在争取权益、提升能力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在高校教育领域,赋权增能理论为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通过赋权,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潜能,进而在求职过程中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现自己。因此,将赋权增能理论应用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高职毕业生区域性求职就业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高职毕业生区域性求职就业情况,本研究以陕西地区为例,对该地区10所高职院校近3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共计发放问卷6000份,收回有效问卷5940份。问卷内容涵盖了就业意向、就业区域选择、专业相关程度、就业认知、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收回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对陕西地区高职毕业生区域性求职就业现状情况总结如下。

(一)就业意向

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方面,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的毕业生占比为74%;愿意尝试与专业不完全对口的工作的毕业生占比24%。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这体现了他们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高度认同与依赖。他们认为通过专业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提供竞争优势[2]。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表现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就业观念,他们愿意尝试与专业不完全对口的工作,以此拓宽自己的职业视野和积累更多实践经验。这种多元化的就业意向体现了当代高职毕业生对职业发展的多元化追求。

(二)就业区域选择

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选择在陕西地区或周边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超过82%,呈现出本地化或周边地区就业的趋势。可能与地域文化、家庭因素以及对当地就业市场的熟悉程度有关。毕业生倾向于在熟悉的区域寻找工作机会,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融入社会。选择跨区域就业,前往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毕业生占比18%,他们愿意前往其他城市或地区发展,以追求更好的职业机会和生活环境。这种跨区域的就业选择体现了高职毕业生对于职业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专业相关程度

从专业相关程度来看,工作与所学专业高度相关的毕业生占比为65%。这反映了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工作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的毕业生占比为35%,这可能是由于就业市场的变化、个人兴趣的转变或其他原因导致的[3]。对于这部分毕业生而言,如何在新的工作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将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四)就业认知的清晰与迷茫

在就业认知方面,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清晰认识的毕业生占67%;存在迷茫和困惑的毕业生占33%。大部分高职毕业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兴趣来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不过超过三成的毕业生在就业认知上存在迷茫和困惑,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或者对就业市场的情况不够了解。

(五)职业发展的期待与挑战

调查结果显示,对未来职业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的毕业生占85%,他们愿意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他们也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个人能力的不足或者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等方面。

三、高职毕业生求职就业面临的困境

(一)权利缺失的困境

1.信息不对称

在求职过程中,高职毕业生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一方面,他们对于就业市场的了解往往局限于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信息和自身的网络搜索,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企业需求。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也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于毕业生的真实能力和潜力缺乏足够的了解[4]。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难以充分展示自己,难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就业机会不均等

一些热门行业和岗位往往竞争激烈,毕业生难以获得面试机会;一些冷门行业和岗位则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但毕业生由于对行业和岗位的不了解或兴趣不足,往往不愿意选择这些岗位。这种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导致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

3.权益保障不足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如虚假招聘、歧视性招聘等,严重侵害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也往往面临着劳动合同、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保障问题。这种权益保障的不足使毕业生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就业能力不足的困境

1.专业技能不匹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行业和岗位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求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找到与专业匹配的工作岗位。这种专业技能的不匹配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竞争力,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实践经验不足

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然而,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原因,部分毕业生在求学期间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经验积累。这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以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潜力,也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认可。

3.综合素质不高

除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外,用人单位还非常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由于高职教育的侧重点和学生自身的差异,部分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一些毕业生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难以胜任一些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岗位。这种综合素质的不足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四、高职毕业生区域性高质量就业的实践路径

基于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笔者结合当前陕西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实践路径,从多个维度为高职毕业生赋权增能,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一)培养高职毕业生就业认知赋权增能

高校要从认知层面为高职毕业生赋权。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建设,帮助毕业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包括对个人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的设定。通过这些课程,毕业生将学会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认知水平。高校要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活动,如模拟面试、职业规划大赛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毕业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拓展高职毕业生就业资源赋权增能

在就业资源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加强与政府、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高校可以与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指导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就业方向至关重要。通过与政府的合作,高校还能为毕业生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支持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渠道。这种合作模式能让毕业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高校还能更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使毕业生的技能更加符合市场需求。除了拓展外部资源,高校还应注重校内资源的整合。例如,可以建立校友网络,邀请在各行业取得成功的校友回校分享经验。通过经验交流激励在校毕业生,为他们提供宝贵的职业指导和建议。

(三)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技能)赋权增能

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定期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讨论,以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学术要求,又能满足行业需求;其次,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通过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实践经验能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5];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培养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设立创新创业课程,鼓励毕业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通过培养这种精神,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还可以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毕业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定制,提供针对性地技能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毕业生能更加熟练地掌握从事相关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四)优化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赋权增能

推动高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高校要积极完善校园招聘会、网络招聘平台等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铺设更宽阔的就业道路。首先,高校应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邀请众多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职位信息,从而找到与自己专业背景和兴趣更为匹配的工作机会;其次,高校需充分利用网络招聘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招聘已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高校可以与知名的招聘网站合作,定期发布最新的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信息,从而让毕业生更加便捷地获取到各类职位信息,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筛选,提高求职的效率和成功率;除了上述两种传统的招聘方式,高校还应积极探索新的就业途径。例如,可以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这种合作模式能够让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

(五)发挥高职院校组织在学生求职创业中的作用赋权增能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机构应该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服务与支持。这些机构可以定期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创业培训等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市场动态和创业环境。同时,他们还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法律咨询、项目评估等专业服务,降低他们的创业风险和成本。通过这些机构的支持和服务,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区域性高质量就业路径的深入探讨,可以清晰地看到,赋权增能不仅是一个理论框架,更是一种实际操作指南。通过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认知,拓展其就业资源,提升其就业能力,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支持作用,有望为毕业生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广阔的就业环境。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职业梦想,也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本文系1.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2023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赋权增能视角下新时期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3XKT105);2.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校内辅导员专项课题《赋权增能视角下艺术类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4XYB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玮,王浩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困境、逻辑遵循与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24,45(14):41-47.

[2]赵洪山,郑永进.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技能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4,(04):92-96.

[3]曾小敏,云芳.高职院校社会生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3):27-30.

[4]祝军,岳昌君,王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42(04):101-114.

[5]王鲁欣.就业视角下江苏省沿江联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14):79-83.

(作者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