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职业性高等教育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中心、资源中心,肩负着培养未来工匠的重要使命。工匠文化是工匠精神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新时代工匠文化的内涵是对以“精益求精”为主的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工匠文化育人是高职图书馆的价值追求和灵魂所在,旨在探索工匠文化的育人、化人功能,培养未来工匠,服务职业教育和国家战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文化;高职图书馆
引言
2016年,工匠精神这样定位,“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后,工匠精神一词备受社会关注[1]。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政治论断,将工匠精神赋予了新内涵,不断地外延扩大[2]。
新时代,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高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中心、资源中心,肩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责。好的图书馆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发扬工匠精神,融入未来工匠培养工程,形成高职学校特有的育人价值,图书馆需不断探索创新,采取针对性措施,发挥工匠文化的育人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一、新时代工匠文化的内涵
循着历史的足迹,工匠文化是基于漫漫历史长河中工匠精神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新时代工匠文化的内涵是对以“精益求精”为主的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强调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做到完美、追求卓越。工匠文化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弘扬工匠文化,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图书馆尤其要以弘扬工匠文化来引导教育学生,让工匠文化如盐化水,浸润滋养学生成长成才。
二、工匠文化育人服务的任务
制造业的强盛,离不开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工匠,高校图书馆是具有教育职能的文化场所,工匠文化育人是高职图书馆的价值追求和灵魂所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在图书馆,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崇尚科学,精进技能,追求真善美,认同并践行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自觉地培养匠心、匠术、匠力,涵养匠道、铸就匠魂,逐渐成长为工匠型人才。
(一)服务国家战略
202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从法律形式定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显然,职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广工匠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全社会对精湛技艺和职业精神的重视程度,培养高水平工匠,文化育人,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向前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
(二)服务职业教育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制造业要实现提质增效,高技能技术和工匠型人才是重要支撑。多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学生传授技艺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设置中,引导学生关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和项目实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工匠精神;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工匠文化育人服务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认同职业教育支撑的重要性,愿意为制造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无数个个体力量的汇聚,必将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服务启智润心
图书馆是读书的最好地方,通过各种形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工匠文化育人服务,不断总结,持续改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工匠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力,激发其对精湛技艺和职业精神的追求,在读书中,掌握知识、启迪心灵、增长智慧、提高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增强强国有我的责任意识和民族复兴的民族大义,立志技能报国。
三、高职图书馆弘扬工匠文化育人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底蕴深厚,馆藏资源丰富,清静、便捷和体现人文关怀的阅读环境,逐渐成为校园的“文化宝藏”。但是,在弘扬工匠文化,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认识不清
工匠文化内涵既专业又有外延,既传统又有创新发展。工匠文化元素有哪些?在哪里体现?怎样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做好职业规划,胸怀国之大者?目前还存在对高职图书馆弘扬工匠文化育人服务认识不清,认为工匠文化与助力高职人才培养无关的传统理念。
(二)重视不够
高职图书馆弘扬工匠文化育人,往往不被人重视,大多数人认为,高职育人主阵地在课堂,工匠的培养尤其在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和工匠精神关联性较小,弘扬工匠文化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未产生实质性效果,对图书馆从理论逻辑引领,文化润心育人作用不重视。
(三)专业不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已经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图书馆员不仅仅是图书馆知识的领航员,也应是学生学业的助力者。而实际情况,大多数图书馆员并非图情专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佛系躺平,甚至体弱多病,这些都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差太远。信息素养、专业技术、文化理论不尽如人意,均无法去领航学生感受工匠文化的神奇魅力,这些非专业馆员的素养制约着图书馆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和整体跃升发展。
(四)资金不足
1999年开始,高职院校随着大学扩招进入黄金发展期,建校时间短,诸事待兴缺经费,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了扩大基础建设规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仪器设备购置等见效快、能看得见的事情上,图书馆经费得不到保障,资源严重不足,高职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时间受限,与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不相一致,也逐渐成为一些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短板,无法保障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全面、便捷的高质量服务。
四、高职图书馆弘扬工匠文化育人服务探索
中华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其目标在于在高职校园里厚植中华工匠文化,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踏实地学习与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与素养,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高职教育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3]。高职图书馆应该立足自身,紧紧盯住文化育人,全方位弘扬工匠文化,积极作为,化被动为主动。
(一)厘清认识,弘扬尚匠文化
正确认识图书馆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居核心地位,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和形成独有的图书馆工匠文化极为重要。各类工匠精神的文献、故事和人物丰盈高职学生的心灵;大国工匠的形象和他们的至深感言,时时激励高职学生为成长为未来大国工匠刻苦学习和训练;大国工匠的普通和不平凡、不简单成为高职学生的学习榜样,脚踏实地,锤炼意志;整齐排列的书籍、清晰地标签、静寂的环境、管理员勤奋工作的身影,向高职学生传递着精益求精、认真踏实的工匠精神信息;技能大赛冠军的夺冠故事和心路历程,在一次次宣讲的掌声中感染着高职学生;指导老师锚定目标不放弃和舍小家顾大赛的事迹亦是工匠文化最好的教材。图书馆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就是在帮助高职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的中心。
(二)思想重视,营造学匠氛围
全民阅读已连续开展11年,图书馆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先进的场馆设计、智能的馆配硬件投入、合理的空间布局逐步到位,吸引着广大读者。思想重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活动规划引领,是实现全民阅读在高职图书馆扎实开展的有效途径。营造工匠文化氛围,收集与工匠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资源;推广工匠文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工匠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等,提高其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特色工匠文化的馆藏,熏陶浸润成长中的学生,打造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色软支撑。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展览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工匠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坚定职业理想。崇尚“劳动、创造”,追求“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成为图书馆无形的育人灵魂,诠释着工匠的本分、作风、追求、使命。技能竞赛冠军、技术能手、中原工匠等成为校园名人,比技术、赛精细、求创新蔚然成风。
(三)加强引领,点亮为匠初心
多年来,有不少高职学生经历过挫折、失意、彷徨,甚至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情来到学校,没有学习方向,没有人生目标,对于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制造业、支撑制(智)造强国没有清晰的认识。工匠精神工匠文化的弘扬就是要点亮高职学生的为匠初心。图书馆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和使命,引领学生崇尚工匠、学习工匠,点亮他们心中成为大国工匠的梦想和人生追求,唤起技能强国和强国不必在我、强国必定有我的工匠情怀。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技能,为以后成为技术能手、行业专家、大国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资源,潜心师匠坚守
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核盾功勋林俊德,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著名作家刘震云,听舅舅的话,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用一支笔不停创作出新的作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只做一件事,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还有很多无名的匠人,一生都在坚守匠心、匠艺。这些不仅是真实的人物和事迹,更是中华民族的工匠文化的体现。高职院校是培养未来工匠的摇篮,从入校之初,使其安之匠心,悟之匠道,炼之匠艺,一生一事,是高职院校的育人使命。图书馆的阅读活动、书香环境、丰富文献是对学生养成潜心师匠坚守的最好教育,突破基础条件和资金不足的禁锢,利用朴素的道理培养工匠的情怀、纯净的心灵、执着的坚守,立德、树人、匠技。
(五)拓宽渠道,砥砺技匠队伍
拓宽多种渠道,通过培训学习,提高馆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服务技能等专业素养,砥砺一支技艺精湛的工匠馆员队伍。通过招聘、引进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优秀人才,为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馆员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如研讨会、讲座等,促进馆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使其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多渠道优化馆员队伍结构,全方位提升馆员素质、素养和能力,不断精进工匠型馆员专业技能,逐步磨砺馆员队伍成为具有高质量图书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技匠队伍,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六)科教融汇,激发才匠协同创新
2022年,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4-5]。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更能激发才匠们的创新潜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本领的人才。
高职图书馆要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包括科技查新、专利检索、市场调研等,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和市场动态,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图书馆还应持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高职图书馆应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提供实习实践场所和创新创业就业机会,培养跨界思维,鼓励才匠们打破行业和领域的限制,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寻找创新点,促进产学研结合。同时,图书馆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资源,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研究。不断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向前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文化育人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图书馆有自带的工匠文化基因,要在文化育人的道路上深挖深耕,最大化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更多更优秀未来工匠、大国工匠。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角色定位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NTQL-2023-1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史蓓.“匠心筑梦”背景下高职图书馆的育人途径探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4(02):94-96.
[2]周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培育研究[D].宁夏大学,2024.
[3]黄三平,许宪国.“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华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价值、内涵与路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1):81-85.
[4]王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
[5]王静修.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认同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3,(04):5-19.
(作者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