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红现象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024-10-16 00:00:00杨乐乐
公关世界 2024年17期

摘要:网红现象作为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的特色产物,必然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网红现象会对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一定挑战,例如冲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主导地位、挑战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传统教育模式。另一方面,网红现象对高校价值观教育也会带来一些机遇,譬如将网红现象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创新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建设校园网红文化品牌。

关键词:新时代;网红现象;大学生;价值观

引言

新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仅是指社会发展、经济水平、人民生活等方面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更是指新时代国家的理论指导、人民的主要矛盾、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等方面都迎来了新的发展征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互联网、移动网络、大数据等也迎来超强生机和巨大活力。随着互联网接口从电脑终端延伸到移动终端的发展,手机短视频一跃成为“网络宠儿”,而网红现象也成为手机短视频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网红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和文化经济的新形态,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言而喻。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要人群,不仅担负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重担,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在网红现象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为举足轻重的任务。

一、网红现象概述

(一)网红的概念

2015年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火爆和普及,“网红”作为十大网络流行词语而爆红。2016年杨玲教授在《人民日报》对“网红”一词提出定义,认为网红是“网络红人”一词的简称,最早指的是一些因独特的外貌或言行在网络上走红的普通民众,现泛指一切主要通过网络特别是社交媒体获取和维系声名的人[1]。关于网红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学者在不同时期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受到广泛认同的是刘杰武学者关于网红的观点,即网红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2]。

(二)网红的发展历程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红现象也不断更新迭代。网红由曾经纯文字时代发展至目前短视频+直播时代,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纯文字时代。20世纪末,一些作家通过在互联网平台发表文字小说,成为当时的“文字网红”,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有韩寒、安妮宝贝、木子李等。(2)图片+文字时代。21世纪初,随着网络论坛的大量涌现,人们通过在网络论坛上发表一些恶搞图片和博眼球的文字来获取大量网民的关注,从而成为网红,该时期的典型代表有芙蓉姐姐、天仙姐姐、凤姐等。(3)PC互联网向移动网络过渡阶段。网民主要通过PC端直播平台观看游戏、唱歌等直播内容,该时期网红以冯提莫、陈一发为代表。除此之外,该阶段微博也成为网红平台,例如分享时尚穿搭的博主张大奕、雪梨等,以及短视频博主papi酱都是当时的微博红人。(4)移动短视频+直播时代。2016年之后,我国开始进入以移动网络为主的短视频时代,该时期各大短视频APP和直播平台竞相发展。进入2020年之后,掀起直播带货的高潮,同时也进入了全民直播的时代。该时期网红的典型代表有李佳琦、疯狂小杨哥、李子柒、辛巴等。

二、新时代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较2022年12月提升0.8个百分点[3]。当代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的中坚力量,普及率几乎全面覆盖。网红现象作为互联网的时代产物,而大学生又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其生活、学习、思想、行为必然会受到网红的影响和冲击。价值观作为人类独有的精神文化,不仅代表着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与追求,而且指导人们的思维习惯与行为准则,因此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都至关重要。当下,网红现象已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不小的挑战。

(一)冲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无论是高度凝练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经历过传承和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主要内容和核心都是教育青年树立诚实守信、尊师敬长、勤奋好学、恭良谦让、见义勇为、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价值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类网红的思想和行为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价值观。由于大多数网红发布的内容都是关于搞笑事件或人物,抑或吐槽社会热点或家庭关系,再或者讲解穿搭、化妆、美食、旅游、游戏、摄影等题材。这些内容无外乎是向大学生传递关于享受生活、注重外表、休闲娱乐等价值观。长此以往,网红所传播的多元价值取向和泛娱乐化现象势必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大学生之前所建立的主流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这类娱乐性网红所传播的价值观不仅会削弱和腐蚀当代大学生的奋斗意识和责任担当,而且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相径庭。当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树立的主流价值观与网红多元价值观发生碰撞时,大学生便会陷入价值矛盾和价值迷茫阶段,而原有的主流价值体系很有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瓦解。

(二)挑战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传统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不仅将《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修课程,而且还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足以体现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视。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往往感觉比较枯燥和乏味。另一方面,传统教育模式无法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网红则很不同,其为了维持自己的人气和粉丝,通过发布大量短视频、回复粉丝评论、进行网上直播等方式拉近自己与粉丝之间的亲切感和距离。这种强互动模式和丰富的视觉冲击,更能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奇、求异等年龄特点。对比传统教学模式,网红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加强烈,也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因此,传统的价值观教学模式与鲜活、有趣的短视频和直播发生碰撞之后,自然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主导地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引导和塑造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光荣使命。大学阶段正处于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间,也是大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时期。00后的大学生普遍比较追求个性和展示自我,但是同样也比较容易受到网上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干扰。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通常由思想政治教师来承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引导方面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网红井喷式发展,很多大学生都会消耗较多时间和精力观看网红发布的短视频或网络直播,甚至会追捧某些网红而成为其忠实粉丝。一方面,当某些网红的价值观与学校教导的价值观不一致时,部分思想不够坚定的大学生就会对主流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削弱。另一方面,相较网红现象出现以前的时代,新时代大学生接收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更为多元,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传播的信息和价值观也不再绝对依赖,自然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权威和主导地位。

三、新时代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红现象也不例外,因此高校教师应辩证看待网红现象,切不可全盘否定。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和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网红现象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绕不开的话题。既然无法改变,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就要尝试将网红资源为己所用。文化学者大多认为网红文化对于青年价值观培育既是危机也是契机,网红文化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关注的领域[4]。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红的时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将网红现象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纵观各大短视频平台不难发现,目前网络中的网红类型繁多。其中有不少依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利用自身一技之长持续讲解科学、经济、历史、健身、美食等专业知识的网红。高校思政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这些正能量网红资源,将正能量网红事件或人物作为鲜活的教学案例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之中。

最近,河北大学的何楚涵博士成为网红,其依靠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精彩的讲解将中国古代名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巧妙结合,获得很多大学生网民的青睐,同时还受到央视的肯定与表扬。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将何楚涵博士这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网红作为教学案例,融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之中,不断丰富和创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二)创新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

高校传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在面对追求个性、展示自我的00后大学生时,本身就会面临一些挑战,再加之面对俯拾皆是的网红现象,毫无疑问,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高校教师要尝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比较新颖的优秀图文、视频资源,作为理论课程的学习资料或案例,尽量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高校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在“超星”“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答疑互动,充分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亲切感。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10.44亿人,占整体网民的96.8%。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95.2%。显而易见,观看或发布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精神食粮”。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来完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相关作业,例如要求学生拍摄生活中弘扬真、善、美的事件,或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题材的作品,并上传至学习通或慕课平台。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投票选出优秀作品,让优秀作品团队在课堂上讲解视频拍摄选题、制作、剪辑等一系列经验与做法。

(三)建设校园网红文化品牌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在互联网领域运营学校的官方微博或官方视频号,在遇到重大新闻或事件时,高校还会一跃成为网红大学。比如每年毕业季,常常一些大学校长因毕业致辞而走红,或者各大985高校在毕业典礼时因毕业生献唱而出圈。既然处于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红的时代,那么高校建设自己的校园网红文化品牌也未尝不可。

一方面,高校可以开展最美大学生、感动高校十大人物等评选活动。将各方面表现优异并具有奉献意识,或者能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学列为参评候选人,并利用官方微博或视频号等工具宣传这些同学的事迹。高校可以尝试将上述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引导和教育意义的大学生打造成为校园网红,使其充分发挥大学生之间的朋辈效应。另一方面,高校要努力打造一支网红思政教师团队。高校可以组建并培养一批年轻教师向网红思政教师道路发展,采用年轻人更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引领,最终形成高校独特的网红教育品牌。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网红现象对高校思政教师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更为严苛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正确看待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正视网红多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传统教育模式的落伍、思政教师主导地位的削弱等现象。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将网红现象与价值观教育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创新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建设校园网红文化品牌等举措运用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任务之中。

参考文献:

[1]杨玲.网红文化与网红经济[N].人民日报,2016-06-28(23).

[2]刘杰武.网红景区的再认识——从旅游实战运营视角的解读[J].中国旅游评论.2018(04):98-103.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

[4]张小平.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应对[J].人民论坛,2023,(04):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