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研究

2024-10-16 00:00:00王娜 李光
公关世界 2024年17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研究,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基于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提出基于教师培训的体育课程建设策略。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实例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教师培训;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

引言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对于课程建设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在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同时,应关注学生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基于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研究,旨在探索教师培训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路径,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一、教师培训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指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任务的专科院校,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1]。体育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体育教育目标而开设的课程,其内容包括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和健康等。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培训是指对教师进行的专业发展和提升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教师培训有助于促进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对体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1)教师培训可以帮助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到如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2)教师培训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到最新的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了解国内外体育教育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3)教师培训可以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创新。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课程模式,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二、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中教师培训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在教师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教师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例如,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教学交流、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3]。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进程。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分析体育课程建设现状,探索加强教师培训推进体育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了更好地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4];其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需要更新;此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过于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了身心健康和兴趣培养等方面的评价。

当前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评价体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理念陈旧等诸多问题[5]。(1)教师资源不足:由于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体育教师的数量和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导致教师资源紧张;(2)场地设施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有限,无法满足学生正常的体育活动需求,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3)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4)教学质量不均:由于教师资源不足、场地设施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5)缺乏科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反馈;(6)教学内容单一: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7)教学理念陈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陈旧,缺乏创新和改革意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二)高职体育课程建设中教师培训面临挑战

教师培训是影响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师培训仍存在内容深度不足,参与度低及实践环节薄弱等系列问题。(1)内容深度不足:一些教师培训活动的内容较为基础,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教师的进阶需求[6];(2)实践环节薄弱:培训中理论内容过多,实践操作和教学模拟的环节相对较少,导致教师无法直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3)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培训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原因包括资源有限,培训设计不合理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培训内容和形式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学情境,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由于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的限制,培训活动的组织往往无法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无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教师培训面临技术更迅速,个性化需求增加及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多样化等方面挑战。教师们的专业背景、教学经验和个人兴趣各不相同,如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是一个挑战。

三、基于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教师培训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原则、思路、重点和措施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教师培训下高职体育课程建设措施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加快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系统性与实效性的原则,注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资源,重点要提升教学质量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教学资源库,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及设立教学研究小组等促进体育课程发展[8]。培训内容和方法应具有内在逻辑和系统性,确保教师获得全面而连贯的知识和技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器材、场地等。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中,教师是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至关重要。要想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在职研究生学习,提升学历水平,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高职院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基地。

2.优化课程结构,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导向。优化课程结构是满足学生需求的关键。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据此调整课程设置。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应根据学生需求和兴趣爱好,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例如,可以增设球类、武术、瑜伽等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选修课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增加课程种类还可以引入选修课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

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效果。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中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兴趣培养等方面的评价。例如,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除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如企业评价、社区评价等,从多个角度对课程进行评价。此外,可以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机制,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学习进步。

4.利用数据指导课程建设

在信息时代,数据已成为指导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例如,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喜好。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反馈、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教学评估数据等,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学习进展和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分析,为课程设置和评价提供依据。利用数据还可以进行课程决策。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教学方法下的学生学习成果,可以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学生选课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偏好,为开设新的体育课程提供参考。

(二)教师培训促进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为体育教师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机会。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国内外交流、网络培训等方式,使体育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2)增强教师科研能力,鼓励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可以通过设立科研基金、组织科研课题等方式,支持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育研究,推动体育课程改革;(3)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和内容。可以通过引入俱乐部制、选修课制等方式,丰富体育课程形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4)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引入电子评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评价准确性;(5)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应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为体育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可以通过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使体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培训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育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基于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教师培训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军.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运动-休闲,2023,(20):151-153.

[2]赵晓红.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8,40(05):96-100.

[3]王玺婧,王双喜,张洪伟,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构建——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3,37(03):86-95.

[4]赵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117-118.

[5]李彦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大众文摘,2023,(38):16-18.

[6]白智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0):285-286.

[7]尹成功.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与探索[J].广西教育, 2023, (30): 82-85.

[8]刘志鹏.基于CIPP模式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的实施状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 2022.