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视角下高校信息化研究状态分析

2024-10-16 00:00:00邢鹏
公关世界 2024年17期

摘要:本研究在对“高校信息化文献”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CNKI收录的13716条期刊文献题录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的时间分布、文献的学科/研究层次、期刊分布、词汇分布等视角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校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主要受到整体层面信息化应用发展水平以及信息化相关政策的影响,研究关注点与高校信息化实际工作内容及需求有所差异,据此,提出以高校信息化实际工作内容为起点并以相关标准化政策为契机的领域研究建议,供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状态;文献计量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其中,高校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要关注点。我国于1978年开始高等教育信息化行动实践,20世纪90年代出现“教育信息化”的概念[1],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要以科研信息化和科学化提升科学研究的质量[2];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在政策影响下,“高校信息化”成为热门研究主题。有学者在文献领域对此进行了探索[4],如《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前沿与趋势》《1997至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等[5],从高等教育研究现状、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作为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式,从领域文献的界定入手,以截至2022年高校信息化研究文献题录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对该领域文献的发展特点及部分规律进行分析。

一、高校信息化研究文献范围界定及数据获取

(一)高校信息化研究类文献表征研究

从语义角度,高校信息化由“高校”与“信息化”复合形成的概念,这些概念易引发文献界定模糊等问题。对“信息化”概念较为正式的界定,参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本研究据此将高校信息化界定为: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教学活动效率,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二)高校信息化领域文献检索研究

“信息化”相关词汇及扩展较广泛,参考同类研究中采用了简洁词的方式,即使用“高校”“高等教育”“院校”“大学”+“信息”作为检索词,测试发现“信息类课程”相关文献不应纳入研究范围;而使用“高校”/“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智慧校园”“互联网+”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复合检索词,查准率较高。经反复试验,本研究检索策略如下:

篇关摘=(“高等教育”+“高校”+“院校”+“本科”+“学院”); AND 关键词=(“信息”+“数字化”+“智慧”+“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云计算”); NOT 主题=(“思政”+“政治”+“教学改革”+“教改”)。

按上述策略检索,从CNKI中获取的期刊文献题录信息13716条(2023年4月15日检索)作为研究数据。

二、文献视角下的高校信息化状态

(一)文献的时间视角

对获取的文献题录信息按年份进行统计描述,见图1。

从文献的时间分布视角来观察,该领域的文献分布特征如下:1979—1999年间的文献总量及增长率低,将这一时间段看作领域文献的起步阶段;2000—2015年,文献量及增长率明显增加,将此时段看作文献发展期;2016—2019年,增长率显著提升,将此时段看作文献爆发期;2020—2022年文献量逐年降低,将2020年之后的时间段划为文献减少期。据此,将高校信息化领域文献分布看作具有“起步→发展→爆发→衰减”的时间段分布特征。

(二)文献的空间视角

1.学科分布及研究层次视角

利用题录数据中中图分类号信息对高校信息化领域文献的学科及对研究层次进行统计,得到学科占比情况与研究层次占比情况,见图2。

从学科视角来看,高等教育、计算机应用、图书情报、教育理论与管理、职业教育、自动化技术、会计、互联网技术这些学科占比大;从研究层次视角来看,应用研究、教育教学、开发研究、技术研究占大多数。该领域主要关注点是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中,对自动化、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另外图书情报学科亦较为显著。

2.期刊分布视角

根据题录信息中的文献期刊信息统计载文量较高的期刊如下所示,见图3。

从高载文量期刊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教育类、信息技术及图书情报类期刊中,显示了领域文献的类别归属。文献集中在教育类、计算机、信息类等相关类别的期刊,符合该领域分布的自然特征。

(三)主题视角

1.主题分布总体视角

综合使用题录信息中的关键词及主题字段信息,按词频高低排序,并制作高频词汇的共现网络图如下,见图4。图中节点字号按词频相对比例、边对比度按共现相对频次显示。

如图4所示,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化”“高职院校”等高频词汇为中心节点形成主要的词汇共现网络。

通过这些节点聚集的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作为一类,主要提示技术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或实践;而“数字化”“信息”作为另外一类,主要提示学科门类及数字化工作的现象、理论、方法、策略等。而“高校”“高职院校”在这两大门类的中间部分,符合领域主题的自然特征。

2.分时段主题特征

为进一步观察不同时间段的文献特征,对4个时间分段中的文献高频词汇按该时间段比例分别绘制词云图如下,见图5。图中相对字号按该时间段词频比例显示。

如图5所示,在1979—1999年这个领域文献起步的时间阶段内,“人工智能”“信息”“图书馆”“麻省理工学院”等词汇词频较高。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期,到90年代,由于人工智能应用规模扩大,其发展出现瓶颈[6]。互联网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逐渐兴起[7]。结合这些背景,信息相关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知识/信息服务应用以及图书馆信息服务等内容,是这个时期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在2000—2015年领域文献增长阶段,“云计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高职院校”等词汇频率较高。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需求随之增加,2006年,Amazon推出了S3及SQS服务,开创了云计算服务的先河[8],此后公共云服务形成产业,随着此服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引入,这个关键词成为关注点。

2016—2019年领域文献爆发阶段,“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高职院校”“高校图书馆”等词频较高。“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9];“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势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支点”[10]。在一系列信息化相关政策的引导和作用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内容成为该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2020—2022年领域文献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文献收录时间差、产业变化、社会因素等。

三、讨论

(一) 高校信息化研究领域依赖整体层面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应用状态

通过上述多个文献视角的观察,可以看到,整体层面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应用状态是高校信息化领域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由于高校信息化产品主要依赖教育信息化市场的产品及服务,而高校信息化应用领域的研究基于这些产品及服务。按照信息化软件演进的过程遵循的由易到难、由边缘到核心的规律,高校信息化产品应用及研究理论上从教务、行政、安防等软件开始,但从文献视角看,这些主题并不显著。结合图书馆信息化特殊发展历程来看,图书馆信息化具有历史久、体系复杂、结构完整等特点,因而在领域文献视角下,占据较大研究比例。而各类教育信息化系统,建立在原有业务特征基础上独立改造或开发,因此对研究者而言,其研究切入点仍是相关信息技术在业务上的具体应用等内容。

(二)高校信息化研究易受信息化相关政策影响

结合时间分布情况及分时段高频词去图可以看出,文献爆发增长阶段(2016—2019年),文献量增长及热点分布情况与政策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政策中的命令工具在五大政策工具类型中使用占比高达41%,对该领域研究的影响力从各层面都具有较强的力度。研究者从政策内容着手,易获取切入点。且信息化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相关产业,间接影响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文献主题与政策出台在时间上具有相关性,也提示信息化相关政策对研究具有强力的导向性[11]。

另外,包含“职业教育”相关内容的文献题录信息接近总研究对象的9%。这种现象可能与职业教育特点及相关政策有关。根据相关研究,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有效政策文本有95份,其中权威工具占40.1%,强有力的政策使得此主题总体分布中占比较大[12]。

结语

上述分析表明,高校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主要受信息化发展水平/应用状态及信息化政策的影响。实际分布中领域文献分布呈现出“图书情报——政策作用”两大话题占据主体语境的状态,与高校信息化的理想状态有所差距。综上,建议研究者从高校信息化实际工作内容着手,在应用技术手段改进高校各项业务流程的工作中,逐步形成具有数据标准化、结构完备、通用性强等特点的研究内容。另外,利用相关政策中要求的数据标准,形成具有一致结构的研究网络,也是提升高校信息化研究领域总体质量的理想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万举.1997至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2022-12-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2[2022-12-11].

[4]张务农,黑雪慧.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前沿与趋势[J].高等教育评论,2020,8(02):155-167.

[5]陈万举.1997至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谭铁牛.人工智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智慧中国,2019,(Z1):87-91.

[7]闵大洪.1994年中国互联网“开天辟地”[EB/OL]. 2014[2023-05-04].

[8]徐晨曦.IT产业:又一轮变革已经到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09):30-31.

[9]李晓红.在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科技奖励,2021,(06):18-23.

[10]新华社.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 2015[2023-05-21].

[11]胡艺玲.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基于政策工具视角[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04):43-49.

[12]郭日发,刘英群,韩锡斌.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基于95份政策文本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04):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