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浅析

2024-10-16 00:00:00马思程
公关世界 2024年18期

摘要:培育一线生产技术型与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特有的实践性与专业性教学特征使其人才培育模式有别于常规本科教育。这种差异性为高等职业学校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工作要求逐渐上升,辅导员们的职业倦怠情况也有所增加,出现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等问题。本文从焦点解决段程疗法的技术视角出发,讨论应对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策略,从增强核心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体验3方面缓解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焦点解决短程疗法;应对策略

引言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道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这意味着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包含了多个维度的内容,从思想引领到深入学生生活,随处都有辅导员辛勤工作的身影。随着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个性日渐突出,对高素质辅导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职业倦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焦点解决短程疗法为技术视角,探讨解决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的方式,对辅导员心理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原因

职业倦怠常出现于从事服务性质工作的人群中。相关研究表明,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人群,由于经常处于工作量较大且工作内容重复性高的环境中,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情况。

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模型中提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3个方面。而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等,出现职业倦怠的表现包括工作热情下降、对工作的积极性减退、情绪波动较大、感到疲惫无力、对工作内容产生厌倦等[1]。这些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具体又体现在工作创新能力下降、对工作结果不关心、对学生关注程度降低、工作中出现错误增加、人际关系紧张等。面对学生,常使用教条式的说教或运用权力来应付学习上、生活中的各类困扰和需要;面对自身,情绪性耗竭往往带来疲惫、待人冷漠、丧失生活热情等问题。久而久之,不仅仅完成工作会出现困难,更会对自身身心健康产生影响[2]。

造成职业倦怠的成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对于身兼多职高职院校辅导员而言,角色定位模糊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扩招,学生规模逐步扩大,但却有学生质量下降的困扰存在。现阶段,学生心理问题持续呈上升趋势,除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变化之外,心理需求也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辅导员们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学校、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和需求。这种角色上的模糊性对辅导员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个人发展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冲突,三者之间的关系常常难以平衡,存在角色切换的矛盾。在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之间扮演不同的角色,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标准,有时会导致出现不均衡的结果,使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得不到认可,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同时,身兼多方面职责,模糊的定位对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目标制定产生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下降,常处于工作负担较重的状态中,长时间的工作压力无从释放,职业倦怠情况会日渐加重。一方面,它可能导致辅导员无法专注于某一特定角色,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引发心理压力和焦虑,因为辅导员需要不断地在各种角色之间切换,这无疑增加了心理与精神上的负担。

身兼多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对其职业发展和工作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减轻职业倦怠,有必要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培训。这将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成长[3]。

二、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在职业倦怠干预中的价值与意义

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与传统心理治疗模式相比较,焦点解决短期疗法更偏向专注于此时此地的问题以及讨论如何建立起解决的路径来实现疗效。自20世纪80年代由Steve De Shazer和 Insoo Kim Berg在短程家庭治疗中心开创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以来,焦点解决技术在儿童和青少年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优势,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该技术主要关注于当前困扰个体的具体问题,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他们达成目标。在心理治疗中,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被广泛应用,其快速见效和简洁高效的特点深受欢迎。

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困扰,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和潜力。这种技术针对职业倦怠的特点,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结构化的治疗方式。它通过提升工作满足度,有效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并为个性化及集体干预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4]。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知心者,同时在工作中也扮演着指导者、组织者、教育者的角色,这需要辅导员们保持积极的状态面对学生。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核心理念包括关注问题的解决、构建正向的未来并强调积极的步骤旨在向来访者展现一个正向的、目标导向、积极可行的认知导向,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加个人自尊,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引导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职业倦怠带来的压力和疲惫感,在团体辅导、案例分享、团体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中改善整体工作氛围,提升自我效能感,实现个人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目标。因此,探讨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在职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对于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和提升组织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三、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在应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中的实践

(一)赋能导向,增强辅导员核心能力

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们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建立信任和尊重的人际关系、快速识别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引导实施以及稳定情绪等核心能力。面对工作中已经出现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以及低成就感情况,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注重于引导失去一部分核心能力的辅导员群体发现自身具有的心理资本,强调自我恢复的“抗逆力”和“复原力”,即个体都有能力、资源、潜力去解决自身的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因此,焦点解决模式不过多讨论早期创伤或曾经的痛苦经历,而将重点放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及聚焦于自身的积极力量,促进其自主发展和成长。通过快速有效的反馈,使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够适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发觉自己的积极改变和进步,灵活改善心态,以一种合作的态度来寻求问题解决,提升自我效能感[5]。

另一方面,焦点解决技术持续支持来访者用不同的方式寻找自己的资源,在咨询中并非改变来访者,而是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让自己产生改变,最终有效地达成目标。对于学校工作而言,这种赋能、优势的导向能够将辅导员已有的核心能力进行强化,在此过程中达到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工作的作用,有效解决由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各类影响。

(二)未来导向,高效干预提升自我效能感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核心在于其治疗过程专注于来访者的目标设定与实现。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疗法,后者常常陷入对过去病因或问题的深入探讨。相反,焦点解决短期疗法更加关注于来访者当前的处境,并积极探索他们期望达到的未来目标。当来访者能够清晰地描绘出他们期望的未来图景时,他们更有可能早日实现积极的结果。

对于那些经历职业倦怠的辅导员而言,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等症状可能导致他们放弃对未来生活的积极规划,从而陷入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了帮助这些来访者,未来线索导向的方法通过使用“奇迹问句”来引导他们从困扰中解脱出来,激励他们详细描述一个全面涵盖生活各方面的“期待的未来”。这种策略有效地推动了来访者从聚焦于问题到聚焦向积极未来的转变,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6]。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未来导向意味着它关注的是来访者想要达到的地方以及如何到达那里,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问题上。通过这种方法,将来访者描述的期待未来解释为另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原先的问题不再有巨大的影响。这种未来导向能够极好地帮助存在职业倦怠困扰的高校辅导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明显的改善。

(三)目标导向,促进积极情绪体验

正如前文所述,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并非将对话聚焦于病因或过去的问题,不断重复“我不想要”不会带来新的可能性,只会导致不断扩大的苍白无力。新的可能性、前进的信心与动力来自清晰表达出期望的感受、想法和行为,这就是该技术的正向目标导向。在与来访者探索正向情绪并发掘与之相关的行为时,正向的行为便导致了正向情绪的产生。它不仅可以帮助辅导员应对职业倦怠,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通过专注于个体的积极方面和激发他人的积极情绪,为辅导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增强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7]。

辅导员这一职业,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临职业倦怠的挑战。他们不仅要应对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压力,同时这些压力也会对他们自身产生影响。然而,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的出现,为辅导员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疗法可以帮助辅导员学会如何关注自身的积极方面,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除此之外,辅导员也可以通过激发他人的积极情绪,来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对辅导员的个人情绪体验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还能够在更广泛的教育环境中引发深远的正面变化。研究显示,当辅导员感到工作满意时,他们更有可能积极地关注和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由上至下的关爱和支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强烈的被重视感,从而有效地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正向反馈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学业成果大有裨益,而且有助于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积极变革[8]。

总体而言,焦点解决短程疗法的目标导向和积极情绪体验相辅相成。通过积极的目标设定、关注来访者的自主性和能力、小步前进的策略、积极正向的语言使用以及结构化的治疗流程,能够帮助来访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问题的解决和积极情绪的提升。

结语

焦点解决短程技术深受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将太极的动态平衡理念融入其理念之中,以其赋能导向的特点为职业倦怠的当事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这种技术通过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使当事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克服职业倦怠,重拾工作的热情和生活的活力。这种高效、周期短的治疗技术不仅符合当代社会对心理服务的期待,同时为解决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年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逐步提升,职业倦怠问题已不容忽视。这种焦点解决短程技术的出现,为众多面临职业倦怠困扰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和竞争激烈,许多人常常感到疲惫和失去动力。而通过这种技术,他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并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找回工作的乐趣。这种个性化、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为职业人士提供了一条全新地改变困境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琼丹.积极心理干预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作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1):141-144.

[2]刘碧佳.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4,(05):24-26.

[3]赵海霞,邹学,韩乐,等.工作压力和工作重塑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系[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4,41(02):160-167+174.

[4]王璐颖,张红霞,李璇璐,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研究——基于焦点解决短程疗法技术的视角[J].黑龙江科学,2022,13(15):13-15.

[5]王敬川,徐明波,徐国兴.高校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05):25-28.

[6]郭欣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7]王玉花,赵阿勐,胡灵佳,等.北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07):626-628+635.

[8]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学习与应用的经验分享[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1):51-54.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