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4-10-16 00:00:00赵肖瑞 赵世乾
公关世界 2024年17期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整合提升的过渡作用。从地方院校服务地方发展需要出发,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课程建设主动性不高、教学整体设计不完善和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教学效果难以量化与评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课程团队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依托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平台、校企合作基地及超星泛雅平台等条件,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围绕“两性一度”建设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能力、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4个维度开展教学创新,应用“四堂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内控实践、课程内容优化和教学模式创新等5个视角拓展能力提升途径,从而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内控管理人才。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积极导向性评价;教学设计

引言

2020年《新文科宣言》正式发布,推动着传统文科升级发展,新文科背景下强调课程质量,丰富课程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企业内部控制》教学改革不仅是商科院校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梳理“企业内部控制”课程存在的问题;其次,要认真探究“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所进行的探索;最后,对新文科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依托会计学院两个省级一流专业,面向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32学时,2学分,培养学生的风险管控思维、企业管理视野以及解决实际专业性问题的能力。《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集合课程,以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与人力资源、风险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紧密衔接,意味着该课程对各学科知识的融合要求较高,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整合提升的过渡作用[1]。

二、《企业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问题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收集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社会需求调查、学生反馈及教学反思发现,课程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进而发展为具备企业管理视野的创新型内控管理人才。具体问题如下: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各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形成完善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就无法准确地分解总体目标、形成规范化的内控课程教学体系,难以实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目标[2]。

(二)教师课程建设主动性不高

由于教师课程建设主动性不高,导致内控教学内容陈旧,缺乏课程实践、跨学科知识融合和学术研究训练等内容,致使学生所掌握的内控知识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能力目标和高阶目标难以有效达成,难以实现全方位教学目标。

(三)缺乏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的知识点较多,但在教学中存在课程建设主要聚焦于单一章节实践操作练习,未能从整体上规划课程设计,不成体系的局部实践、碎片实践,导致课程建设形散且神不聚,难以实现有机系统结合[3]。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倾向于内控知识点考核,但因实践效果难以量化、评价,缺乏过程性、高阶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的检测性评价,无法激发学生的持续和深度学习的内驱力,无法跟踪课程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塑“三维三阶”课程目标

依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两性一度”的办学定位,课程从教学真实问题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塑“三维三阶”课程目标,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课程育人的紧密融合,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培养[4]。

(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主动性

针对教师课程建设主动性不高的问题,本课程基于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内控实践、课程内容优化和教学模式创新等5个视角优化课程,提高教师主动性。

1.学术研究视角

在经典的内控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入与内控相关的前沿文献资料,保障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内控相关研究课题,紧跟企业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动向,真正做到“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内控人才。

2.学科竞赛视角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团队将学科竞赛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增加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挑战度。鼓励学生参加内控相关的学科竞赛(例如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科云杯”全国大学生本科组财会职业能力大赛)以及其他与内控相关的学科竞赛,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3.内控实践视角

着力解决学生注重理论学习,缺乏跨学科技能学习与实践的问题,课程团队借助DBE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平台和校企合作基地,创建了“虚拟仿真”和“落地服务”式实验课堂,实现内控理论点与实务技能点对应,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本专业所遇到的复杂内控问题的发现能力、剖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4.课程内容优化视角

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实时引入跨学科跨课程关联知识。在教授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时,链接区块链学习视频,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与理念,打造“区块链+内部控制”跨学科、广域的课程内容,体现课堂教学的“两性一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获得感,另一方面区块链理念贯穿企业内部控制各章节,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5]。

5.教学模式创新视角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应用“四堂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教学不断迭代反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课程育人的紧密融合。(1),在线课堂。线上学习有学习课程知识、在线讨论和课后复习等,有助于增强线下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前沿性;(2)线下课堂。线下学习采用多元教学形式和手段,如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和探究教学等方式。主要涉及重难点讲解、课堂互动、专题教学、课堂讨论与测试等内容;(3)翻转课堂。学生课前任务式学习,课中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评价。如课前向学生发布“长春长生内部失控案例”学习任务,课中让小组从内控五要素讨论长春长生内控失效的原因,教师总结、反馈,并进行小组评价;(4)实践课堂。借助DBE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平台和校企合作基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内控专业知识在企业财务组织架构的重要性,为企业“量身定做”内部控制制度。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使教育理念落地,课程团队重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教学设计,重构教学体系,创建动态案例库和习题课,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诚信建设等贯穿全过程,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四)以学习成效为中心,构建多维度、四层次课程评价体系

围绕“两性一度”建设要求,本课程依托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重建多维度、四层次课程评价体系,见表1。坚持精准化课程管理,规范考核制度,实现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过程性、个性化考核。该体系一方面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包括慕课任务点完成情况、随堂测验、课堂互动、前沿文献资料学习情况汇报等;另一方面为学生特设积极导向评价,其中包括高阶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达成的检测性评价,促成学生达成高阶目标和课程育人目标。该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4个层面反映了教学成果和学习效果,平时成绩可在学习通上实时更新,帮助学生随时监测平时成绩变化,自觉养成线上学习的好习惯。

四、课程特色与教学改革成效

(一)课程培养特色

(1)构建“课堂专题教学+课后实践研修+网络自主学习+多元教学评价”四位一体全方位教学新模式。通过内部控制五大专题的教学、落地式服务实验课堂的创设、MOOC+SPOC优质教学视频、拓展阅读材料的学习和多维度、四层次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体现“四位一体”培养课程特色。

(2)构建“多维度、四层次”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积极导向、期中和期末评价,将个人能力等形成一体化评价。

(3)组建“企业骨干+专业老师+学业导师+辅导员”四方协同的课程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筛选课程案例;通过一人一课试讲演练,从而让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入育人元素,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VlJGF5f0rD/98ysL0T73hLfY9DzlJsCxKdTrbdkSQ0=通过持续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和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近3年,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4项、省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福思特杯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赛本科国家级三等奖1项。

(2)学生积极申报课题和发表专业论文,促成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对内部控制某一专题深入研究能力的养成。2022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学生项目立项一项,发表专业论文一篇,2023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学生项目立项3项。

(3)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暑假“三下乡”、白云三小支教、酒类博览会、网络防诈骗等,展现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结语

通过对课程创新探索与实践,教学团队重塑课程目标、重构教学体系,构建多维度、四层次课程评价体系,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赋能,共同成长。课程团队将进一步深化对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内控实践、课程内容优化和教学模式的优化探索。在创新改革中,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相较于传统的课程设置,如何进行课程创新等问题、统筹构建知识聚合、内容融通的课程体系问题等。

参考文献:

[1]刘帅君,肖俊霞.“四新”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3,14(03):70-75.

[2]杨阿丽.“金课”建设背景下中国法律史教学创新路径探究[J].海峡法学,2021,23(02);97-103.

[3]李燕,胡琦琪.新文科背景下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22,(24):112-115.

[4]赵奎英.试谈“新文科”的五大理念[J].南京社会科学,2021,(09):147-155.

[5]杨灿明.从四个维度来看新文科之“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