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渗入语法知识

2024-10-16 00:00:00杨春雨
校园英语·上旬 2024年3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应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考试中,阅读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但是从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教师对于阅读教学比较重视,但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够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是对于语法知识的渗透不足,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渗入语法知识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法知识

作者简介:杨春雨(1973-),女,山东诸城人,诸城市龙都学校初中部,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许多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面临着困境,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性。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积累不足,教师也缺乏技巧性的引导与指导,造成许多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为了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技巧的创新,将语法知识巧妙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创新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语法知识的方式方法,打造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法知识渗入现状

(一)忽视了阅读方法的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阅读方法的传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需要在短时间之内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让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这种教学状况造成教师与学生过于重视成绩。许多教师教学理念传统,认为要想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就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习题练习。为了提升学生的做题水平,教师会重点讲解阅读习题,而忽视对阅读文章的探究,仅是让学生针对重点句子进行理解,提升学生找到正确答案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但是这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基础知识与应试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深入探究和掌握阅读方法与语法知识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关键。学生在阅读训练时,虽然能够应用基础知识翻译文章内容,利用应试技巧找到答案,但是学生无法理解文章内涵,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

(二)教师对语法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语法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与语法知识教学分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词汇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语法知识的重要性,造成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乏对语法知识的探究。此外,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如基础知识点,可能会让学生背诵一些口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记忆能力,但是不利于学生日后对于语法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应用,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语法内容。英语阅读是对于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考查,其不单单考查学生的词汇量,缺乏语法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文章的内涵,也容易翻译错关键的句子,这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

二、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巧妙渗入语法知识的思考

要想将语法知识渗透到英语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理清阅读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英语时,不能以汉语思维分析英语,而要调动英语思维,而英语语法学习就是培养英语思维的重要途径。英语文本是由一个一个分句构成的,这些分句又是通过英语语法连接起来的,这就说明要想从英语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必须掌握英语语法。因此,教师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许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畏惧心理,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当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与阅读技巧之后,就能够自主高效地进行阅读学习。

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来说,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丰富的词汇与应试技巧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翻译句子,但是在面对长难句的时候学生往往翻译得不准确,造成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但是学生如果能够熟练地应用语法知识分析长难句,就能够正确地理解长难句的意思,这样学生就能够读懂文章的内容,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找到阅读题目的答案。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是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需求,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需求。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入语法知识的意义

英语语法知识对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语法知识是学生解决阅读难题的重要工具。阅读在各种英语测试之中占据较大比重,对学生的英语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语法知识是学生分析英语文章的工具,学生掌握语法知识之后,在英语阅读中会更加得心应手。在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仅重视应试技巧的传授,忽视了语法知识的讲解,学生难以有效掌握英语阅读技巧,学生在阅读中缺乏思考,这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学生在掌握了语法知识之后,能够逐渐形成英语思维,更好地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理解,掌握英语阅读技巧,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教师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可以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词汇量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而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的英语思维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关键。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长难句的含义,学生要准确理解阅读中的长难句,要学会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并体会作者表达的真实意图。因此,教师应当将语法教学渗透到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语法技巧进行学习,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感。语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学生在具备语感之后,阅读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学生的语感也会逐渐形成,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

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巧妙渗入语法知识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初中英语教师要想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语法知识,首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学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能够构建和谐、开放、愉悦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进行语法知识的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无聊枯燥。语法教学不像阅读教学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容,而是纯粹的知识点,如果教学环境比较枯燥,学生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语法知识,学生则被动接受,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非常容易让学生走神,学生在记录知识点的时候也不会主动思考,影响学生的语法学习效果。而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也没有将语法知识融入其中,只带领学生翻译文章,对英语文章的讲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学生的思维也没有被调动起来。

因此,教师要想将语法知识有效地渗透到英语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取先进的、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从而掌握语法知识与阅读技巧。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直接的教学方法,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阅读文本中的语法知识。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对于抽象的语法知识有直观的理解。例如,教师在针对阅读材料中的句子进行剖析时,可能对于主谓关系以及从句主句的关系认知比较模糊,这时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和理解这一语法知识,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为班级其他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章中的语法知识,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注重阅读文本中的语法知识,学生在讲解时,能够暴露出自身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教师再对其进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克服难题,而学生在自主梳理与探究语法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显著提升。

(二)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语法知识以及英语阅读学习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升,甚至学生能够在空闲的时间主动进行英语阅读。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应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果教师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较为困难的学习任务,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再配合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多样化问题,衔接好教学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问题的设计,做好教学环节的衔接工作。教师借助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了解学生阅读学习与语法知识掌握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提升教学效率。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知识,教师应当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分层式教学法,设计多样化问题,把握教学节奏,做好教学环节的衔接,从而通过语法知识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健睿.思维导图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2]路欢欢.问题导向法(PBL)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21.

[3]奥云.多模态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4]田飘.思维导图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20.

[5]张瑗.任务型阅读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