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2024-10-16 00:00:00赵晓妍
公关世界 2024年18期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不断改革的大趋势下,传统学生宿舍和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已不相符合,作为主要育人阵地的学生社区重要性愈发凸显。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可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推进提供有效助力,其应用价值毋庸置疑。现如今,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社区均存在资源配置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化建设缓慢等问题,导致学生社区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建设,是当下所有高校都应重视的事宜。本文通过对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特点进行探究,指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面临的困境,提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

引言

近些年,互联网的普及度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各高校必须把握好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建设。虽然当前已有不少高校意识到“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的重要性,也在着手开展相关工作,但在具体工作推进时仍面临诸多困境,从而给工作成效产生不利影响[1]。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自身的认知,引导学校全体人员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价值有清晰的认知,并加强社区管理机制的建设,加强数字化手段的利用,积极构建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及作用的发挥提供有效保障。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特点

相比传统宿舍管理模式,“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包含下述特点:

(一)管理定位发生变化

社会管理的模式更为关键的是为学生成长提供服务,并非要求学生绝对性服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营造的小型环境,可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化地接受管理,可更好地实施自我管理。在此氛围之下,学生可获得更为优质的服务,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可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组织机构更为完善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组织机构更加完善,保障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事务管理职能室、党建职能室等。该组织机构的覆盖面更广,可避免有遗漏的地方,管理效率也会大幅提升。

(三)管理职能更为集中

高校学生实施集中化的住宿形式,学生宿舍管理将重心都放在提供优质住宿服务上。“一站式”学生社区营造浓郁的校园生活氛围,不再只是对学生提供住宿服务,还包含学业规划、礼仪培养、习惯养成等,引导学生理性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社区管理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四)管理人员更为专业

以往的高校宿舍管理主要有管理员、保洁员、维修工等,负责的工作包含宿舍安全、设施维护、卫生管理,借以制度对住宿学生行为进行约束。而“一站式”学生社区与之不同,其强调管理人员除了要完成传统的管理工作外,还需要发挥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职能。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已在众多高校中开始试点建设,虽然也已获得不错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不断变更的形势与要求下,管理模式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还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一)思想认知不够清晰

高校需要充分认知各级政策部署,对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促进管理服务力量真正下沉。但部分高校学生尚未清晰认知学生社区的作用,对此保持消极的情绪,不会积极配合各项管理工作。部分高校并未积极宣传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没有对社区建设工作中学生的重要性引起关注,使管理模式无法获得有效推广。部分学校直接将学生社区视作学生住宿,对社区软性功能不够重视,无法发挥学生社区在学习延伸方面的作用。高校主管部门在走访学生社区方面过于敷衍,未能充分与辅导员、教师沟通互动,导致学生们在学生社区宣传活动中的参与感偏弱、认同感不高[2]。

(二)“一站式”管理程度偏低

学生社区实际上是高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可提供不同于课堂的知识给学生,其重要性不可否认。如今大多数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尚且处在初步建设的状态,社区服务内容并不完善,管理程度也相对较低,使综合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发挥出来。一方面,一站式管理工作不是某个部门单一负责的,而是需要教学管理部、学生工作部、财务处等各部门紧密协作。但由于组织结构过于复杂,各管理部门的协同存在屏障,信息也无法顺畅传递。另一方面,高校创新发展过程中,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必要性的工作。大多数高校将管理的核心都放在学习中心场所上,难以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且受到地域方面的约束,使学生社区的服务内容尚显不足,管理程度也相对较低。

(三)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将线上和线下的服务进行有效融合。但如今的管理模式还存在网络管理平台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等较多问题,这都使得管理效率与质量和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因受到网络方面的问题影响,使服务中心平台经常会卡,学生的日常事务无法获得及时处理,学生对社区的信任度也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高校在学生社区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建设工作的推进受到较大阻碍。部分高校已建立在线网络服务平台,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使线上和线下的服务无法实现同步。同时,由于学生服务预约、管理方面的内容缺乏,工作人员无法依据网络资源来分析社区管理状况,网络管理无法在实际中获得有效应用。

(四)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一站式”学生社区主要包含辅导员、管理人员、教师等工作人员。对于辅导员群体,主要负责教育和教学工作,其通常都居住于学生宿舍,除了负责教学工作外,还负责管理学生其他方面的事务。辅导员还需负责相应的科研工作,才可满足职称申请的需求,由此使得辅导员队伍的压力很大,无法确保学生社区管理效率。辅导员入住学生社区,和大学生的生活接触机会相对较多,可为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解决提供有效助力。同时,学生社区管理队伍中,兼职学生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学生队伍不够稳定,工作时间不明确,使得学生们的积极性偏低,服务职能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3]。此外,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对学生的服务需求并不重视,导致管理工作的推进面临较大阻碍。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高校必须充分认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性,并明确学生社区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构建综合管理模式,确保学生社区的管理和育人价值可最大限度展现出来。

(一)加强机制体制建设

加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机制体制的建设,可为综合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应积极推进队伍建设。社区辅导员队伍的配备优化,是综合管理模式必备的基础,需结合高校的实况,通过专兼结合的形式,安排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社区,并选拔优秀研究生作为后备力量,确保管理队伍更加稳定,实现管理服务的全方位覆盖。适当地增加管理队伍的经费,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动力被有效调动,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也可更为顺利地推进;其次,优化制度机制的建设。若要保障学生社区管理效能,制度机制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不断地完善制度机制,定期开展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及时对培训成效进行考核,确保管理队伍的能力水平可不断提升,学生社区工作效率也可达到更高。需在思政队伍中纳入学生社区辅导员,组织辅导员参与各种业务培训活动,并通过年终绩效考核制度,为工作的推进提供助力。同时,构建完善的社区管理者沟通机制,促进不同管理者的沟通,明确各自的分工,打造良好的协同管理格局;最后,阵地建设持续拓展。高校需要对阵地建设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社区活动室建设,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提升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巩固管理服务阵地。需做好学生社区科学布局工作,科学分配管理资源,使得各楼栋都可管理者入住宿舍和社区活动室,并在距离学生较近的位置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放置完善的管理服务设备。此外,资源不足的情况之下,需借助信息技术开发网络社交平台,促进楼栋社区的有效沟通。

(二)不断完善服务内容

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旨在使得管理水平获得有效提升。一站式指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管理服务职能不断下沉,促进管理工作效率获得有效提升。首先,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服务信息化建设[4]。学生社区管理需始终遵从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问题的有效处理为基础,借助信息化技术保障服务效率得以提升。将管理内容集中起来,使学生的所有办理事务都可直接在学生社区高效办理,无需到处跑,办理的效率也可大幅提升。实际上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完善服务内容,并通过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各项业务的办理;其次,积极落实学生社区管理的网格化建设。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和谐,遵从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将辅导员纳入网格体系中,形成包含社区辅导员、学院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在内的网格管理队伍,积极引入人脸识别、监控设备等,有效防控学生社区的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学生社区工作稳定性更强。

(三)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如何在管理工作中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内容是重难点所在,只有切实将思政内容渗透其中,发挥学生社区的育人合力,才可促使学生社区工作实现内涵式发展。首先,注重引入思政名师,使学生社区工作更具感染力。应积极将学生思政工作的资源与成果引入到学生社区中,如在学生社区中引入名师工作室,力争扩大社区工作辐射范围。还需注重动员校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积极进入到学生社区当中,并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传播正能量内容,让思政工作在学生社区中的作用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其次,应紧密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来延伸服务内容,使学生社区工作更具吸引力。应积极了解学生的需求,围绕着学生需求使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得以增强。如明确学业需求,基于社区活动空间构建学习互助平台;最后,注重学生社区文化的营造,使得社区工作更具亲和力,学生的配合度也可达到更高。构建一站式管理模式,是以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等各方面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需建立学生社区工作委员会,不断强化组织职能,给予学生相应的管理权力,让学生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有权调配社区的资源,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5]。同时,由社区辅导员和学生联合制定社区楼栋公约,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并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社区事务,及时处理人际矛盾,推动学生实现良治。

(四)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

步入数字化时代后,必须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推进学生社区朝着智慧化管理方向发展。注重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习惯的数据内容进行挖掘与分析,从而形成大数据体系,对学生的情况有更清晰地了解。首先,构建校园大数据系统,收集完整的学生基础信息,以便更好地明确学生的需求,促进管理工作精细化水平的提升;其次,通过获取的学生数据内容,为学生绘制画像,针对学生的实况为其提供针对性地管理服务。如通过学生的进入图书馆次数、文献下载数量等信息,制定学霸评选制度,用以对学生的学习形成有效激励,营造良好的学生社区氛围。也可利用学生平常的消费金额,对学生的生活开销、习惯等有一定的了解,一旦发现学生存在经济方面的问题,可将预警及时发送至管理部门,从而使学生第一时间获得帮助。也可通过学生网络使用时间以及在网络平台中发表的内容,对其的思想状况有所了解,一旦发现存在思想偏差的学生,需要及时安排人员为其提供思想引导,真正发挥大数据在管理服务效能提升方面的作用;最后,应提升社区设施设备的数据化建设力度,推动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现智慧化转型。如学生社区中可专门设置共享空间,通过线上预约使用的方式,实时了解共享空间的可借用情况,使空间的利用效率达到更高。也可在共享空间中引入智能设备,通过建立虚拟职场小课堂等方式,吸引学生访问共享空间的动力,让学生享受更为便捷化的服务,提升对学生社区的归属感[6]。此外,还应注重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将直播形式加入学生社区建设当中。通过开设直播聊天等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社区活动可从线上空间延伸至线上空间,学生的活动参与便利性也可大幅提升,也可使更多学生了解与认可学生社区,如此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价值也可更为充分地显现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陷入了新的发展困境。如今已有不少高校意识到学生社区管理的价值,也在着手推进学生社区的建设工作,但在具体建设工作推进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学校的很多成员对学生社区的认知都存在偏差,尚未积极配合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开展,实际的管理实效不尽如人意。因此,各高校必须充分认知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当下学生群体的特性及需求有清晰地了解,并明确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的意义,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构建工作。在具体工作推进时,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现有资源的优势,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中,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让学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快乐。

本文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索——以天工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4C1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臧丹,荆鹏.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2024,(13):98-100.

[2]黄凯,欧阳瑜,张悦.场域视阈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创新实践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4,10(12):58-61.

[3]李锦文,刘要,任子瑜.多举措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J].四川劳动保障,2024,(04):78-79.

[4]邢琳,刘爽,詹少凡,等.基于六维协同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构建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07):16-18.

[5]裘晟.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J].现代职业教育,2024,(09):161-164.

[6]于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思考[J].中国物业管理,2024,(03):102-103.

(作者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